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掀起的关税风暴,正在撂倒一批美国卖家
一、本土卖家撑不住了
近期,美国政府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这一举措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而首当其冲的却是美国本土卖家,面临着停业、裁员等严峻挑战,或许会成为这场贸易风暴中率先退场的群体。
运营Harkla品牌的Casey Ames,年销500万美金,竟也有点扛不住了。Casey Ames是爱达荷州博伊西市一位小企业主,他所运营的Harkla品牌,专注于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发育及感官玩具。这些玩具包括感官秋千、加重毯子和加重毛绒动物等,公司在博伊西设计产品,但在中国三个城市的工厂进行生产。

Casey Ames经营的小企业品牌 图源:Harkla品牌官网
一直以来,Harkla凭借其独特的产品设计和良好的品质,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Casey Ames也凭借这个品牌养活着10名员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然而,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的不断升级,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
自2025年2月起,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几个回合下来,这一综合税率到了2025年4月已经飙升至145%。这一系列关税政策的调整,对Harkla品牌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Casey Ames有一份备货订单即将从中国发出,他算了一笔账,这批货物在2024年时需要缴纳的关税仅有4707美元,而在当前的关税政策下,当这批货物在6月中旬抵挡美国港口时,等待他的却是超过19万美元的巨额关税,暴涨40倍!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Casey Ames直接表示:“125%是荒谬的,这样的关税让我的生意根本干不下去。”

要缴纳的关税暴涨 图源:Fortune
成本上升直接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为了维持运营,Casey Ames不得不考虑关闭公司一半业务,仅保留数字业务,如教育视频节目和课程等。他表示,公司过去曾探索过在美国国内厂家进货,但每次都不可行,成本价一直高于现在的零售价。这种无奈的选择,反映出在关税重压下,美国本土卖家面临的生存困境。
二、机遇与挑战并存
值得一提的是,Casey Ames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美国,像Casey Ames这样被这关税大棒当头一击的中小企业们有成千上万。
玩具制造商哈桑·哈斯马尼表示,还没开始卖货他们就被迫预付40万美元的关税。美国本土杯壶品牌Simple Morden的创始人Mike Beckham近日也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吐槽,指出特朗普疯狂的关税政策会给美国制造企业增加大量成本。在125%关税新政执行之前,Mike Beckham就预计Simple Morden公司今年将因为美国关税新政额外近4000万美元。如今,美国对华综合关税来到了145%的高位,这些企业主只会面对更大的缴纳金额。

Mike Beckham发帖吐苦水 图源:X
与美国本土卖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跨境卖家在关税重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就挑战而言,卖家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关税上涨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就会挤压利润空间,若是卖家选择上调商品价格,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单量的下滑,若是不涨价,那么卖家就是亏本卖货。再者就是,卖家冒着风险发货了,而关税突然回到了正常水平,那卖家缴纳的巨额关税又是一笔巨大损失。
当然,也有部分卖家认为这是一个机遇。一方面,当大多数人持观望态度或者直接退出美国市场时,这条赛道上就少了很多竞争对手,“别人不发我发货”等于先发制人,率先拿下了市场。另一方面,关税风暴肆虐,美国民众开启了囤货模式,正在疯狂采购,很多从中国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几乎是刚上架就被一抢而空,有卖家表示自家订单量因此上涨了不少。

美国民众买到中国品牌海信电视机图源:华尔街日报
此外,从消费者需求来看,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依然存在。尽管关税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但中国商品凭借其性价比和多样性,仍然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更何况,美国当前对中国供应链还存在着深度依赖,数据指出,美国超八成的钢笔和铅笔、三成的蒜、一半的低价家具、近八成的圣诞玩具以及70%的相框都产自中国。
从长远来看,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关税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它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市场造成一定的波动,但无法改变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跨境卖家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