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经久不衰,最新身家暴露,让人震惊
李嘉诚:等待的是命运,拼出来的才是人生。
1、李嘉诚蝉联香港首富
97岁的李嘉诚再传好消息。
《福布斯》公布2025年度香港50大富豪榜,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以身家373亿美元,约2909.4亿港元,蝉联香港首富,其财富较去年估算的362亿美元增长3%。

图源:大公报
这也不是李嘉诚第一次蝉联了。或者说,从该榜单2008年推出至今,除了2020年,其余时候李嘉诚长期霸榜第一。
2020年,房地产巨舰恒基兆业创始人李兆基当年身家超过了李嘉诚,凭借304亿美元财富位列榜首,李嘉诚屈居第二。不过也只有短短一年,次年李嘉诚就夺回了首富之位。

图源:微博

图源:福布斯
今年的榜单上,李兆基依然高居第二,排名和上年持平,身家292亿美元,约2277.6亿港元,仅次于李嘉诚。虽然过去一年恒基地产的燃气公用事业和酒店业务表现良好,但股市疲软,股票也下跌了30%。
而第三则是新世界发展主席郑家纯家族,该集团业务涵盖物业、酒店营运、基建服务及百货等,身家195亿美元,约1521亿港元,继续保持和上年一年的第3位排名,但其总身家却较上年缩水12%。
“蚝油大王”李锦记集团已故主席李文达的5名子女,凭借162亿美元,约1263.6亿港元财富,继续排名第4位。
香港老牌地产开发商华人置业创办人刘銮雄,身家136亿美元,约1060.8亿港元,排名由去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5位。
榜单前十的后五位分别是身家120亿美元的新鸿基地产大股东邝肖卿、身家117亿美元的地产商九龙仓集团前主席吴光正、身家108亿美元的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身家94亿美元的银河娱乐集团吕耀东家族,以及身家81亿美元的“玩具大王”旭日国际集团主席蔡志明。
《福布斯》指出,香港去年经济增长2.5%,但内地推出刺激措施提振投资者情绪,推动股市大涨。然而香港楼市依然处于困境之中,加之目前贸易形势紧张,香港50大富豪总财富较上年增长约1.7%,达到3010亿美元,约2.35万亿美元。
不过,不同于内地富豪榜上企业五花八门,互联网企业优势明显的情况,从福布斯中国香港富豪榜榜单前十人物背景的简要介绍就可以看出,近7成与房地产行业相关,行业构成单一,也从侧面表明香港目前的产业重点依然集中在地产。当然,这与港岛地狭人稠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

图源:福布斯
榜单中唯一一个互联网企业背景的蔡崇信,则是今年榜单中身家涨幅最多的富豪,由2024年估算的85亿美元,上涨至今年估算的108亿美元,升幅达27%。
这一方面得益于近月阿里巴巴股价上扬,另一方面,蔡崇信以6.88亿美元出售其拥有的NBA 球队布鲁克林篮网队BSE Global 15%股份,亦使其财富大幅增加。
2、辍学养家穷小子,到一代商业传奇
回到李嘉诚身上,这位香港首富应该是大陆市场最熟悉的。
借由李嘉诚蝉联香港首富的事,正好来简单了解下这位传奇商人。

图源:微博
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1939年,李嘉诚随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家中。
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年仅15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开始了在茶楼当跑堂、舅父公司做小学徒、在五金厂做推销员的生活。
后来,李嘉诚跳槽到新蒲岗的一家塑胶厂,从杂工干起,很快熟悉了塑胶业务,18岁被提拔为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
1950年,凭借在塑胶厂积累的丰富经验,年仅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其名取自“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长江塑胶厂创立初期也面临过度追求效益,盲目扩张规模提高生产速度,产品质量下降,被大量退回积压,导致资金周转不开,亏损严重。好在,李嘉诚凭借个人韧性,在1955年春还清了欠账。
1957年,李嘉诚看到意大利一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的消息。商业嗅觉敏锐的他很快嗅到了商机,在香港率先推出了塑胶花,一经推出就热销全港,并为他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1958年,李嘉诚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到1960年,已先后在香港北角、柴湾建设了工业大厦。

李嘉诚和母亲庄碧琴(中)、妻子庄月明(左)的合照 图源:微博
1967年5月,香港爆发反英抗暴事件“六七暴动”,地价一落千丈,中产及以上廉价抛售产业。但李嘉诚在客观分析后,选择大量收购这些廉价房产和地皮。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1969年,香港社会经济局势逐渐稳定,地产业重回巅峰。李嘉诚乘机抛售之前低价收购的大量地产,获得巨额利润。
1971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

图源:微博
1972年,长江地产改名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1月,长江实业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
同年,遭受石油危机冲击和股市风潮洗劫香港再次陷入世界性危机,李嘉诚重复1967年的操作,大量收购廉价地产。
1973年到1974年,长江实业先后在英国伦敦、加拿大温哥华挂牌上市。
1976年到1980年,香港地产业进入繁荣期,但是香港政府拍卖的官地极为有限,众多地产开发商只能望“地”兴叹。反观李嘉诚手握多年前购进的大片廉价地皮,开发后大发其财,这也奠定了其商业王国的基础。
1978年,长江实业与汇丰银行合作,重建华人行,李嘉诚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事业更是步步高升。1981年,李嘉诚出任“和记黄埔”主席。

李嘉诚收购华人行 图源:微博

1982年,李嘉诚在长江实业年度股东大会上发言 图源:微博
1984年,长江实业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长江实业已名列香港十大财阀之首。
80年代,李嘉诚开始进军海外。1986年,李嘉诚购入以加拿大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石油超半数权益,并最终通过多番操作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随后,赫斯基石油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这一交易,也被外界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1981年,李嘉诚收购多伦多豪华酒店The Harbour Castle Hotel
图源:微博
此外,伴随内地改革开放,李嘉诚也是最早把握住这一投资商机的香港企业家。他一度将长和系旗下几乎所有的业务悉数引入内地,让内地一度成为长和系除了中国香港之外投资比重最大的地区,此举同样为长和系带来了巨大的商业红利。

1983年,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右)、省长梁灵光(左)在广州会见李嘉诚
图源:微博
后来,由于内地和香港地价房价的飞升,李嘉诚开始将投资转向欧洲市场,试图抄底欧洲。到2015年,李嘉诚旗下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甚至被英媒评价为“买下了英国”。
李嘉诚的产业涉猎之广,从地产、石油、码头到燃气、水务、电力、零售等等,均有涉及。晚年他也依然保持对商机的灵敏嗅觉,投资了不少科技产业。
2007年,李嘉诚成立科技投资机构维港投资,主要投资出于初中期的科技初创公司。同年12月,他以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0.8%股份,随后又斥巨资参与FacebookC轮融资。如今Facebook市值飞涨,李嘉诚获得回报远超40倍。
2009年,李嘉诚又以1550万美元投资语音识别系统Siri,该公司于2010年以2亿美元价格被苹果收购,成为智能手机时代语音助手的代表。
当前备受全球关注的人工智能,李嘉诚也非常看好。2012年他就投资了Deepmind,并于2014年将其股权转手谷歌,大赚一笔。
2018年,李嘉诚正式宣告退休。
一代商业传奇的故事却并没有结束,退休后的李嘉诚依然动作频频,一举一动依然是市场的风向标。
就像他曾经说过的一样,等待的是命运,拼出来的才是人生。年逾九旬,李嘉诚依然很拼。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