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人教人也许效果有限,但是事教人一次就够。
1、小米汽车周销量创两个月以来新低
小米最近也算是“水逆”。
最新上险量数据显示,3月31日到4月6日,小米汽车销量为0.5万辆,排名下降3位至21名。这也创下了近两个月以来小米汽车最低周销量。

图源:微博
另据易车榜发布的2025年第14周的新势力品牌单周销量榜,小米汽车周销量为0.51万辆,较前一周的0.78万辆出现明显下滑,排名也从第3下滑至第5,不及小鹏、鸿蒙智行、理想和零跑汽车。

图源:微博
不少人猜测小米汽车销量下滑可能和“3·29小米SU7爆燃事故”有关,毕竟这两份数据时间都是事故发生后的完整首周。而在此前的两个月中,小米汽车的周销量没有低于过0.6万辆,甚至这期间的最高周销量达到了0.78万辆。
当然,这也只是猜测而已。更多的分析认为,小米汽车的销量下滑,可能与产能爬坡节奏相关。小米目前的产能只有这么高,但是其手中已经挤压了超过10万辆的订单。
换句话说,是产能限制了小米。如果产能能够跟上的话,仅凭借SU7一款车型,小米或许能与小鹏、理想掰掰手腕,拿下新势力销冠也未可知。
不过即使销量有所下滑,小米的市场表现也一直保持在新势力第一梯队。
另外,近日大和总研究发表研究报告并预计,小米集团在电动车市场将持续增长,并带来更多协同效益。
该行表示,近期集团的股价在车祸和配股后走势疲弱,但由于其基本面仍然良好,相信股价下跌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买入机会。该行上调集团2025至2027年的每股盈测0.5至7.1%,将评级由“跑赢大市”升至“买入”,目标价由65港元降至60港元。
因此,总的来说,市场依然对小米汽车接下来的表现持相对乐观态度,即使目前受舆情影响,出现波动,但其后劲充足,后续还将继续释放潜力。
2、风波中的小米汽车,让雷军也现疲态
上文也提到了小米汽车销量下滑可能与“3·29小米SU7爆燃事故”,虽然市场持乐观态度,但毕竟也是一场热度颇高的舆论风波,即使是纵横互联网多年的雷军,面对这次风波也难掩疲倦。
4月8日,处于这次舆论风波中心的雷军现身北京小米总部楼下,正和几位同事一起送客人乘车离开。
从图片上看,雷军双手握拳,虽然面带笑容,但是少见地透出几分拘谨,整个人看上去瘦了些。虽然雷军依旧是往日装扮,但是不少网友觉得,和以往的神采奕奕相比,雷军似乎憔悴了些。

图源:微博
毕竟从“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发生后,一向在互联网十分高调活跃的雷军,除了4月1日出来发过声外,保持沉默数日,直到小米成立15周年纪念日,也只是发了简单的两句话表示会继续努力,然后又继续沉默至今。
此外,小米的股价也出现明显波动。
截至4月2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44.55港元/股,较2025年3月19日的历史最高价59.45港元/股已跌去25.06%,总市值两天内缩水超1200亿港元。
可见,这次风波的冲击力之强大。
那我们就简单回顾下这次风波吧。
事情还要追溯到2025年3月29日晚间,三位大学生驾驶小米SU7从武汉出发,前往安徽考编,但不幸于德上高速枞阳至祁门路段发生事故,并造成3人身亡。
正值大好年华,却死于奔赴美好前程的道路上,三位年轻人的死顿时引起了网友激愤。
从网络曝光的视频及图片来看,事发时,三人驾驶的车辆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其被烧毁的车架显示事故车辆为小米SU7,车头已经基本全毁。

图源:抖音
作为小米SU7的生产方,小米和雷军也受到自称遇难者家属、网友、媒体等多方质疑,要求回应是否是车辆智驾存在问题。
小米被送到风暴中心。
4月1日,微博号小米公司发言人发长文回应此次事故,并公布了事故车辆行驶摘要。
小米方面表示,事故发生后已在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并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

图源:微博
但是,很快又有消息披露,遇难者父亲向媒体表示,“我女儿和她的同学被活活烧死,第三位女孩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我在殡仪馆见到女儿的遗体已经碳化了。小米汽车所谓的工作小组至今都没有跟我们接触过。”
网友的怒火没有平息,甚至越演越烈,矛头也逐渐转向雷军,毕竟雷军在网上一直是小米汽车的形象代言人。
同日晚间,雷军发博回应,不仅为年轻生命的离世表示哀悼,也解释了之前没有发声是“由于事故还在调查,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图源:微博
他表示:“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批评,你们说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听见了,记下了,我们会用行动回答大家的问题。”
和雷军的回应几乎同时的还有小米汽车发布的“对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

图源:微博
小米汽车长文回应了网友关注的六大问题,包括事故发生后为什么没有联系家属、事故车辆是否被拉回北京、事发时的路况和车速情况、车辆为什么会起火、事发时车门能否打开、AEB等主动安全功能是否触发。
后续,多家供应商也回应表示与事故无关。宁德时代称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用的不是宁德时代的电池;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我们这边只供电芯,小米自己组装电池包pack。”
这次事故受到质疑的不仅是雷军和小米,更引起了群体性对当前智能驾驶依赖的反思。
3、爆燃事故敲响智驾警钟
这次的事故给当前发展如火如荼的智能辅助驾驶打上了问号,所谓智能驾驶真的够智能吗?

图源:微博
按照我国于202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L0级的自动化程度对应的只有应急辅助;L1级对应的是部分驾驶辅助;L2级对应的是组合驾驶辅助;L3级对应有条件自动驾驶;L4对应高度自动驾驶;L5对应完全自动驾驶。
目前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其实都属于L2级,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L2驾驶辅助是由驾驶者承担全部责任。
也就是说,无论智驾系统是否给出警示、驾驶员都有义务和责任确保车辆行车安全,而不是等着智驾系统报警才想起来接管车辆。
越来越多车企将智驾作为产品卖点,大肆宣传,消费者受其宣传影响,对智能驾驶技术产生认知偏差,导致“过度信任”。
毫无疑问,智能驾驶将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智能驾驶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不能让事故来倒逼产品发展。用事故来教人的代价太沉重。
如何平衡技术和安全,不仅是小米,也是更多车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