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下狠手,干掉不拼搏的员工

电商报
2024-05-28 15:00
1.京东开始大整治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如何避免“大公司病”成为众多行业领头羊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一病症通常表现为决策缓慢、层级繁多、管理疏漏等,严重时会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

近日消息,京东员工找人代打卡居然已经成为了一条产业链,一次15元,一个人可替20个人打卡,每月有超过1.4万人次参与其中。

月1.4万人次的代打卡黑幕交易,如此大规模的代打卡行为能够存在并形成产业链,公司的考勤管理系统和监管流程可见已经存在明显漏洞。

京东开始全面审查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绩效。

目前,京东开始逐渐严抓考勤,并且将员工午休时间从两小时缩短至一小时,取消了午休时段的熄灯制度。

496378e83b2-1c24-11ef-bb97-a6b4e55d30e5784-800.jpg

图源:抖音

京东高层反思后承认公司内部存在“大企业病”的问题,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5月24日的高管会议中也强调,要对工作态度差、效率低下的现象进行整治,“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大企业病"通常指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出现的诸如决策效率低下、部门间壁垒增多、创新力减弱、员工积极性下降等问题。

此番举动背后,是京东迫切想要恢复企业初创时期那种拼搏精神的决心,它需要通过内部改革来激发新的活力。

近期,不仅仅是京东,还有不少互联网头部企业开始整治“大公司病”。

在5月23日,阿里也将矛头指向“大公司病”。

阿里集团主席蔡崇信和CEO吴泳铭在致股东信中明确表态,表达对“大公司病”开刀的决心。他们强调接下来10年内视自己为初创企业,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初心,强调创业精神。

496365ce5ce-1c24-11ef-a347-a6b4e55d30e5585-800.jpg

图源:阿里巴巴

5月初,在百度一年一度的先进颁奖活动上,崔珊珊点出了多项“大厂病”。

崔珊珊在讲话中提到,百度内部存在一些“大厂病”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划地盘,设门槛,各自为战协同难”的部门壁垒、“向上哄好,向下唬住,加班彰显工作态度”的形式主义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行为既是对近期百度遭遇的舆论风波的直接回应,比如前高管璩静的争议言论等等;也是对公司内部问题的一种审视。

在活动中,崔珊珊还明确表示百度管理层已经意识到问题并且开始采取行动。

今年年初,抖音CEO梁汝波也多次提及“危机感”,并将“加强危机感”设定为公司本年度的一个核心目标。

抖音这一“危机感”也与“大厂病”息息相关。

梁汝波坦承,最大的危机感来自于担心公司变得平庸,无法继续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因此,他提出,尽管规模扩大带来了资源和影响力上的优势,但保持初创时期的锐气、灵活性以及对市场的敏感度,是防止企业陷入“大厂病”陷阱的关键。

无论是“大厂病”还是“危机感”,都是大厂们对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直接回应。

2.大公司病下,京东危机四伏

关于考勤的整治只是一个导火索,京东背后真正的危机远不止于此。

京东的深层次危机源于内外双重压力。内部,京东还要保证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这是其在市场中竞争的关键因素;外部,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市场份额争夺越来越激烈。

在内部,尽管公司的员工数量在扩大,但每个员工平均每年为公司创造的收入却在减少,这是一个负面的发展趋势。

从2021年到2023年,京东的员工总数从约39万增加到约52万,期间年增长率分别为16.8%和14.8%,但是人均年创收额从247万元降至210万元,下降了约15%。

员工数量增长的同时,每人创收能力反而下降了。

而在外部,拼多多、抖音等后起之秀在多维度上与其激烈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成为京东的重要挑战。

截至最近,拼多多总市值约为2188亿美元,而京东、阿里的总市值则分别为462.2亿美元、1965亿美元。拼多多在市值上已经超过京东阿里。

4963640d9c4-1c24-11ef-bd13-a6b4e55d30e5909-800.jpg496365e6ffc-1c24-11ef-94dd-a6b4e55d30e5755-800.jpg

面对股价的长期低迷,京东不得不采取行动,提升组织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来确保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因此京东紧随阿里,坚决地向企业内部存在的“大公司病”问题发起挑战。

在提高企业效率这一核心任务面前,刘强东再次展现了他的领导特色,即亲自参与、深入一线。

刘强东积极介入到各个不同的业务领域,直接参与和指导各业务单元的规划和部署,积极参与618购物节的策划与执行过程。

工作中,刘强东实时追踪活动进度,并不时直接发出指令或提出策略建议,这一系列行为充分展示了京东对于加速业绩增长和效率提升的重视及强烈紧迫感。

3.为何近期大厂全在整治“大公司病”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互联网行业竞争中,“大公司病”问题凸显,如决策缓慢、效率低下等,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

单纯依赖市场规模扩张已不足以维系竞争优势,因此,阿里、京东等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从规模扩张转变到效率与创新。

早先,众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战略版图只是单纯的市场规模扩大,如今,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内部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上。

这也标志着行业从初期的野蛮生长阶段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竞争焦点转向在固定市场份额中争取更多优势。

这种转变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的必经之路。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要想在市场上站得稳、走得远,并在创新上领先,依靠高素质人才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策略。

企业们开始注重高素质人才,不再盲目追求员工数量,转而注重质量,想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工作团队,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因此阿里近年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员工数量逐渐变少,京东开始讲究“拼搏精神”,力图激发员工的激情。

496378920b6-1c24-11ef-98d3-a6b4e55d30e5752-800.jpg

但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平衡木。既要保持极致的工作效率,又要保证员工自身的权益不被侵犯,避免过度劳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在提高效率与维护员工权益之间找到平衡,避免矫枉过正,确保措施既有效又人性化,是大厂们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的一点。

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这一系列变革,不仅是对“大公司病”的直接回应,也是对新时代行业竞争格局的主动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找到提高效率与维护员工权益之间的平衡点,将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3月22日消息,天眼查信息显示,3月19日,北京京东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柏清,注册资本为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育赛事策划;票务代理;企业形象策划;体育运动项目经营 ;销售食品;演出经纪等。股权穿透图显示,京东宇电竞(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100%的股份,前者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间接持股。
9月15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JDG京东电子竞技俱乐部主体公司京东宇电竞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宠物食品及用品零售、宠物食品及用品批发。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法定代表人柏清,注册资本约1.4亿人民币。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成都原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智奥一号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3月4日消息,天眼查资料显示,近日,杭州祈晟月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傅晓东,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互联网销售、品牌管理、文化娱乐经纪人服务、服装服饰零售、批发、演出经纪、网络文化经营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杭州樱弦月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由黄子韬持股99%的海南永恒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9%。
9月15日消息,天眼查资料显示,近日,广州智捷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成凯,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网络文化经营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南京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T3出行关联公司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3月17日消息,据重庆晨报上游新闻消息,近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渝北片区分公司 与重庆临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主题邮局经营合作协议。据临空文旅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合作开办的服务景区“龙兴驿站”主题邮局包括经营区、文创展销区、休闲与体验区、收寄物品区、便民设置区、邮乐购店等板块。
刘强东正在重塑京东
刘强东回归,京东重回
近日,京东物流与软件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2月21日消息,近日,京东物流与软件深度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其中,双方将联合进行方案落地,基于标准化的供应链数字化决策平台能力及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整合双方专业的实施团队能力,实现对客户从供应链设计、计划到落地执行整体方案的交付。
4月21日消息,京东图书“世界读书日”阅读嘉年华于4月21日至23日举办。据了解,活动期间,读者购买京东自营图书,累计实付金额满200元即可免费获得京东Joy形象专属数字藏品权益。该藏品由京东云打造的数字藏品服务平台京东稀推出,每个藏品都有一张“数字证书”,应用京东智臻链的区块链技术能力进行存证,具备唯一性、不可篡改、不可复制
6月9日消息,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搬运AGV机器人——“地”正式在西藏地区启用,100多台机器人同时投用,让大型智能物流仓首次落地青藏高原。“地”是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一种典型的搬运式货到人拣选系统,利用地AGV将货架搬运至固定的工作站以供作业人员拣选。据介绍,2020年12月,该配送中心已经能实现约80%的商品由本地发货,“当日达”覆盖面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