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大洗牌,多位华为系高管离职
荣耀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一、荣耀管理层持续动荡
荣耀,这个曾经在智能手机市场风头无两的品牌,如今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1月17日,荣耀CEO赵明的离职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而随后几天,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等多位高管离职的消息,更是让这场管理层动荡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图源:微博
赵明的离职并非毫无征兆,但其最终成行却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早在1月15日,网络上就传出赵明即将离职的消息,甚至有传闻称他将带走整个荣耀Magic 7团队。
然而,荣耀官方在当时迅速否认了这一传闻,称消息不实。
谁曾想,仅仅两天后,赵明在荣耀内部论坛“家园”上发布了一封告别信,正式确认了自己离职的消息。
信中,赵明提到:“选择放手和离开荣耀,是人生中做出的一个最艰难的决定。”

图源:赵明内部信截图
他回顾了自己在荣耀的十年历程,从荣耀独立之初的艰难时刻,到一步步带领荣耀走向市场的高峰,赵明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荣耀的不舍与祝福。
赵明的离职原因被官方归结为“身体原因”,但外界对此却有诸多猜测:有观点认为,荣耀正处于冲刺IPO的关键时刻,而2024年荣耀手机销量的整体下滑或许让股东对管理层产生了不满。
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荣耀在中国手机的市场份额占据18.1%,到2023年降至17.1%,一直到2024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已降至14.6%;
市场地位更是从2022年的第二名一路降至第五位,是目前国内前五名的手机厂商中跌幅最大的一位。
赵明在信中写到:“公司四年成长需要系统性解决一些问题,很遗憾不能带领大家一起变革了。”这似乎暗示了些什么。
而正如新浪财经所说,赵明离职的消息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随后,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和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也相继离职。
姜海荣在华为与荣耀工作超过20年,历任研发、市场等多个重要岗位,是荣耀营销体系的核心人物。
郑树宝则曾担任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据说操盘过荣耀独立后的首款产品荣耀V40,对荣耀的市场拓展功不可没。
二人的突然离职,让外界对荣耀的管理层的格局变化有了更多猜测。
比如,有的人指出荣耀的“华为系”高管们在荣耀独立后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荣耀逐渐走向独立发展,这些带着“华为”标签的高管定位自然就有些尴尬。

图源:新浪财经
另一方面,此番赵明等人的离职引发了外界和员工的广泛关注。
对于业内不少人来说,赵明的离开被视为荣耀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为荣耀的灵魂人物,他带领荣耀从华为独立出来,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品牌、产品线、供应链和渠道的重建,让荣耀跻身中国前五大手机品牌。
他的离职让一些人对荣耀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担忧。
而荣耀内部员工的反应则更为复杂,许多员工对赵明的离职感到不解和彷徨。
多位员工向媒体表示,自己曾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购买了荣耀的股票,希望能在公司上市后获得回报,但赵总的离职让他们心里突然有些忐忑。
然而,荣耀的故事肯定不止于此,新的CEO李健已经接棒,荣耀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二、荣耀的未来自此一帆风顺?
事实上,如今的荣耀已经有了很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市场影响力。
在荣耀管理层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之后,行业内不少专业人士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个曾经的“华为系”品牌将如何在新的格局中继续前行。
多位高管的离职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而摆在荣耀面前的将会是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方向。
好在,荣耀目前还算从容不破,在赵明等人宣布离职后,迅速进行了管理层的调整。
新任CEO李健接替了赵明的职位,中国区CMO姜海荣离职后,由荣耀CMO郭锐兼任中国区事务,而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的职位则由荣耀江苏省主管陈浩乾接任。
这些新任高管大多来自荣耀内部,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对荣耀业务的深刻理解。
其中,李健作为新任CEO,他的背景和经验备受关注。

图源:抖音
李健于2001年加入华为,曾在海外多个地区担任重要职务,积累了丰富的战略管理和全球化布局经验。
2021年加入荣耀后,他先后担任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副董事长、董事、人力资源部总裁等职务。
他的上任被外界视为荣耀在IPO关键时期的重要布局,但如何在短时间内稳定团队、提升市场份额并推动IPO进程,将是李健面临的首要任务。
宏观来看,荣耀的高管离职并非孤立事件,它背后反映出的是荣耀在市场竞争和IPO进程中的双重压力。
2024年,荣耀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从2023年的高光时刻跌至第五名,甚至在第四季度跌出了前五。
与此同时,华为的强势回归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荣耀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
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荣耀的出货量已经跌出中国大陆市场前五,全年出货量也处于下滑状态。

图源:Canalys
市场份额的下滑不仅影响了荣耀的业绩表现,也为其IPO估值带来了不确定性。
这种市场格局的变化意味着荣耀需要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与此同时,荣耀的IPO进程也备受关注。
2024年是荣耀的股改年,公司名称由“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并计划在2025年启动IPO。
目前有分析认为,荣耀需要在IPO前稳定团队、提升业绩,并向市场证明其独立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否则,IPO的估值和市场表现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这些条件的背后,还有一个小点也没被大家忽视,即荣耀与华为的关系。
尽管荣耀在资产上早已与华为断得一干二净,但荣耀本身的成立经历仍然让外界无法认同其在品牌和业务上真的能与华为完全分割。
如今,随着赵明等多位“华为系”高管的离职,荣耀似乎正在加速与华为的“断舍离”。
许多财经人士分析认为,荣耀要想成功IPO,就必须走出华为的阴影,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通过更换管理层,荣耀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华为的影响,建立独立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
这对于荣耀未来的独立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中,荣耀需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高管离职并不意味着荣耀将完全脱离华为的影响。新任CEO李健同样曾是华为的一员。
荣耀需要的,更多是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继续发挥华为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有一些人更关心这部分高管离职后接下来会去做什么,尤其是赵明的未来去向。

图源:澎湃新闻
有传言称,赵明可能会走上罗永浩的道路,选择在智能硬件或软件行业创业,开辟属于自己的品牌。
也有消息称,赵明可能会负责一个脱根于华为的新手机品牌“星耀”。
当然,这些只是传言,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这也说明了赵明背后所具备的热度和话题性。
网上甚至还有“赵明要去小米”的传言,简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不过,据赵明自己在离职信中所说,他未来一段时间将“调整、修复身体,陪伴家人,读读书,完善自己”。
这或许意味着他将在短期内远离公众视野,专注于个人的休整和学习。
另一方面,高管离职事件不仅引发了行业内的关注,也让普通用户产生了担忧。
特别是许多刚在去年买了荣耀手机(例如荣耀Magic7)的用户,很多人在担心荣耀后续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保障。
这或许才是荣耀目前最应该向外界证明的消息。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