微信功成身退 春节红包营销日益乏味

电商报
2018-02-16 13:48

1

“你有宝箱待领取”、“狗年一起旺,红包一起拆”、“发财中国年,10亿现金抢不停”、“福旺财旺中国旺,送您大红包”、“膨胀红包 祝你新年膨胀”……

近期,打开一些金融类APP,新年红包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年一度的红包大战来了。

红包的惊艳始于2014年春节,微信支付凭借红包产品一跃而起,2015年摇一摇红包再创辉煌,奠定了行业双强地位。数据显示,微信红包首秀,2014年除夕夜红包收发总量便达到0.16亿个,累计400多万人参与。

数据已经很好看,但作为一款国民应用,微信不缺用户,也丝毫不担心用户活跃度,如果仅仅是吸引了800多万人参与,微信红包还远远谈不上什么战略意义。微信缺的是账户,用户与银行卡绑定后便可称之为账户,账户具有金融属性,是用户价值变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腾讯虽握有QQ和微信两大国民应用,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金融属性一直远弱于阿里,与缺乏账户不无关系。

让用户绑定银行卡并不容易,支付宝背后有淘宝这个电商场景,买东西必然要绑卡,而微信只是个社交软件,不绑卡丝毫不影响沟通交流。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1月,微信支付绑卡用户数为2000万,不足微信月活用户数的6%,如钟伟教授所言,“微信站在了为其喝彩的人堆上,令腾讯棘手的是,如何引导这些虚拟社区的人群把钱也带过来”,而微信红包恰恰助力微信完成了从用户到账户的惊险一跳,从此打开了金融化的空间。

2014年1月28日(农历腊月28),微信红包上线,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从除夕到初八,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活动。节后,红包进入提现周期,银行网点繁忙起来,“你好!我要在微信上绑定银行卡,应该填哪个单子?”那段时间,要求预留手机号开通微信快捷支付的用户络绎不绝。马云事后曾称微信红包是对支付宝的一场“珍珠港偷袭”,也曾坦诚“微信红包确实打得我们满地找牙”,原因便在于此。

2015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1亿次,同比增长60多倍,有消息称带动绑卡用户数量8000万。2016年除夕,微信红包参与人数达到4.2亿人,收发总量达到80.8亿个,同比增长7倍。2016年底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宣称不再做官方的春节红包活动,并给出了两个理由:

一是微信作为一个日常使用的工具,不应该有太多的节日性的运营活动,尽可能的少才对。

二是微信春节红包的使命已经完成,之前的摇一摇等春节活动,是在微信支付刚刚起步的时候,通过春节红包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现在不需要官方活动,用户自己就会去玩。

功成身退。

2017年除夕,没了官方活动,微信红包收发量依旧达到142亿个,同比增长75.7%。

2

春节红包之于微信,使命已经完成,但对其他巨头而言,则逐渐成了刚需。至于原因,还是张小龙之前提到的两个,只是要反过来讲:

一是作为一款支付/理财/购物/资讯类应用,节日运营本来就是常规动作,春节营销更是重中之重。

二是平台自身不具有社交属性,若没有官方活动,用户基本不会自己去玩。

若再加一个,便是需要借助春节这一场景的特殊性,实现产品在不同社会圈层、文化圈层和地域圈层间传播和渗透。

来看今年的红包大战,无论是云闪付的邀请亲友红包、支付宝的集五福、今日头条的集生肖,还是苏宁金融的膨胀红包、P2P平台的分享红包等,都在鼓励用户通过分享来更好地完成任务、获取奖励。分享推广虽为常规运营手段,但春节期间意义不同。

每一个产品,最初都是契合了某一客群的需求得以发展起来,但每一类客群都存在增长的天花板,需要不断打破客群的圈层实现次第腾飞,才能最终成长为一款国民级应用。不过,不同客群基于地域、职业等原因,日常交流沟通不足,囿于自己的平行空间内,某一客群的社交口碑效应很难助力产品实现圈层的突破。

春节假期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时机。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假期,全国旅客发送量4.08亿人次,其中,道路出行3.36亿人次。这种亿级人口的大迁徙,伴随着城市与乡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大交汇,当大城市的Lisa、Jack摇身变成翠花、二狗子,与同村的红霞、铁蛋打牌、喝酒、八卦家长里短时,产品跨越用户圈层相互渗透的机会就来了。

2014年-2015年间,微信绑卡用户的快速增长,耗费两家巨头数十亿的打车大战自然功不可没,可打车场景主要渗透一二线城市用户,没有春节红包的加持,中小城市和村镇用户的绑卡量不会有实质性上升。

红包兼具金融和社交属性,无论你是主打金融,还是想做社交,都是营销利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微信红包之后,业内相继诞生了口令红包、集五福、毛玻璃照片、AR红包、面对面红包、黄金红包等红包变种,花样增多,却再无一款产品表现出神奇的效果。

在《红包营销日益乏味的背后,谈谈支付企业热衷春节营销的深层次逻辑》一文中,笔者曾分析其中原因:

一是营销工具与产品本身的匹配度问题。春节期间的人口交汇,有一定的金融属性,但归根结底还是社交属性。这就注定春节红包营销要依托于人们的社交关系展开,微信支付具有先天优势,而其他产品只能人为地为红包添加社交含义,效果自然差了许多。

二是红包产品本身已经进入成熟期,民众习以为常,其拓展新用户的效果自然也就大幅下降了。据2016年12月微信团队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红包早已不是春节的专利,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常规节日都是红包收发的小高峰,非节日期间红包收发量也在稳步上升,这种情况下,红包本身已经逐步失去了对用户的刺激意义,自然其拓展新客户的边际效应也大不如前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红包金额小,用户提不起兴趣。

3

前几日,理发小哥向我安利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说他已连续三年参与其中,第一次分得红包200多元,第二次仅有2块多。我问他这一次估计能有多少,回答说,估计也就两三块钱。沉默了一下,也就失去了向我安利的兴致。

这也是问题所在。站在企业的角度,拿出数亿的资金补贴用户可谓下了血本,而站在用户的角度,分摊下来,所得甚少。

游戏难度太高,全民跪求敬业福,参与的兴趣激发出来了,不过从结果看,拿到红包的用户是苦尽甘来,那些焦虑数日最后败在敬业福上的大多数用户则怒了,企业花钱买怨气,实在不划算。

游戏难度太低,激发不起用户的参与兴趣,也无法刺激用户分享转发的动力,最终每人只分得几块钱,也会变得意兴阑珊。

最坑的还是先难后易模式,前期设置高难度,过关者寥寥,充分调动用户热情,临近结束突然大放水,过关者激增,最终还是每人几块钱,同样显得缺乏诚意。

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让大多数用户都分到小红包,也不能让大多数用户心生怨气,结果便是红包总金额数亿,到了每个人手里,也就几块钱。尤其是,这数亿资金是分散在多个红包活动中的,单次参与者的金额,甚至变成了几分、几毛钱。

“我们觉得大家是把五福当过年仪式了,希望家人聚一起能多个乐呵,多些福气,多点年味,在乎的并不是最后有几块钱。这才是支撑我们一年年做下去的理由,我们希望五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年俗。”

对于本就有数亿用户的超级APP,不差钱,花几亿的资金和用户互动一下,自然是极好的,本来节日运营也是要花钱的。只是,一些附带的诉求,比如支付工具要提高社交属性,比如资讯产品要提高绑卡用户,恐怕就不易实现了。

还有一些机构推出了登录送红包的活动,拉新效果有限,促活作用明显,赤裸裸地送钱,没有用户会拒绝,只是,单纯花钱买流量,又有何用呢?而有些平台搞小聪明,不送钱,送优惠券,用户自然也不傻。这么多年的电商大战,用户见过的优惠券还少吗?到期不用的优惠券何其多,怎会乖乖配合?

微信红包的成功,在于调动了用户自身的积极性,用户自己掏钱发红包,还不亦乐乎,年节下来,发几百、收几百都很正常,这样的金额才会让用户产生绑卡的动力。作为平台的微信,可以搞搞官方活动助兴,说退出也可以退出,不影响用户的热情。

春节发红包本就是用户刚需,微信作为社交平台,牢牢抓住了这一场景。留给其他企业的,只能是自我造节式营销,谈何容易。刚需打非刚需,这才是微信的底气。

4

用户不是有发红包的刚需吗?好,我来满足你。苏宁金融的膨胀红包便是这个思路,用户发100,我来给你补贴,最低10%,最高10倍。效果很好,只是,分享的过程还是要通过微信的,若是有成为现象级产品的迹象,别忘了,微信还封禁有诱导分享的大杀器。而这,更是微信的底气。

只不过,因为微信有底气,不仅春节越来越乏味,巨头的红包大战也是越来越乏味了。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5月19日消息,今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首批拟备案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名单,涉及中国工商银行、云闪付、支付宝、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等73款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互金协会表示,将持续做好客户端软件备案、风险监测等行业自律管理工作,督促引导各金融从业机构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
7月10日消息,金融科技公司Strip与中国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支付宝支付合作,帮助全球商家利用其平台接受数亿中国消费者的支付。这项合作将帮助使用Strip服务的商户在网站上接受中国消费者通过支付宝支付付款。Strip表示,服务的整合将帮助该公司客户发掘中国消费市场。在中国,信用卡的普及率不高。而支付宝目前拥有超过亿用户,支付拥有超过6亿用户。
近日,“红棉老兵小程序”正式在支付宝上线。该小程序是广州市双拥工作促进会与支付宝等联合推出的社会化优抚平台,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可在“红棉老兵小程序”上享受金融支持、通讯特惠、电商优待、就业优先等线上服务。
2016年8月,支付宝公益板块正式推出这一活动。上线至今,蚂蚁森林的参与者已超亿,累计种植真树超过亿棵。对此,支付宝稳坐第一,蚂蚁森林功不可没。2015年开始,支付宝支付几乎在同一时间大量入驻线下实体商家,并先后推出支付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活动。实际上,从另一方面来看,蚂蚁森林虽然以公益作为定位,但在金融领域密切相关的支付宝旗下,也难以避免与商业化挂钩。
3月10日消息,澳门金融管理局表示,2022年,澳门本地移动支付交易达2.6亿笔,金额再创新高达260亿澳门元,较2021年增加约四成,较2019年更大幅增长了超过20倍。目前,金融机构为商户提供的收款服务,除“聚易用”八种本地移动支付工具外,商户亦可受理多种境内外支付工具,包括内地支付支付宝,香港支付支付宝,韩国KakaoPay,以及国际卡组织的相关支付服务等。
1月19日消息,有专家指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不断提速,表明数字人民币正在逐步重构支付体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数字人民币测试不断扩围、推进,也许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人越来越多,使用支付宝的人越来越少。”董希淼称,数字人民币可打破支付行业壁垒,在所支持的银行和支付工具间实现流通,而支付宝之间无法进行转账。不过,人们认识到数字人民币的优势还需一段时间。
6月3日消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首批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实名备案名单,名单包括支付宝、京东金融、平安口袋银行等33家机构的73款客户端软件。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今日表示,经综合审核及相关机构测评,结合试点情况,拟对73款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进行备案,现予以公示。
11月26日消息,昨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表示,法定数字货币要替代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的支付工具,要经过一定的历程,至少在未来十年内,支付支付宝不大可能退出历史舞台。据了解,目前支付支付宝的月活量超过了7亿元—8亿元的规模,其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在全球移动支付平台力排名第一位和第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今日在2020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支付宝和央行数字人民币不存在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