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总裁突然离职,行业开始变天
传统车企主动求变,势必在新能源时代杀出一条血路。
一、总裁王俊突然卸任,长安汽车增收不增利
长安汽车,这家在中国汽车工业中举足轻重的企业,近期迎来了重大人事变动。
总裁王俊的突然卸任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4月10日晚间,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王俊因工作变动,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召集人职务,同时不再担任公司总裁及任何其他职务。

王俊在长安汽车的职业生涯堪称“劳模”。
他曾在公司内部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销售公司总经理、总裁助理、执行副总裁以及党委副书记等。
2023年7月,王俊正式成为长安汽车总裁,期间他带领公司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安汽车在他的领导下,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3.5万辆,同比增长52.8%。
然而,尽管销量增长迅猛,深蓝汽车和阿维塔科技两大新能源品牌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这背后也与长安汽车高额的研发投入以及市场拓展成本有关。

王俊的离职并非毫无征兆。
早在年初,兵装集团就已官宣其职务变动,但由于程序问题,正式公告一直延迟到4月。
三个月前,王俊升任兵装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兵装集团作为长安汽车的上级单位,因此此次的职务变动,在大部分人看来是王俊成功“升迁”。
然而,由于这一人事变动正值东风长安等车企重组的关键时期,外界同样有另一种声音,猜测王俊的离职或许是在为重组铺路。
毕竟重组之后公司只会有一个老大。
从业绩来看,长安汽车2024年的年报数据揭示了公司当前面临的复杂局面。
尽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7.33亿元,同比增长5.58%,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仅为73.21亿元,同比减少35.37%。
这一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反映了长安汽车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尽管销量创下近七年新高,全年销量达268.4万辆,同比增长5.1%,但净利润的下滑也让人不禁将其与王俊的离职挂钩。

图源:长安汽车财报
在重组的大背景下,王俊的离职或许预示着长安汽车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长安汽车将如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继续发力,如何在重组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二、三大国央车企重组箭在弦上
前面一直说重组重组,很多朋友可能并不太清楚这到底是在说什么?
事实上,长安汽车涉及重组的消息在数月前就有传言。
直到近期,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推动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整车央企的战略重组。
重组的背景和目标,都与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紧密相连。

图源:新京报
当今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变革。
中国汽车市场在这场变革中取得了显著进展,而其中,中国民营企业功不可没,相比之下部分央企则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已超四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占有率稳居六成以上。
然而,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在新能源车领域的表现却相对落后。
2024年,这三家企业的新能源车总销量仅为192万辆,不及比亚迪全年销量的一半。

图源:微博
这种局面促使国资委采取行动,推动三大央企的战略重组,以整合资源、提升全球竞争力。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明确表示,将对一汽、东风、长安进行战略性重组,推动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
重组的核心是集中研发、制造、市场等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这一战略重组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市场竞争,更是为了在未来的智能网联新能源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图源:小红书
此次大规模企业重组对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整合三大央企的资源,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投资,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整体研发效率。
例如,东风集团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具有优势,而长安汽车则在智能化领域表现出色,重组后双方可以实现技术互补,加速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平台的开发。
资源整合还将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据预测,重组后的东风和长安零部件采购量将达到千万级规模,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将大幅提升,每年成本降幅有望达10%以上。
这种规模效应不仅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技术创新方面,重组后的央企将能够集中更多资源投入到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
例如,一汽天工纯电平台、东风马赫混动发动机、长安天枢大模型等技术成果已投入商用,重组后这些技术将实现更高效的整合与应用。
此外,重组还将促进不同车企之间的合作共享,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随着重组的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自主品牌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新的突破。
通过技术互补、资源共享和规模效应,重组后的央企集团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次重大机遇,也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
三、腾讯登上了长安的战车
在长安汽车经历人事变动和央企重组的关键时刻,另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也在悄然推进,那就是长安汽车与腾讯的深化合作。
一切都源于长安汽车早已展开的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北斗天枢”2.0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是通过“自研+合作”模式,公司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而长安汽车的智能化转型离不开科技巨头的支持,而腾讯正是其重要的合作伙伴。
2025年,长安计划推出7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包括阿维塔06、深蓝S09、长安启源Q07等,这些车型将搭载最新的智能化技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4月10日,长安汽车与腾讯在重庆签署了深化智能化合作协议。

图源:长安汽车官网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智驾数据要素展开深度合作,包括深入数据共享和共建数据闭环。
腾讯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从最初的智能座舱到如今的车云一体化,腾讯一直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其业务战略。
此次与长安的合作,是腾讯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重要一步。
通过与长安的合作,腾讯能够扩大其在汽车行业的生态版图,隐隐有些与华为、大疆等科技企业的争锋之势。
对于长安来说,腾讯技术实力雄厚,与腾讯的合作是补齐软件短板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软件能力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王俊离职、央企重组、科技巨头合作,这三件大事的叠加,折射出长安汽车乃至国有车企在行业剧变中的焦虑与野心。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生死竞速”中,长安汽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能否借重组整合资源、借合作补足短板,将决定其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期待有更多车企能够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中,为我们带来更出色、更智能的产品。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