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一年给兄弟们加薪八次

首席电商观察
2025-04-03 09:11

京东宣布给达达员工加薪

刘强东又给兄弟们加薪,这次轮到达达了。

刚刚,京东宣布,达达员工薪酬将在今年升级至19薪,明年升级至20薪;此外,部分优秀达达员工还将被授予京东集团股票。

图片

图源:京东黑板报

作为京东旗下的即时配送平台,达达如今在京东即时零售、外卖等业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能也是此次加薪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悉,京东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对达达的投资,并于2021年斥资8亿美元增持,实现了对达达集团的控股。次年,达达与京东集团财报正式并表。

今年起,京东对达达的掌控进一步加强。年初京东宣布,将向达达集团发出初步非约束性提议函,计划收购达达集团所有已发行普通股,包括公司美国存托股所代表的普通股。

日前达达发布公告称,已与母公司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和母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JD Sunflower Merger Sub Limited签署协议及合并计划。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Merger Sub将并入达达,达达将成为存续公司,并成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母公司由京东全资拥有。本次交易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

换而言之,在交易完成后,达达集团将实现私有化并从纳斯达克交易所退市,正式成为京东的一部分。

也是在达达发布公告后没多久,京东就宣布了对达达员工的涨薪计划。这一方面可能是对他们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增强达达员工对于京东的归属感。

而回顾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已经是京东2024年以来第8次给员工加薪了:

去年1月起,京东给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100%,且宣布2024年初京东零售全员平均加薪不低于20%;

2月,超2万名京东一线客服员工实现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

7月,京东又宣布将通过一年半时间,推动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8月,京东在全球范围内开启校招,提供超1.8万个就业岗位的同时,还上调了校园招聘生的薪酬标准,其中采销等核心岗位的薪酬涨幅不低于20%,算法岗位的平均起薪增长超过75%,硬件与设计岗位的薪酬涨幅也超过50%;

9月,京东宣布了10月开始的涨薪计划,京东零售集团和职能体系将用两年时间实现20薪,其他部门也将随后陆续启动加薪计划;

图片

图源:京东黑板报

12月,京东先是公布了2024年年终奖发放计划通知:绩效最高的员工可以获得8倍月薪的年终奖,即全年20薪。而后又宣布对客服团队的薪酬福利进行新一轮提升,超过2万名客服实现全员平均涨薪2个月;

今年3月又有消息称,京东集团的算法部门全员涨薪30%,不限广告部、搜推部、算法交易部等部门,从4月1日开始生效……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京东竟然已经给各个部门涨薪了8次,一时间让外界艳羡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媒体爆料称,去年以来的多次加薪,实际上是刘强东亲自拍板决定的。随着刘强东这两年重回一线,不断提升员工薪酬待遇,“兄弟们”的好日子似乎真的开始了。

67万“兄弟”,是刘强东最大的底气

3月初,京东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披露,截至去年年底,京东员工总数已达到57万人。加上兼职员工和实习生,以及关联公司的人员,京东生态体系下的人员总数更是达到了67万人左右。

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67万人是什么概念?

据《2024胡润中国500强》统计,截至去年11月15日已有数据,国内员工数量第一的500强企业是鸿海精密工业,也就是富士康的母公司,员工数量达到83万人;员工数量第二的是比亚迪,共70万人;位列第三的就是京东,当时还是52万人。

图片

图源:胡润百富

换而言之,如果京东按照现有的趋势,在今年继续扩大员工规模,甚至很有可能冲进全国前二、大陆第一。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和同在电商领域的阿里相比,京东的员工数量已是后者的三倍有余,主要是因为仓储物流相关的员工占比8成。但去年全年,京东集团净利润414亿元,只有阿里的五分之一。

从这个维度来看,京东的“人效比”显然是很低的。这背后固然有仓储物流重资产带来的成本负担,但同时也跟京东所提供的,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待遇有关。

根据京东最新财报,其去年仅人力资源总支出(含自有员工和外部员工)就达到了1161亿元。在没有中位数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如果粗略平均到67万人身上,相当于人均超17.3万元/年。

这样的待遇,放到全国范围来看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可见刘强东也确实舍得给“兄弟们”花钱。

而即便如此,67万员工也还不是刘强东的极限。很早之前刘强东就曾提出过京东“35711”的梦想,即京东要有3家收入过万亿元、净利润过700亿元的公司,5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7家从零做起、市值不低于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每年缴纳1000亿元税收,提供超100万个就业岗位。

2022年德邦并入京东,集团总员工数量超过54万人时,刘强东就曾发布全员信表示:“我相信我们的35711梦想一定可以实现,那时我们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直接带来超过100万就业岗位。”

事实证明,刘强东也确实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今年年初,京东正式宣布进军外卖行业。虽然电商业务承压,急需开辟新的增长点,但京东在骑手待遇方面仍是毫不含糊。

3月20日,京东外卖宣布全职骑手已突破1万人,不仅全都与京东签署正式劳动合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全部成本,包含个人所需缴纳部分也全部由京东承担。

对此,刘强东也罕见在朋友圈发文表示:“我们所学的知识、商业模式、技术算法都不应该是用来压榨社会最底层的兄弟们的!我们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更不应该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的!”

图片

参考外卖行业的代表平台美团来看,每年从美团取得收入的骑手数量有几百万之多。在京东承诺与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的背景下,哪怕只占据了5%的市场份额,所能够带来的员工数量增长也是极为可观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京东家政还启动了十万人招募计划,面向百县干镇招募10万名保洁师;另外“京东打车”的入口也曾短暂上线,由第三方提供服务。

试想一下,如果京东真的能够整合快递物流、即时配送、家政、网约车这几大行业,并且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且薪酬待遇持续提升,其员工数量恐怕会远远超过100万人。

可以说,如今这67万员工以及源源不断的后来者,不仅是刘强东面对行业竞争时最大的底气所在,同时也为京东建立起了最坚实的护城河。

只要刘强东能真正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做到让所有兄弟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那么京东可能就永远不会成为第一个倒下的电商平台——这无疑也是一场“阳谋”。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集团还是被京东拿下了。
4月2日消息,京东宣布,员工薪酬将在今年升级至19薪,明年升级至20薪;此外,部分优秀员工将授予京东集团股票。
上市后,京东物流预计最少有几轮的上涨空间,市值超过顺丰没有什么压力,中国快递一哥的宝座已经触手可及了。唯快不破的背后,是京东10多年的布局。于是,刘强东在董事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建物流,让完美的物流体验成为京东的差异化竞争力。有董事会成员直言不讳的说:刘强东不懂做生意,搞自建物流就是“将京东拖垮的生意”。
截至2023年底,京东员工数已59万人,是疫情前(2019年底)的两倍多。
财报显示,该季度京东净收入为25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经营利润为3亿元人民币。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京东为“一线员工”支付的薪酬福利开支为172亿元。据此推算,京东一线员工的税前平均月薪高1.1万元,远超行业及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国家对资本无需扩张、过度补贴等现象的监管,也有利于京东健康发展,不必困于平台间的内卷。
3月9日消息,京东物流最新财报披露,截至2022年底,包含德邦在内,京东物流已拥有39万名员工,其中一线员工人数超过37万,自有配送人员29万。作为行业为数不多为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物流企业,2022年京东物流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446亿元,占总收入的32.5%。
5月19日消息,今日是京东“519老员工日”。据了解,在京东,就职满五年的老员工被称作“大佬”,如果满了十年,则被称为“超级大佬”。目前,京东的“超级大佬”已超5000人,而五年以上老员工已增长至4.5万人。值得一提的是,京东自创立伊始就坚持“先人后企”的理念,截至目前,京东投入超过14亿打造“安居计划”,“员工救助基金”投入近1亿。2022年第一季度,京东物流为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1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亿元。
8月16日消息,截至2023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已拥有超43万名员工,其中一线员工人数超41万。京东物流表示,其是行业极少数为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物流企业,今年上半年,京东物流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260亿元,同比增长26.1%。
据了解,目前京东运营着约12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约2300万平方米,“当日”和“次日”服务已覆盖全国55万个行政村。徐雷称,在自身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京东始终保持低利润率运营,持续对扩大就业规模、员工薪酬福利、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并让利于合作伙伴和消费者。
8月13日消息,京东今日发布《新型实体企业京东全景图》,解析自身的新型实体企业发展经验和“以实助实”路径。目前,京东运营着数百万自营商品SKU,37万名员工服务5亿消费者,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供应链基础设施,上千个仓库总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米,服务触超55万个行政村,92%区县、84%乡镇实现“当日”或“次日”。
首席电商观察
第三只眼看电商,客观、独到、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