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焦头烂额,亚马逊正在想办法应对关税冲击
一、亚马逊主动了解卖家应对措施
在特朗普接二连三的关税“大炮”冲击下,亚马逊似乎也乱了阵脚。
最近,一些卖家反映,亚马逊正在主动了解其关税应对措施。
邮件里写道,“我们希望就当前美国关税形势及其对亚马逊业务的影响与您展开讨论,特别是物流领域。直至目前,我们依然在应对各种关税政策影响,相信您的经历和策略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虽然邮件里并没有写明,这是否是平台对卖家情况的一项调查,但其提出的几个问题,却极其精准详细。
比如卖家是否因关税政策调整采购策略、分散供应链;卖家是否因关税政策调整定价;卖家的跨境贸易是否受到影响;是否因关税政策改变航运路线或方法等。

亚马逊主动联系卖家 图源:LinkedIn
此外,也有卖家收到亚马逊发来的主动“邀约”。在邮件里,亚马逊表示,“近期关税导致很多卖家的进口成本上涨,或许是时候考虑拓展销售渠道了。”
亚马逊给出的选择是欧洲市场,邮件里写道,“亚马逊欧洲市场平均每月活跃用户超过1.8亿,约为美国市场的80%,预计到2028年,欧洲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9000亿美元。而且,欧洲客户普遍对美国品牌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
最后,亚马逊还宣传了一些入驻激励措施以及佣金减免优惠,帮卖家减轻前期经营成本。
毫无疑问,亚马逊这是在探卖家的反应。虽然不清楚亚马逊是否会公开其获得的信息,或者利用这些信息制定一些新的平台规则,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与亚马逊分享信息、合作应对关税,或许是卖家当下最好的选择。
在这之前,一些三方卖家以及亚马逊供应商已经被亚马逊“拒之门外”。
知情人士透露,在特朗普宣布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及地区征收对等关税后,亚马逊就取消了多家供应商订单,包括沙滩椅、滑板车、空调等品类。
而且这些订单取消得很突然,导致供应商不得不临时寻找下家。

亚马逊取消供应商订单 图源:SCMP
与此同时,不少亚马逊三方卖家反映,目前无法创建新的货件,库存可售时间长的货物基本无法补货,即便卖家申诉也难以解除限制。
一些卖家收到客服回复称,估计要到4月25日,这些受影响的ASIN才会被逐步放开限制。

平台限制创建货件 图源:知无不言
这一系列操作,出现在此时此刻,很难不被人认为是亚马逊应对关税行为。但对卖家来说,无论平台规则、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只要业务还在,就得时刻跟紧节奏。
二、关税影响持续蔓延
坦白来说,亚马逊作为全球电商巨头,拥有庞大的中美卖家群体,其受到的关税影响或许远超想象。
但同为跨境贸易玩家,亚马逊尚且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其他赚钱业务比如AI,可以帮助其消化关税影响,而大多数中小卖家,基本只有一项可创收业务,一旦关税压力落到头上,那便是毁灭性的打击。
全球供应链分析机构Sea-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透露,由于高昂的关税成本,取消货运订单或者干脆放弃订单已经成为中美企业间的常态。这在家具、玩具、服装、鞋类及运动器材行业已经十分显见。

部分行业跨境贸易明显停滞 图源:CNBC
但对美国商家来说,要放弃中国制造,很难。尤其是高利润率、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例如电子产品、机械、医疗设备等。
一方面,美国制造业没落是事实,很多零部件很难在美国找到合适的生产商,要么价格高得离谱,要么质量低得吓人,和中国制造相比,完全没有优势。
在油管,一位百万博主@Fstoppers就分享了类似的观点。这位博主本身是美国人,主卖辣椒酱。同样的辣椒酱包装盒,美国制造商给的报价要比国内高800%;同样的辣椒酱包装瓶,在美国找不到能生产的工厂。
卖辣椒酱的油管博主 图源:Youtube
好不容易在墨西哥找到一家能复制同款包装瓶工艺的工厂,定制一份模具就得先掏25000美元,又比中国工厂贵2万美元,而且这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国制造,同样要受到关税制约。
另一方面,即便美国商家有心转移生产线,但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线往往造价高、耗时长,一时之间未必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投资。
而且美国总统四年一换,特朗普政策一天一换,没人知道生产线搬完又会面临什么新政策。这样的选择,对承压能力弱的企业而言,无异于“泰坦尼克号上挑座位。”
毫无疑问,眼下无论是美国商家,还是中国工厂,大家都正饱受美国关税政策的“摧残”,而且这种冲击力前所未有,持续时间也难以捉摸。
如此形势下,留给卖家的选择属实不多,要么坐等天明,要么转移重心,寻找合适的市场继续生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