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的决赛结束了,人生才刚开始
起起落落的姜萍
姜萍参加的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于北京时间6月22日24时,正式结束了。
决赛为线上个人闭卷赛,共分为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分析与方程、组合与概率、应用与计算数学5个赛道,选手可以任选1个赛道,在当天0:00-24:00任意连续8个小时作答,不允许参考任何资料或者使用科学计算软件。考试期间共有2次小休机会,每次30分钟,小休时间计算在8小时作答时间内。
据阿里达摩院公布的决赛情况,决赛共有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选手入围。接下来将进入专家组独立阅卷阶段,阅卷包括初评、交叉复审、最终核验等流程。
决赛的五个赛道将按成绩分别评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4名以及优秀奖10名。本次数竞赛总共85人获奖,获奖选手名单将于8月公布。

图源:达摩院DAMO公众号
本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备受瞩目的无疑是在初赛时获得第12名的17岁中专女生姜萍。
当“全球数学竞赛”、“预赛获奖”、“中专生”、“17岁女生”这些词关联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大众最爱看的“草根逆袭”故事,姜萍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对姜萍的吹捧与质疑也随之而来。
有人翻出了姜萍高二某次数学月考成绩,满分150分,姜萍考了83分,就断定姜萍根本不懂高等数学;有人从达摩院的“采访纪录片”中发现姜萍的板书存在书写错误,加上初赛为开卷考试,就质疑姜萍抄袭;甚至还有人质疑中专生的姜萍是不可能熟练使用LaTex来作答的.....
此前还网传,在姜萍取得初赛12名成绩后,阿里达摩院专门跑到姜萍的学校,现场出题给姜萍作答,以此验证姜萍的实力。不过后来达摩院回应称,网传消息不实,未曾要求姜萍再次答题。
有人质疑,就有人发声支持。
一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数学教授指出,姜萍的证明写得很不规范,只要是读过数学硕士以上学位都不会这么写。但是证明又没有数学上的错误,所以基本上肯定是姜萍自己写的。
姜萍就在这一浪接一浪的舆论中,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决赛。
其实本届数学竞赛,并非只有姜萍拿着“草根逆袭”的剧本。比如来自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的邓乐言和朱睿轩,就分别排在第26名和第172名。
有的参赛选手甚至还没有学历背景,例如第345名的何金银、第353名的Kejie Lin等。
在这场红黑互搏的纷争中,一些视频博主看到了“流量密码”,闻着味儿就来了。
在决赛前夕,学校和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姜萍,拒绝了一切媒体采访。即便这样,还是有视频博主不死心,甚至扬言:“她不可能一直被保护起来,考完就回家了,肯定能堵上。”
见不到姜萍,有的视频博主就跑到姜萍的老家,把镜头对准了平平无奇的锅碗瓢盆,试图从中寻找一丝与她相关的线索。更有甚者,在姜萍的家中,追着鸡拍摄,试图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深陷舆论漩涡的姜萍,于6月22日参加了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最终的结果如何,时间自会有答案。只是这互联网的流量狂欢,如同脱缰之马,已经难以遏制了。
神仙打架的阿里数竞赛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也因“天才少女”姜萍的出现,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说“再”呢?因为往届竞赛也出现过不少“神话”。
比如网友熟悉的“北大韦神”韦东奕,就是首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金奖得主之一。
那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究竟是什么呢?
据了解,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达摩院共同举办的国际性数学竞赛,最早是从2018年开始举办,目前,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已经成为全球数学领域的一大盛事。
从今年初赛的获奖名单,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神仙打架”的比赛,都是清一色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材生。
对于举办这个比赛的初衷,阿里巴巴在成立这个竞赛时就表示,不设报名门槛、全程在线比赛,不论是80多岁的老者,还是8岁的少年,都可以报名参加,为的就是给那些在数学领域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提供尽情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阿里巴巴相信“高手在民间”。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也确实发现了不少数学天才。
比如在去年的竞赛中,年仅17岁的瞿霄宇夺得了大赛金奖,他更是五届竞赛以来最年轻的满分选手。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9月,15岁的瞿霄宇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入选重庆市省队;12月,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
2022年4月,瞿霄宇入选中国国家队,还在上高一的他就代表国家队出征第6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夺得满分金牌。9月,瞿霄宇被保送进北大。

瞿霄宇发表获奖感言 图源:北京大学公众号
除了耀眼的明星选手外,历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也不乏“草根”选手,如快递员、钢铁工人、医生......
还是去年的竞赛,一名来自天津的快递小哥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孙金元。
孙金元毕业于一所专科学校,白天忙着送快递,晚上就开始钻研数学。做数学题成了他平时工作中最解压的事情,“数学给了我在孤独生活里前行的勇气”。
尽管孙金元没有入围决赛,但孙金元表示,他就是单纯爱数学,这次参赛也是重在参与,获不获奖无所谓。
孙金元说:“数学是美的,当人为定义出来的东西组合到一起,就是在某个瞬间,你就会觉得这是特别美的结论。”
孙金元的例子,就很好地诠释了阿里举办数学竞赛的核心:通过有乐趣的竞赛激发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关注这门基础学科。
竞赛首先是因为乐趣
距离阿里公布初赛结果已经过去十几天了,关于姜萍的舆论还在持续发酵中。
互联网向来擅长“造神”,也擅长“毁神”。
姜萍的老师王闰秋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如果姜萍在决赛没有取得大家想要的成绩,希望大家不要过多苛责。希望姜萍能够享受比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两个月后,我们就可以知晓姜萍的决赛成绩,不论结果如何,姜萍“草根逆袭”的故事仍旧可以激励每一个普通人去发掘兴趣,追逐梦想。
马云曾在首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颁奖典礼上表示,竞赛首先是因为乐趣,“找到一批把数学当成人生乐趣的孩子,鼓励、帮助、支持他们,让更多人参与热爱数学。”
目前也正值高考季,许多学子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选择的过程中,分数、就业、兴趣等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决策,而兴趣是在选择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之一。
阿里数学竞赛首届银奖得主,担任过阿里数学竞赛命题组老师的苏炜杰这样说过:“从长远来看,如果真的有什么能力可以支撑人走下去,一种是兴趣,一种是有韧性的坚持,这些特质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总之,希望每一个有天赋、有兴趣的人都不被埋没。这也需要社会、大众共同努力,尊重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建立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环境。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