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率先出手整顿AI假图,我听到一片欢呼

电商派
2025-03-27 21:14
图片

出品 | 电商派Pro   作者 | 李松月

图片

AI假图泛滥

淘宝出手了

“想买件衣服,结果好多模特图都是AI生成的,根本与实物不符。”

“那些用AI图的店铺,整个详情页就这一张图变来变去,为什么给这种店铺流量,不仅对买家体验不好,浪费买家时间,还拉低了平台的品质。毫无诚心在做店铺,就应该降权,甚至处罚。”

……

自从AI生成商品图逐渐流行,《电商派Pro》收到过很多消费者和商家的反馈。他们普遍指出,“AI假图”已经成为近年来影响购物体验和经营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

对于消费者而言,AI假图存在明显的失真,导致此类商品“货不对板”的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影响购物体验;对于商家而言,一些店铺通过更低成本生成AI假图,还能借助流量算法和低价机制取得竞争优势,无疑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商业秩序。

换而言之,包括AI假图在内,AI技术的不合理使用正在严重破坏市场生态。不仅影响到消费者体验,同时也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导致认真经营的原创店铺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图片图片图片

网购中常见AI生成的假图

对于包括AI假图在内的AI虚假信息问题,近日有关部门刚刚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也将同步实施。

新规强调,要通过对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隐式标识等方式,从源头治理AI造假问题。

虽然离新规正式实施还有近半年时间,但我们注意到,淘宝作为电商行业的“老大哥”,同时也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引领者,已经率先做出表率,要将AI假图泛滥的不良风气扼杀在摇篮里。

据悉,不久前淘宝刚刚在商品信息质量分相关规定中,新增了主图中关于真实感的规则描述。

其中着重提到,商品主图在纹理细节、边缘锐度、光影、色调、质感等方面需要协调自然,不能出现明显AI合成质感图片。

比如模特本身的形状、比例、颜色、大小与实际不符;纹理、细节、结构像塑料或过于光滑;背景、光线不遵循自然光源的逻辑;整体AI感明显,不真实等,都会导致违规并降低商品质量分。

而就在3月27日,修订后的《淘宝网商品发布规范》《天猫商品发布规范》正式更新发布,对“商品失真”做出明确的拓展解读。

其中提到,商家发布的商品图片应积极、正面,符合大众审美并遵循公序良俗,且以商品实拍图作为核心的效果体现,修饰行为应当适度,避免失真。尤其是严禁利用AI等技术合成方式,呈现显著失真的与实际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图,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误导消费者。

从淘宝最近动作频频、接连修订多条新规来看,其显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好好整治困扰行业的AI假图问题,促进原创,促进创新,保护合规商家权益。

图片

经营生态再优化

大力度扶持优质原创

事实上,淘宝此次对AI假图的打击,可以视为淘宝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延续。

过去一年里,我们看到淘宝一直充分发挥自身角色,引领着整个行业持续向好。

比如一方面,淘宝通过优化仅退款、打击羊毛等,创造了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平台商家减少了后顾之忧,也让他们愿意并有余力为消费者创造更加优质的购物体验;

另一方面,淘宝今年还通过打击山寨抄款、恶意店群等,有效整治了店群重复铺货、恶意同行抢占流量等行业顽疾。

随着淘宝持续加大对原创优质商家的保护,并给予更多扶持后,曾经假劣商品蚕食原创优质商品市场的景象,已经是一去不复返。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推动淘宝平台的经营环境更加健康,也为整个电商行业的良性发展树立了榜样。

再看如今淘宝对AI假图的整治,无疑是其治理平台经营生态的又一重要延伸。

在新规中,淘宝明确要求“商品图片不存在引起用户不适的图片内容,不失真”。其中包括不能利用AI等技术导致材质表现失真、纹理褶皱模糊、商品款式不相符;不能过度美化导致不能展示商品真实效果;不能产出畸形人体、违反物理规律的图片;不能因为图片质量差导致商品展示失真……

从淘宝重点关注的这几个场景来看,“真实”是淘宝对商家们最基础的要求,也是通过品质和创新持续吸引消费者的关键——AI假图则是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之一。

为此我们看到,为了确保新规的有效落实,淘宝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治理措施。

比如在商品发布端,淘宝已接入AI假图识别模型,能够实时检测和拦截失真图片,从源头上避免消费者购买到与图片不符的商品——截至目前,已累计拦截美化过度、AI夸大的假图近10万张,成效显著;

同时,淘宝将定期对平台内的商品进行巡检,对存在问题的商品降权处理,并及时向违规商家发送整改提醒,督促其尽快纠正违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因AI假图造成的违规处罚,是会跟淘宝的商品质量分机制等挂钩的,当商品质量分维持在85分以上时,商家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曝光;同时,淘宝今年在服饰等行业都拿出了最新政策,通过货架+直播的复合场景优势,以及相关资源扶持,为优质原创商家开拓更多增长空间。

换而言之,处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鼓励商家提供真实的商品图片、优质的原创产品。

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消费者筛选出优质的商品,更是对那些坚持展示真实商品、注重品质的原创商家的有力支持——鼓励商家们在商品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通过虚假的图片来吸引消费者,从而推动整个平台的商品品质提升。

图片

倡议全行业共同治理

期待电商回归品质竞争

在AI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商家借助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本是大势所趋。但AI终究只是工具,其能够产生怎样的结果,最终还是取决于使用者。

就像AI生成的图片,仍可以用在店铺装修、海报制作、AI试穿等,不会造成虚假宣传问题或影响消费者体验的场景当中。

相反,对于这些使用方式,我们注意到平台仍秉持着鼓励的态度。此前淘宝天猫就宣布,今年会持续在AIGC方面进行技术投入,帮助商家在日常经营、广告创意、营销素材等方面带来确定性的成本降低。

其中,近期推出的淘宝星辰·图生视频2.0版,支持一次生成10秒左右的短视频,而基于视频生成大模型,淘宝还发布了多图生成带货短视频的全链路产品,能够为商家自动剪辑生成1分钟的电商带货视频;“AI助理”将解决商品孵化和人群运营的问题;店小蜜AI产品将提供售前AI导购、售后自助服务等个性化AI智能服务……

可以说,淘宝此次打击AI假图,并非否定AI技术本身,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则制定和积极的价值引导,让AI技术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推动整个行业向善发展。

为此,淘宝还郑重向全行业发出倡议:规范使用AI生成图片,保障商品信息真实,一起加入对AI假图的全面治理。淘宝方面称,“AI可能没有价值判断,但AI的使用者必须有判断,平台必须具有价值取向。”AI的发展和使用应该提高消费体验、促进原创、保护合法商家权益,而不是成为黑灰产违规获利的工具。

图片

一直以来我们也看到,淘宝始终坚持以品质为导向,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购物体验。此前平台所采取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如打击山寨抄款和羊毛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通过AI识别技术封禁14万个“店群马甲号”后,使优质商家的流量获取成本下降了18%;优化售后政策、限制高频滥用仅退款用户的相关权益后,使纠纷率下降了23%……这些都证明了其治理思路的正确性。

如今,淘宝再次发挥电商行业风向标作用,向AI假图宣战。我们有理由相信,淘宝出手后,将会有更多的平台跟进,共同推动行业回归品质竞争的正轨,让电商市场回归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来,还给消费者一个真实、可靠的购物环境,能够放心“剁手”。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淘宝宣布全面启动AI假图的专项治理,成为国内首个明确禁止“AI假图”的电商平台。
这是电商平台首次针对AI假图出台规定和相应约束措施。
3月27日消息,淘天集团发文称,从今天开始,淘宝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淘宝规定,商品图片应以商品实拍图作为核心的效果体现,修饰行为应当适度,避免失真。严禁利用AI等技术合成方式,呈现显著失真的与实际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图。
近日,淘宝发布《2023年淘宝直播安全合规治理报告》。这一背景下,淘宝直播的生态治理,备受业界关注。为保障消费者体验,淘宝直播加大了商品抽检的力度,每年约花费1000万元用于直播商品品质保障抽检,覆盖6000余个商品。为了帮助主播建立自主合规意识,预防违规问题发生,去年淘宝直播新增安全码每日打卡功能,实现常态化合规教育影响。假冒品牌及材质劣质问题,淘宝直播也开展了专项治理
当前,淘宝以各种形式对“恶意店群”进行治理,通过升级商家新开店规范、升级拦截第三方恶意铺货软件等方式,从源头进行阻断。
3月10日消息,淘宝官方规则网站显示,于3月4日起正式生效《淘宝网开店规范》《淘宝网市场管理与违规处理规范》《淘宝网关于无货源店铺实施细则》等平台规则的调整,以治理恶意店群,保护在平台合规经营的优质商家权益,维护平台公平。
2024年天猫双11发布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宝平台事业部总裁处端表示,今年以来,淘宝积极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松绑仅退款、升级运费险、重塑价格带竞争力,有效治理了困扰行业“三大顽疾”,帮助商家摆脱内卷。数据显示,今年淘宝新开店铺累计超600万家,目前天猫双11报名商家和商品进度已超预期。
1月20日,淘宝天猫集中公布2025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举措,通过完善异常“仅退款”处置机制、返还异常订单推广费、首创账号诚信体系等多种举措,集中治理“羊毛党”,全面保护商家权益。面向全体商家开放后,淘宝天猫将根据体验分赋予相应权益。
张勇发布内部信,宣布公司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任命戴珊和蒋凡分别负责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
电商派
电商派,看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