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出大招,要替商家定价

电商报
2024-06-03 21:20

“打不完的价格战。”

1.拼多多推出自动调价功能

电商间的低价竞争,真是越来越“卷”了。

近日,拼多多宣布正式上线自动跟价系统。开启后,它将自动根据竞品的价格变化,来智能调整该商品的价格,以保持竞争优势。

图片

图源:小红书

显然,这不仅深度激化了电商平台之间的“价格战”,也将掀起商家个体之间的反向竞价潮。因此消息刚出,便很快引发了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抖音也在小规模内测“自动改价”功能。据悉,该功能支持商家委托平台,根据市场情况,参考平台的建议价,在商家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自动调整商品价格,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并提升商家的经营效率。

积极的视角来看,这类功能确实能够发挥促进市场竞争、优化用户体验以及提高商家效率的作用。

在此之前,商家需要手动调整商品价格,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而它们的出现,能智能化地分析和运用好市场数据,从而减轻商家的工作负担,使他们能更加专注于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对消费者来说,能够更简单便捷地享受同类目产品的最低价,而不用耗费太多时间精力去对比、计算。

但另一方面,这种低价竞争手段也存在不少问题,且这些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和以往不同,哪怕是暂时的,哪怕商家可以设置“底线”,但拼多多这次是真的从商家手里拿走了定价权。

从人工设价过渡到算法控价,商家们将会被精准地踩着底线压缩利润,甚至出现亏损。商家为了生存和盈利,只能想方设法进一步降低成本,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长此以往,消费者刷到、看到、找到的商品并非一开始期盼的“物美价廉”,而是随处可见的“低质低价”,不仅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还会影响品牌甚至平台、行业的声誉。

另外,价格的频繁波动也会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不患寡而患不均”,消费者心理体验不平衡,商家也会面临更多的售后问题。届时,反而增加了商家与用户在售后沟通上花费的成本

倘若盲目推广开来,很容易使整个电商市场变得更加混乱。

总而言之,拼多多此举又一次深化了电商行业“卷低价”的风潮,使得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看来电商界的低价竞争,注定要愈演愈烈

2.以价换量,低价竞争值得吗

低价竞争,本质是以价换量。

平台的用户基础深厚,拥有巨大的流量资源,就能利用先进的算法机制,帮助商家实现更高的曝光率。

商家为此做出让利,便于电商平台留出更多的优惠空间,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

于是商家获得流量,用户享受低价,平台流量规模扩大,并且从商家处收取一定费用。

这本该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在越来越“卷”的价格战中,商家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某些平台在进行治理时态度过于强硬,缺乏对商家的良性引导,引发了商家的抵抗情绪。

图片

图源:小红书截图

例如,去年3月,拼多多就被部分商家有组织地“炸店”。他们利用“仅退款”等功能,对多家自营店和品牌店集中大批下单又退单,并对客服发泄对于拼多多平台及其创始人的不满。

今年,海外版TEMU推出“申报高价率”新规,对此不满的大量商家手持横幅标语,集结在拼多多楼下呐喊维权。

作为电商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商家们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是电商平台构建竞争力的坚实支撑。

若陷入无止境的低价竞争,商家将背负沉重的压力。“卷”到最后,尽管价格大幅削减,市场份额却未见增长,甚至原有份额也难保留,更难以吸引并留住长效顾客,商家只会和竞争对手两败俱伤。

像这样的商家一旦过多,不仅会导致电商平台的商品质量和种类下降,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进而对整个电商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何况,许多消费者往往也是生产者,如果消费端的利润被削得过薄,那么生产者的收益也会相应减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能力。

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减少,生产者愈发看重低价。平台对其让利后,则会向商家寻求补偿。商家利润受损到一定程度,不得不从多个方面削减成本,结果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者收入减少……

良性循环逐渐恶化。

因此,以价换量也需适度。平台应该把握好利益平衡,建立公正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以维护消费者、商家和平台的友好生态,确保各方获益,实现共赢。

3.打不完的价格战,电商们何去何从

然而,在电商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低价竞争已然成为惯用手段。电商间的“最低价之战”一经启动,便持续升温,逐渐白热化。

存量社会,红利消退,迎来“内卷”。各大电商都正顺着这股潮流对市场低头。面对越来越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们,它们无可避免地进入或被卷入低价赛道,使尽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

在拼多多长期押宝低价、抖音把“价格力”作为新核心策略的时候,阿里、京东这两大老牌电商在“价格战”中也表现得十分积极。

阿里多次下定决心要回归用户、坚持低价。今年进一步加大投入,布局源头工厂,引入更多的中小微商家和白牌产品,对许多商品都进行了大幅降价。同时还推出了包括百亿补贴、“仅退款”在内的促销活动和辅助功能。

京东则从2022年底刘强东回归开始,便以低价策略为核心,掀起了一系列改革。“击穿价”、百亿补贴、下调自营商品的包邮门槛、“仅退款”、免费上门退换……京东正在努力转型,推出多层次的低价产品。

根据今年各家发布的季度财报来看,作为阿里核心业务的淘天有所回暖,海外市场也收获颇丰。京东更是在营收额和净利润上实现双增长,超出市场预期。

低价策略似乎真的在起效。

然而,“价格战”不是“价格力”,一味“卷”低价,“卷”不出真正的性价比。比起制胜法宝,它更像一把双刃剑。

诚然,低价让消费者能节省开支,也让商家和平台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如果能在优化供给链、降本增效的情况下对消费者适当让利,那无疑是一件多方受益的好事。

但现实中的分寸总是不好把握,低价竞争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长期的价格战,往往使商家陷入利润困境,电商平台间的竞争水平也只在低层次恶性循环。为了维持低价,商家可能不得不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引发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秩序。

又或者,当触及商家的成本底线时,平台就会迎来商家品牌甚至一个行业的反弹。譬如近日,共计56家出版社联合发函抵制京东618促销,引发大众热议。

图片

图源:北京八社联合声明

此外,低价竞争还可能抑制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价格战爆发时,低价导向会让平台更注重短期内的销售业绩,消费者更关注产品价格,商家则依赖低价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而无心或无力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及品牌的建设与维护。

总而言之,对于电商平台来说,盲目追求低价并非长久之策。

市场的确需要竞争,但竞争应当良性有序。而盲目的“价格战”就是一个无底洞,一旦电商平台深陷其中,不仅自身如同步入泥沼,再难抽身,还会无极限地“互卷”,破坏良性的行业生态。

只有保障产品性价比、优化服务体验、打造健康友好的商业生态,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方。

而如何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和商家保持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行业的有序发展,实现多方共赢,这正是电商平台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6月21日消息,多多日前调整了此前推出的“自动”服务协议,进一步扩大对开通该功能商家的改商品范围,新协议预计将于6月28日正式生效。根据最新协议,平台可以对开通“自动”功能商家的所有商品进行格修改,而此前平台只能修改上述商家活动商品的活动格。
根据最新协议,多多可以对开通“自动”功能商家的所有商品进行格修改,并为商家报名营销活动。
2月21日消息,36氪获悉,京东将于3月初 正式上线“百亿补贴”频道,直接对标多多,目前已进入商品池选定以及竞价系统上线前的冲刺阶段。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此次百亿补贴将覆盖全品类,并不只局限于3C等京东传统优势品类,且自营和POP商家都将参与其中。据悉,京东将在后台设置全网比价系统,“也会安排采销实时进行,商品价格一旦高于外网,将实行‘双倍赔付’”,上述人士透露。
9月6日消息,多多最新发布的商家通知显示,商家店铺的基础保证金将从1000元下调到500元,新入驻的个人店铺、企业店铺初始化保证金也将下调至500元。多多此次下调商家店铺保证金正在进行集中测试,首批享受该政策的商家已经覆盖近70个类目,部分商家已经完成提现,数百万商家将因此受益,尤其是多店铺经营的商家,经营成本进一步低。这也是继技术服务费、推广服务费等退返权益之后,多多商家推出的又一项减免政策。
10月11日消息,多多商家后台正式开放11.11年度大促报名入口,出虚拟商品外,全类目商品皆可报名参与今年双十一大促。不过目前多多刚刚开放了报名入口,还未披露关于跨店满减、折扣和大促节奏等详细政策信息。除此之外,报名入口显示的具体大促日期为,2023年10月20日至2023年11月13日。与当下正在进行的多多周年庆,在时间上形成接续关系。
所谓混合出资券,是多多针对满减服务所设置的平台商家成本分担政策。
2月6日消息,近日,多多发布《多多商家直播服务协议》更新公示通知。为了加强对多多平台商家直播行为管理,维护平台运营秩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多多特修订了《多多商家直播服务协议》,该规范将于2022年2月7日生效。据悉,协议内容包括协议正文、附件及所有多多已经发布的或将来可能发布的各类有关本服务的平台规则。
多多发布《多多商家直播管理规范》更新公示通知。
9月20日消息,日前多多商家货款账户提现门槛从100元下调至1元。当商家提交提现申请之后,平台需要1个工作日审核, 审核通过后即发起银行打款, 总计1~3个工作日到账, 节假日顺延。但如果商家在提现审核期间,店铺存在违规行为, 到账时间则会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