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抢在滴滴前上市

互联网前沿
2024-07-02 09:31

嘀嗒出行如愿上市

4年5递表,嘀嗒出行终于如愿上市。

6月28日,嘀嗒出行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发行价为6港元,发售3909.10万股发售股份,全球发售净筹约1.82亿港元。

嘀嗒出行在上市首日破发,开盘跌近13%。截至6月28日晚间收盘,跌22.50%,报4.65港元/股,总市值46.22亿元。相较于最后一轮融资价格估算的93亿元市值,上市后的嘀嗒出行价值缩水了近一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嘀嗒出行在招股时获得了112.9倍认购,认购人数达19815人。

图片

图源:嘀嗒出行

尽管如愿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但嘀嗒出行的IPO之路走得尤为艰辛。

2020年10月,嘀嗒出行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未见下文。

2021年4月,嘀嗒出行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对业务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更新,但后续同样失效。

此后,嘀嗒出行又相继于2023年2月、8月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均没有下文。

直至今年3月19日,嘀嗒出行第五次向港交所招股书,这次终于有了进展。

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是一家顺风车及智慧出租车运营平台,旗下业务包括顺风车、智慧出租车、广告及其他服务等。

相较于网约车业务,顺风车属于轻资产运营,企业无需承担庞大的资本投资和汽车持有成本。这使得顺风车模式在成本效益上具有显著优势。

嘀嗒出行为了规避与众多移动出行公司的正面竞争,嘀嗒出行选择了以顺风车服务作为其核心业务切入点。

这一策略不仅使嘀嗒出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还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营收分别为7.81亿元、5.69亿元、8.15亿元,上述三年净利润分别为17.31亿元、-1.88亿元、3亿元,已经实现正向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嘀嗒出行2021年顺风车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9%,2023年这一数据升至95%。

尽管顺风车业务为嘀嗒出行带来了显著的收益和市场份额,但过度依赖这一单一业务模式,成为其被市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依赖顺风车业务意味着嘀嗒出行的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这一细分市场的波动。一旦顺风车市场出现变化,如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或用户需求变化等,嘀嗒出行可能面临营收下滑和盈利压力增大的风险。

除了业务过于单一的问题外,近三年来,嘀嗒出行的服务成本占比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其毛利率却呈现出逐年下滑的态势。

过去三年,嘀嗒出行的服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从2021年的19.1%升至2022年的24.9%,到了2023年上升至25.7%。

毛利率则从2021年的80.9%下滑至2023年的74.3%。三年内下滑接近10%。

图片

图源:嘀嗒出行招股书

此外,嘀嗒出行市场份额也在逐渐被蚕食。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市场中的份额高达66.5%,但随后逐年下滑,至2023年已降至31%。几年过去,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缩水将近一半。

早在2016年嘀嗒出行创业初期,创始人宋中杰就表示,要在最短时间内,不计成本地拿下最多市场份额,因为在互联网行业,做不到前三就意味着失败。

看来现在的嘀嗒出行也很危险了。

在安全和合规方面,嘀嗒出行也面临着挑战。

招股书透露,由于缺乏适用于网约车服务发牌制度相关的牌照,2020年至今,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共发生57宗行政处罚。其中,36宗后续已撤销,余下21宗行政罚款由5000元至3万元不等,合共约为5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举办的2024年度安全大会暨安全生产月启动会上,宋中杰指出,作为企业如不做好安全工作,任何业务成果都毫无意义,并号召各位员工要牢记安全生产法的十二字方针,工作中抓好极致执行,把安全意识磕到骨子里,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敲响安全警钟,将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放在心中。

虽然公司创始人宋中杰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但如何确保业务合规、降低安全风险仍是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下一个出行IPO会是谁?

近年来,共享经济、绿色低碳等概念在投资界备受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网约车行业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进入2024年,多家网约车平台开始扎堆冲刺港股。

3月,广汽集团和腾讯联合发起创立的出行品牌,如祺出行向港股IPO发起冲刺,并在近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与嘀嗒出行一样,如祺出行的IPO之路并不顺利。去年8月,如祺出行曾向港交所递表,首次递表的招股书失效后,今年3月25日如祺出行二次递表,最终通过聆讯。

尽管如祺出行在上市之路上取得了突破,但其营收数据并不理想。

2021年,如祺出行净利润为-6.85亿元,2022年略有收窄,为-6.27亿元,2023年再扩大至-6.93亿元。

如祺出行公司的债务负担日渐增加,2021年至2023年的总资产分别为1.88亿元、7.68亿元、9.17亿元,负债总额日益增长,分别为3.4亿元、15.17亿元、23.5亿元。

图片

图源:如祺出行招股书

4月,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曹操出行则是首次冲刺IPO,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GTV(总交易价值)计算,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一直位列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名。

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的收入由72亿元增加至107亿元,但曹操出行面临如祺出行一样持续亏损的窘境。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76.3亿元和106.7亿元,但年度亏损分别为30亿元、20亿元、19.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金额近70亿元。

图片

图源:曹操出行招股书

另外,上汽集团旗下的享道出行也将IPO提上日程。去年,享道出行CEO倪立诚表示,享道出行将在2024年下半年筹备并启动IPO计划,计划到明年顺利完成IPO。

而在出行行业备受关注的滴滴,自2022年从纽交所退市后,其上市计划便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市场上屡屡传出滴滴将赴港上市的消息。

上个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向投资者传递了积极信号,指出其业务状况持续改善,希望2025年在香港重新上市。

不过滴滴回应称,公司一直与投资人保持常态化的沟通,同步公司的业务进展,目前没有关于IPO的时间表。

这一波IPO热潮的涌现,反映了网约出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各大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加大投入,导致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而盈利问题则成为了它们共同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家网约出行平台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希望通过IPO筹集资金,以支持其业务的快速扩张和市场的深度布局。

然而,IPO并非易事,需要平台具备强大的业务实力、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清晰的发展战略。因此,下一个成功IPO的出行平台会是谁,无疑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嘀嗒出行已成功上市,但这不意味着嘀嗒出行可以高枕无忧。

当前网约车平台纷纷选择赴港上市的背后,实则是行业运力趋于饱和、盈利困境凸显的严峻现实。

在过去的一年中,多地纷纷发出运力饱和的预警信号,其中包括苏州、重庆等热门城市。

今年4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网约车行业运营动态与风险提示,表示深圳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

同一个月,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也指出,第一季度重庆市网约车月均出勤接单的网约车车辆约6.5万辆。以现有订单量规模,实际上很难支撑中心城区11.8万辆网约车全部参与运营服务,车辆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

近期,网约车行业更是饱受争议,诸如订单被层层转卖、平台高额抽成、“阴阳账单”等问题频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网约车合规化是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政府纷纷加大力度,开展大规模的清退行动,对无证司机和违规派单的平台公司实施严厉处罚,严厉打击非法网约车经营行为,确保网约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温州市在短短三个月内,从源头清退了15808辆不合规网约车,同时查处了774辆非法营运的网约车。

西安市则采取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启动了“网约车识别码”张贴工作。这一举措不仅使执法部门能够迅速识别合规车辆,提升了执法效率,同时也为合规司机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对非法营运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

对于广大司机而言,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尽快取得相关证件,不仅是确保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行业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之举。对于乘客而言,也应该选择合规的网约车平台和服务,确保自己的出行安全。

2024年,网约车行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合规化时代。这场合规化浪潮也将带来网约车行业的结构调整,只有那些紧跟时代步伐、注重服务与安全、具备强大运营能力的平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嘀嗒出行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最终发行价定为每股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82亿港元。
4月22日消息,嘀嗒出行今日发起了“碳中和星球”的趣味环保科普,并参与了由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的“绿色发展 保护地球 还大自然一个七彩世界”主题倡议。据了解,该主题倡议提出要以挖潜增效助力绿色低碳,号召更多人将低碳理念践行于日常出行及生活方方面面,共同守护地球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共享蓝天白云与纯净呼吸。
3月14日消息,嘀嗒出行于12日发起了“低碳顺风云种树,随时随地碳中和”的倡议。据悉,嘀嗒出行在过去六年多时间里,始终践行碳中和,2020年通过顺风车合乘出行相当于实现碳减排万吨,如同培植了约17万公顷的森林。根据2020年9月的数据显示,嘀嗒顺风车六年累计共享座位超24亿,在私家车低碳减排、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滴滴出行、高德打车、嘀嗒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及美团单车、哈啰单车等共享单车平台发布成都大运会出行保障措施。
美国共享出行初创企业Lime上周五(11月5日)表示,它已从投资者那里筹集了5.23亿美元,用于扩大其最新电动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的生产规模。
共享出行初创公司Plentywaka在种子轮融资中筹集了120万美元,以扩大业务运营规模。
3月3日消息,据报道,近期美国共享出行初创企业Lime宣布将为其共享单车业务拨款5000万美元,拓展其共享电动单车网络,并将服务运营城市数量增加一倍。《电商报》注意到,天眼查信息显示,Lime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共享滑板车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2020年5月,Lime宣布完成新一轮亿美元融资。作为此次交易的一部分,Lime收购了Uber的共享单车和滑板车子公司Jump。
吉利全球首个共享出行定制车品牌命名今日公布,定名“曹操汽车”。
5月25日消息,美东时间周二,美国打车软件Lyft表示,将放缓招聘速度,并评估一些部门的预算削减。Lyft称,目前没有裁员计划,将向符合条件的员工授予特别股票期权。值得注意的是,根据5月10日Lyft公布的一季报,该公司2022财年第一财季归净亏损1.97亿美元;营业收入为8.76亿美元,同比上涨43.78%,但环比下降10%。据悉,目前该平台有1780万活跃乘客,这个数字比2021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