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做外卖,王兴搞AI,我看到大佬们的野心

互联网头条
2025-02-17 09:34

 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近年来,随着各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内卷现象不断加剧。面对生存压力,互联网巨头们在巩固核心业务的同时,愈发迫切地需要拓展多元化布局。

这一战略转向背后存在双重动因:一方面,存量市场增长见顶倒逼企业探寻新蓝海;另一方面,在头部企业相互渗透彼此核心业务的背景下,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图片

京东:全面发力即时零售

就拿京东来说,近几年,京东在电商行业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大。

其中一个表现是,京东营收增速和GMV增速明显放缓。最直观的感受在2022年,当年京东收入同比增速为9.9%,作为对比,2020年、2021年京东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9.3%、27.6%。

图片

图源:东方财富网

还有GMV增速也呈现出明显的停滞,2022年GMV为3.47万亿,增速只有5.6%,远低于2021年26.2%的GMV增速。

业绩增长放缓的同时,拼多多反而强势崛起崛起,另外京东还有谨防阿里这个老对手。

面临群狼虎视眈眈,危机四起,刘强东终于坐不住了。2022年第四季度,刘强东全面回归,重新“整顿”京东,痛批高管,重提低价策略是“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从那时候起至今,京东在核心零售业务一直将低价贯彻到底。过去一年,提供工厂好货的京喜自营、主打“天天低价”的华冠折扣超市、京东超市旗下的零食折扣店新业态“零食广场”、打出“击穿价”的京东七鲜都是京东低价策略指导下的动作。

显然,回归低价策略是京东巩固核心零售业务的重要武器。与此同时,在提高主业竞争力的同时,京东重新梳理了思路,继续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去年,京东零售集团定下2024年三大必赢之战: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即时零售。其中,即时零售无疑是京东内部十分关切的业务之一。

2023年,京东即时零售服务统一更名为“京东小时达”。紧接着去年5月,“京东小时达”更名为“京东秒送”。2024年下半年,京东在其秒送频道上线了“咖啡奶茶”专区,提供配送服务,预示着京东开始加大外卖业务的投入。

如果说,2023年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开始重点投入,那么今年京东则集中资源,全面发力即时零售。

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这意味着,京东正式进军外卖业务。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图片

 图源:京东黑板报公众号

或许是为了今后的即时零售战略布局提供有利条件,不久前京东还拟溢价收购达达。就在今年1月底,达达集团收到京东于2025年1月25日提交的初步非约束性提议函,京东拟溢价42%收购达达集团,若该提案生效,达达将被京东私有化直至退市。

收购达达是加强同城配送能力,这显然表明,京东正在着力提升其即时配送方面的实力。

2025年,即时零售成为了京东多元化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

总而言之,京东选择多条腿走路,现在其中的一条腿就是即时零售。

图片

美团:掘金AI和海外市场

不过,在整个即时零售赛道,美团是当之无愧的头部玩家。

凭借多年深耕和由此建立的竞争优势,美团具备了率先抢占先机的条件。相比之下,京东涉足外卖领域尚处于初步阶段,无论是在商家资源的积累、配送骑手的数量规模,还是在用户心智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至于京东能否迅速成长,具备与美团相抗衡的实力,还需观其后续的发展态势。

当然,对于美团而言,京东进军外卖市场仍然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毕竟,京东作为行业巨头,其实力不容小觑。

当然,从美团的角度来看,京东进军外卖,仍然给美团带来很大的危机感。毕竟京东的实力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近一两年,各大巨头涌入即时零售赛道,也给美团带来不小压力。如几年前抖音、淘宝已经接连推出和升级小时达业务,去年东方甄选和快手电商也开始上牌桌,宣布上线小时达服务;就连传统饮料巨头娃哈哈,近期也宣布启动“娃哈哈到家计划”,布局外卖业务,以低利润甚至零利润的模式运行平台。

一时间,各大玩家都纷纷入侵美团腹地。面对激烈的竞争,美团已经暗自预留了后手,从AI赛道和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机遇

美团是一家科技公司,这是王兴一直以来的观点。尽管美团可能不完全符合传统科技公司的定义,但其业务无疑是由科技驱动的。

到了2024年,美团的战略方向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从2021年的“零售+科技”模式,演变为更加全面的“本地、零售、科技和国际化”战略。

随着AI赛道的火热,美团也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战略布局,这进一步证明了其对科技创新的追求。

美团已经陆续上线了多种AI产品,比如AI伴聊产品 Wow、外卖智能助手问小袋、AI写真馆、AI小程序“妙刷”。此外,还有骑手发现美团2月份上线了一个智能助手的功能,可以辅助骑手进行跑单。

美团在AI方面的投资也下了不少功夫,不仅收购了王慧文的“光年之外”,还投资了智谱 AI 、月之暗面等大模型公司。

另外,美团在海外市场的动作也颇为频繁。其中香港是美团开拓海外市场的一块跳板,2023年5月,美团正式在香港上线外卖平台KeeTa,很快就在10月底提前完成香港全区域覆盖,并一路狂奔成为当地最大外卖平台。

图片

图源:星岛头条

据调研机构Measurable AI发布的最新数据,按照2024年3月订单数量计算,美团在中国香港的外卖业务KeeTa订单量市占份额达到44%。

有了香港市场的前期铺垫,KeeTa继续向其他海外市场扩张,而中东是美团的第二个目标市场。

总之,在内卷加剧的情况下,掘金AI和海外市场,对美团而言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图片

2025年,互联网大厂将走向何处?

当前,市场形势悄悄发生巨变,互联网大厂们不能只守着一亩三分地。所谓形势比人强,顺势而为才是成功的王道。

阿里已经洞察到了这一本质。去年4月,马云指出,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随后,阿里便开始将其各项业务与AI技术紧密结合。

最新消息显示,近日苹果和阿里联手,阿里巴巴成为苹果在华AI功能的合作伙伴,为国内的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在人才引进方面,2月6日,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加盟阿里巴巴,担任阿里集团副总裁一职,向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汇报。

与此同时,抖音、快手在AI领域的竞赛中也加快了步伐,大举投入资源。

而小红书接下来的战略方向是加快商业化进展。为此,小红书商业化业务还明确了2025年三大方向:行业扩展、产品基建与生态开放,未来产品基建将进一步提速。

总之,2025年无论任何赛道,无论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和趋势风口,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新入局者出现,竞争无处不在。因此,各玩家要做的就是在一次次“练兵”中,提高自身的实力。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一场的巅峰对决。
骑手们终于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赔。
即时配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胡润研究院今日发布《2022衡昌烧坊·胡润慈善榜》。
5月13日消息,据雪豹财经社,京东在一封内部中称,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自有品牌负责人笑松因个人原因提出退休申请,管理层批准后同意。公司对笑松多年来为京东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肯定了他在3C业务、生鲜业务及自有品牌业务的成绩。很多京东员工对笑松的退休并不感到意外。另一名员工透露,在去年底的京东内部会议上,批评的高管中有笑松。
从公司年报公开息及从知情人士了解,此次减持的Fortune Rising是一个员工持股平台。
6月29日消息,传京东在日前提交的SEC文件 中,京东集团董事长关联公司Fortune Rising出售了80万份ADS,按文件公开前一天的收盘价估算,这批股票价值约2790万美元。然而据查询公司年报公开息及从知情人士了解,此次减持的Fortune Rising是一个员工持股平台,是在6月30日交易窗口期关闭有一些员工减持了部分股票,并非个人减持。
4月11日消息,天眼查息显示,近日,有品息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退出董事职务、川退出董事长及董事职务,同时白昉由总经理调整为总经理、执行董事。天眼查工商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法定代表人为白昉,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出版物批发;农药零售;网络文化经营;药品零售,由雷军、德、洪锋、黎万共同持股。
1月9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小米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雷军退出董事长职务,洪锋退出董事职务。息显示,小米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川,经营范围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影发行、演出经纪。股东息图显示,该公司由黎万、洪峰、德共同持股。
互联网头条
凝聚百万行业精英,聚焦垂直、前瞻、头条等重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