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忍无可忍,直播虚假比价将被永久封杀

电商报
2024-05-29 14:40
1.抖音下狠手,严厉打击虚假比价

“看好了,某东的价格是8999。”

“今天在我直播间,不要6999,不要4999。”

“我说一个数——1999元!上链接!”

随着主播报出一个与“原价”差距悬殊的价格,直播间里的观众顿时沸腾起来,争抢起直播间里“为数不多”的库存……

类似的景象,几乎每天都在各式各样的直播间里上演着。可消费者但凡多去几个平台比一下价格,便很容易发现这就是商品原本的售价,甚至还比其他平台贵了一些。

而在主播的话术误导、饥饿营销下,很多消费者根本无暇顾及“原价”的真伪,早已冲动消费了。

在中消协往年发布的《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当中,直播电商“虚假比价”的问题已被多次点名,各平台也都有对应的规范和处罚标准,无奈此类现象仍是屡禁不止。

或许是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日前,抖音电商修订并实施了《创作者【价格违规-虚构被比较价】实施细则》,针对其中的处罚标准部分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format-jpg

图源:抖音电商学习中心

具体来看,在抖音电商的规定中,主播等创作者在宣传商品价格优惠时,用于参考的“被比较价格”只能有四种:厂商建议零售价、官网零售价、吊牌价、定价。

创作者通过口播、商品卖点、直播画面、直播间背景等形式宣传“被比较价格”之前,必须要向平台提供相关凭证,比如商品包装上的价格、吊牌标注的价格、图书尾页的定价、品牌官网的定价等等。

可以看到,不管是“某东”还是“某宝”,其他平台的价格截图都无法充当有效凭证,并不被平台所认可。因而直播间要么不设置划线价,要么就必须提供足够权威的价格凭证。

与此同时,直播间里各个场景出现的“被比较价格”也需保持一致。如果背景板和划线价不同、口播价格和背景板不同等等,也都属于违规行为。

按照此前的处罚措施,一旦创作者进行违规的价格宣传,抖音电商将视违规情节的严重性,采取下架违规商品、扣除信用分、暂停或永久关闭商品分享功能等措施。

而在该规则最新修订后,抖音电商表示:“虚构被比较价格,易引起消费者误解,涉嫌构成价格欺诈,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平台对此零容忍。”

format-jpg

图源:抖音电商学习中心

在此背景下,情节特别严重的会被直接扣除12分信用分,且永久封禁抖音账号、冻结全部保证金及佣金等,处罚力度明显加强。

要知道,抖音的618大促刚刚于5月24日正式启动。在这个节骨眼上,即使可能对平台GMV数据产生一定影响,抖音仍坚定地对虚构比价下了狠手,可见其维护平台健康生态和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2.直播间里的“比价”,套路实在太深

事实上,不仅仅是抖音,其他电商平台也对虚假比价行为深恶痛绝,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主播和商家行为。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些商家想方设法地绕开规则、钻漏洞,只为让消费者自以为占到了便宜,并因此冲动下单。

其实早在网购刚刚兴起时,虚构原价的情况就屡见不鲜。当时由于缺乏明文规定,一些商家在标注“划线价”“原价”时十分大胆,并利用巨大的价格落差吸引消费者。

但随着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各平台也加强了对“原价”的监管力度,要求商家必须提供有关证明,否则可能就会涉嫌违规。

到了直播电商时代,“比价”更是几乎成为了直播的固定环节。这时候商详页是否有“划线价”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主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其他平台截图、泡沫板等等,似乎就足以证明官方售价,让观众信以为真。

这些主播当然也明白平台规则,因而话术中仅仅透露该产品在某平台卖多少钱,而不会使用“原价”等容易引起平台警觉的词汇。

但事实上,那些所谓的截图或页面也是可以造假的。比如有些商家会专门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店铺,上架直播间同款商品,再标上高价。这一做法本身就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可以展示给直播间的观众——其它平台卖得这么贵,还是我这里划算。

就像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个案例,其实就来自某明星去年在快手的一场直播。当时他向观众展示着京东某家店铺页面,声称自己带货的手机“某东价格8999”,“今天在直播间里,拼好手速啊,1999,上车!”。

format-jpg

但后续却有网友扒出,同款手机只要1880元就能买到。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达人商品推广页面,同款手机只要卖出一部就能赚到近600块钱佣金。也就是说,即使手机只卖1400元,厂商也同样有利可图。

真相被曝光后,再去京东搜索,已经无法找到主播当时所展示的那家店铺。

次月,抖音电商宣布《抖音电商创作者价格宣传行为规范》经修订后正式生效,开始严厉打击虚假比价行为。

其中明确要求,创作者在推广商品前,有义务核实其售卖价格、被比较价格、价保服务等与价格相关宣传信息,确保明码标价,确保宣传信息真实、客观、准确,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描述。

到如今,抖音又加大了对价格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直接永久封号,态度已经非常鲜明。

但即便如此,只要有利可图,主播和商家们还是会有层出不穷的办法应对新规。

比如有些商家确实提供了“吊牌价”或实体店里的“价签”,实则是将合作的实体店作为商品价格的展示窗口。尤其是一些价格并不透明的品类,店内商品的吊牌、价签,则可以成为直播间里“打折”的佐证……

遇到此类情况,平台想要精准打击显然也并不容易。因而或许是无奈之举,抖音在“虚构被比较价”的规定中还补充了一句:

对于创作者提供上述被比较价格凭证(零售价、官网零售价、吊牌价、定价),平台有权“从一般消费者视角出发,结合对应商品的常规市场价格,综合判断价格凭证是否合理”。如判定价格凭证不合理的,平台有权禁止创作者开展价格对比。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些规定还无法浇灭部分直播间投机取巧的想法,后续各个平台还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3.价格欺诈,违规更违法

最后,对于直播间而言也必须在营销宣传过程中提高法律意识。因为虚假比价不仅仅违反平台规定,更有可能涉嫌违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直播间内的价格误导,属于是对消费者的“虚假告知”,违背了《消法》中所强调的“真实情况”。

2022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并实施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也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定义,明确要求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进行价格比较时,标明的被比较价格信息应当真实准确。

format-jpg

图源:《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截图

违反相关规定的,将由监管部门按照《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进行处罚。

总而言之,虚构原价等价格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长此以往,更是容易降低整个直播电商行业的信誉,影响到行业未来的长期发展。

虽然此类行为监管难度较大,但考虑到其恶劣的影响,后续仍需要平台和有关部门投入更多资源,加大识别和打击相关行为的力度。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加强对直播乱象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4月15日消息,今日上午,浙江省消保委联合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约谈拼多多、快手、、淘宝直播、京东直播、唯品会、苏宁易购、微拍堂、玩物得志、东家等知名网络平台。约谈会上,方圆检测揭露了网络直播平台存在的缺乏“亮证经营”、虚假宣传、主播误导、售后困难、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同时,快手、淘宝直播、京东直播直播平台分别就前期开展的比较试验发现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表态发言。
5月31日消息,直播严厉打击网络黑灰产,网络黑灰产通过窃取信息、实施网络攻击等手段,批量培养账号虚假直播、推广色情软件甚至实施网络诈骗,不仅侵害了用户权益,也污染和侵蚀了清朗的网络空间生态。为了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空间管理,直播始终聚焦网络黑灰产治理,坚决抵制破坏网络生态秩序的行为。2023年1月以来,平台共清理违规账号23,577个,移交警方2起涉黑灰产案件。
8月1日消息,电商公告称,近期平台在巡检过程中,发现部分商家/创作者存在假开窑、售卖假建盏以及在直播过程中虚假宣传等违规情况,对平台生态和用户体验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经营环境,平台已对此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现将依据规则对违规商家执行商品封禁、停业整顿、清退等处罚,作者执行扣除信用分、永久收回电商带货权限等处罚。
针对这一现象,为促进公益行业发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更新了关于公益内容治理的最新规范。新规明确要求,“公益类账号,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销售等营利性行为”。平台对已查实存在编造、骗取爱心、不当营销的“伪公益”内容与账号,给予严格处置。2023年4月至今,已经下架相关视频 1131个,对3518个账号进行了无限期封禁等处置,并抹除其不当获取的新增粉丝,取消其变现功能权限。
1月8日消息,电商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电商启动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治理虚假营销。此外,电商更新了平台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完善直播带货准入门槛、对商家和主播等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倡导商家与主播走向职业化与专业化、鼓励带货主播通过分享知识带货等规则。电商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直播带货准入管理,确保带货权限开放给真实、合规、且有一定内容创作能力的真人作者群体。针对专业性较强的品类,商家与主播需具备相关资质,并通过培训测试,获得入门资格后方可带货。
生活服务针对创作者“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对91358个视频进行了POI下架、内容下架等处罚;对51377个账号进行了警告、限制投稿权限、限制直播等处罚。
12月7日消息,今日,电商发布了关于虚假宣传商品“运费险”的专项治理公告,平台自2021年12月13日起,将开展治理活动。电商表示,近期平台发现一些创作者在直播或视频分享商品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商品“运费险”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即创作者宣传商品含运费险服务但相应的商品详情页无运费险相关信息的宣传行为,宣传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口播、背景板、商品卖点、手举展示牌。
10月7日消息,官方发布视频称,近日,平台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有极个别账号发布“免费看亚运会的工作”“亚运场馆做保洁,提前拿亚运会入场券”“杭州亚运会馆保洁招聘”等“招聘”信息,经相关部门证实,上述内容均属于虚假招工信息,甚至存在引流诈骗等风险。相关账号言行,严重违反了平台规则,平台进行了严格处理对上述账号采取了封禁等处置,并对其不当获取粉丝进行抹除,取消其直播带货等营利权限,下架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