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暴多年,网红“大衣哥”彻底怒了,已经闹上法庭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老实不等于任人欺负。
一、“大衣哥”忍无可忍,将网暴者告上法庭
“大衣哥”朱之文这个名字,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2011年,他凭借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选秀节目中一战成名,随后登上春晚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图源:星光大道

图源:2012年央视春晚
然而,成名后的大衣哥并没有因此过上光鲜的生活,反而陷入了无休止的骚扰和网络暴力之中。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即使是火遍大江南北的网红,在网络暴力面前终究还是个脆弱的受害者。
2025年2月18日,忍无可忍的朱之文拿起了法律武器,以侮辱诽谤为自诉案由,将一名网暴者起诉至徐州经开区人民法院。

图源:抖音
这场持续了四年的网络暴力,始于2020年4月。
一名5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博主,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大量针对朱之文及其家人的恶意视频。
这些视频内容极其恶劣,不仅将朱之文的头像P到他人的身体上,编造其出轨、家暴等虚假丑闻,还对他的儿子、儿媳进行无端攻击,甚至辱骂他未满周岁的孙子。
在其中一条视频中,她将朱之文P成一个婴儿,躺在陌生女人怀里,配上“朱家三代没文化”的侮辱性字眼。
这些视频不仅严重侵犯了朱之文及其家人的隐私,更对他们的人格尊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图源:新华日报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朱之文在2024年5月找到了律师团队,对这些恶意视频进行了公证。
经过调查,律师团队发现该博主自2020年起共发布了290条类似的恶意视频。
其中,有29条视频的播放量超过5000次,最高的一条播放量高达21万次。
据律师团队所说,根据法律规定,这些行为已经构成了侮辱诽谤罪。
于是,朱之文决定以刑事自诉的方式,将这名网暴者告上法庭。
然而,起诉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案件的管辖问题,朱之文的律师团队辗转了三个法院,最终才在徐州立案。

图源:新华日报
事实上,这并不是朱之文第一次选择与网暴者对簿公堂。
此前,他已经有过三次起诉网暴者的经历,其中一次对方甚至被判刑四年。
不过,这些经历显然并没有让这位50岁的网暴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直到到了庭审中,她才开始辩称自己“一时头脑发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经济收益。
她的丈夫也曾联系朱之文的律师团队,表示歉意并希望和解。
但大衣哥的态度异常坚定,他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调解”,要求依法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为什么要在网上胡说八道。”
朱之文板起脸说:“你攻击人家几年了,一声对不起算完了,哪有这种事。”
在他看来,法律的公正审判才是对这种恶劣行为的最好回应。
据律师团队透露,朱之文之所以如此愤怒是有原因的。
在律所刚接手案件时便通过起诉平台,得到了发布P图视频的账号所有者的个人信息。
随后平台多次封禁了该账号,但一旦解封,她就接着发。
律师表示,“私信、加微信、打电话,多次尝试联系,对方均没有回复。”
在当时,朱之文的态度是“不想把事情闹大”,“发的视频不实,赶快删掉,就什么事都没了。”
显然,对方并没有“来得及”接受朱之文的好意,正因如此,面对庭审上姗姗来迟的道歉,朱之文选择硬钢到底。
因为他想明白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成名14年,大衣哥过得其实并不算好
事实上,不只是网暴,朱之文成名这么多年来,过得一直不算太好。
成名后的朱之文,生活被全面入侵。
他的家门成了“网红打卡地”,家门口常年蹲守着直播者,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甚至租房长居在他的老家朱楼村,只为拍摄他的生活琐事。

图源:海报新闻
为了躲避这些无休止的骚扰,朱之文不得不爬梯子去儿子家,还在大门外安装了监控,过着“防贼式”的生活。
他曾无奈地表示:“我们家像个公园,谁来都可以。”
这种被围观的生活,让他连最简单的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重重。
然而,骚扰只是冰山一角,朱之文还面临着道德绑架与勒索的困境。
在成名后不久,村里出现了一位残疾人堵在他家门口,张口就要50万,声称“你火了,跟我有关系,所以你得给我钱”。
面对这样的无理要求,朱之文只能报警,但对方却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让他哭笑不得。
村民们也在此期间纷纷上门借钱,理由五花八门,从做生意到娶媳妇,借出去的钱却有去无回。
朱之文曾回忆,一年借出去的钱高达百万,却从未有人主动归还。

而当他拒绝借钱时,却会被村民骂“小人得志,富贵忘本”。
这种“借了不还,不借被骂”的困境,让他陷入了两难。
更让朱之文痛心的是,他的家人也深受其害。
儿女们因为谣言不敢出门,儿媳被恶意编排,甚至他的孙子也未能幸免。
朱之文曾多次表示:“骂我可以,别伤害孩子。”
然而,网暴者却毫不留情,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了他的家人。
这种来自网络的暴力,不仅摧毁了他的精神防线,也让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长期的网暴和无休止的骚扰,让朱之文的心理压力巨大。
哪怕在此次事件开庭的前一晚,他都还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图源:微信
他曾说:“我现在特别心灰意冷。”这种精神与生活的双重崩塌,让他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尽管如此,朱之文依然扎根乡土,保持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成名后,他没有选择搬离农村,而是用自己的收入为家乡修路、建广场、捐款做公益。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他为家乡的捐款已超过200万元。
然而,这些善举并没有换来村民的理解和感激,反而还被嫌弃“修得不够”。
而在他刚成名时村里为他立的“之文路”石碑,也在某一个深夜被砸得粉碎。
村民们似乎认为,朱之文的善举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成名之后的辛酸与无奈。
真正的善良和质朴,不应该被如此践踏的。
三、褪去网红光环,一个农民的朴素愿望
在庭审过后,朱之文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要是社会上把朱之文这个名字忘掉,网上没有朱之文及家人的任何消息,这样的生活是过到天上去了。”
朱之文的理想生活,其实很简单:回归田园,种地、养鸡喂鹅,过上一个普通农民的日子。
在面对新华日报的提问时,他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是清晨在菜园里劳作,或者午后抱着孙子晒太阳。
对他来说,幸福并不是名利的堆积,而是脚踏实地的生活。
而朱之文对财富的态度,更是与众不同。
他没有对财富的渴望,甚至拒绝了直播带货和商业代言的机会。
他曾说:“我不缺钱,但怕产品出问题坏了我的名声。”
他深知,自己的名声是多年来积累的信誉和形象,一旦受损,将难以挽回。
据新华日报介绍,与许多网红不同,大衣哥朱之文在成名后并没有选择进城买房换车,享受奢华的生活。
相反,他更多地是选择向上述提到的那样,用自己的收入为村里建广场、修马路、捐款做公益。
这些年来,他为家乡做了很多好事,却从未因此而炫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农民歌手,却一次次被人欺负,甚至被网暴者逼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他的遭遇,让人不禁想问:难道善良和老实,就该遭受误解和攻击?
从草根逆袭到网暴缠身,朱之文的反击不仅是在为自己正名,更是在为大家敲响警钟:
流量至上,不等于为了流量可以为所欲为。
网络发达,不等于言行举止可以不用背负责任。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