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要投入1000亿搞外卖,王兴、刘强东的较量开始了
对手虎视眈眈,美团必须支棱起来,果断反击。
1.美团外卖大动作,三年投入1000亿元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王兴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
最近几天,CCFA新消费论坛——2025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成都召开。会上,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公开宣布,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帮助餐饮伙伴健康增长。

图源:美团
根据预测,这1000亿元的补贴金额将覆盖行业内各类商户及消费者,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从而为餐饮生态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具体来说,这1000亿元主要聚焦四大方向,包括帮助商家补贴消费者激活需求、发放助力金帮商家增加收入、扶持和奖励优秀品质商家,以及推动明厨亮灶覆盖10万家店、加强行业基础建设等。其中,在明厨亮灶基础建设方面,美团早在今年2月底就已表示,为参与“明厨亮灶阳光厨房”的商家提供硬件设备和安装费用补贴、平台流量倾斜等一系列支持。后续,随着1000亿的投入,支持力度只会更大。
说回1000亿,这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呢?让我们用数据来直观感受一下。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美团全年净利润为358亿元,而美团计划在三年内投入高达1000亿元的巨额补贴,平均每年约投入333亿。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美团每一年都将拿出大约等同于去年净利润的资金,全力投入到餐饮行业之中。
话说,美团外卖抛出如此巨额的投入,背后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其实,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那便是讨好商家。在这件事情上,美团向来是全力以赴、毫不保留。回看近段时间的种种举措,也能发现美团外卖对商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自去年12月以来,平台启动了十亿外卖助力金支持计划,为优质餐饮商家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助力金已发放至餐饮老店、实体小店、连锁品牌手中。而在一周前,美团再度发力,宣布向20万中小商家和1万个连锁品牌发放新的助力金。
除此之外,美团外卖也在积极助力商家探索新模式。官方数据表明,美团已与480多个连锁品牌共同打造了“卫星店”模式,主要涵盖外卖店、社区小堂食店、共享店这三种类型。
在2025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薛冰也透露,2025年美团外卖将为首批1000家“卫星店”提供系列扶持,包括首年0佣金、长期助力金、AI选址系统免费开放、专属流量等,让连锁品牌轻松扩张,也让更多优质店铺自然生长。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美团外卖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付出了诸多心血与努力。
长久以来,恶意差评宛如一颗定时炸弹,始终深埋在商家心中,对其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去年12月,美团外卖多部门联合行动,成立“恶意差评治理专项组”,从差评的识别、判责、申诉、预警等多个环节入手,搭建起更透明、高效的差评处理机制。
此外,美团外卖还上线了“商家限制恶意用户”功能,满足一定条件的商家可以自主对发布恶意差评的用户限制下单或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个月,美团外卖全面升级用户评价系统,在大量吸收商家及用户意见的基础上,对评分计算方式进行了重点调整,从“单一主观打分”升级为“多维综合评分”。

图源:美团
不管是向餐饮商户发放不同规模的助力金,为其缓解资金压力、增添运营活力,还是优化评价系统,助力商家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或是强化基础建设,如推进明厨亮灶等项目,这些举措都为商家营造了更优质的经营环境,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外卖近期上线了百亿补贴活动,日前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也公开发表言论称:“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节不是都做过,滴滴目前在海外也还在做呢”。
京东与美团在外卖领域的火药味渐浓,或许也促成了美团外卖此番的巨额投入。
2.商家是外卖平台最大的筹码
最近两年,商家的地位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人们常常提及电商平台对商家愈发重视,然而容易忽略的是,这一趋势在外卖行业也已蔓延开来。
放眼外卖行业,讨好商家已成为各大平台的普遍共识。除了前文提及的美团,外卖行业的另一巨头饿了么同样在商家服务举措上持续发力。
2月底,饿了么在上海发布“春生计划”,宣布将于今年3月至5月投入超10亿元,提振新老商家信心,助力当地餐饮行业生意发展。
紧接着,饿了么三月初又推出了新的商家扶持计划,表示将启动“优店腾跃计划”,预计向商家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涵盖费率优惠、专项补贴、专属流量、数字化运营服务和硬件设施以及AI技术能力等多个维度。
对饿了么而言,商家是维系其外卖业务运转的关键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必须得到相应的重视。
说完美团和饿了么这两位外卖行业的“资深玩家”,我们再将目光投向刚刚入局外卖行业两个多月的京东外卖。长期关注京东外卖动态的小伙伴应该知道,自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开始,京东外卖便推出了全年免佣金政策。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让商家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之中。
美团外卖、饿了么以及京东外卖,无一不在积极获取商家的信任与支持。他们之所以致力于此,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商家是外卖平台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关乎平台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商家的支持意味着稳定的订单量,这有助于平台稳固已有的市场份额,并扩大市场份额。
换句话说,倘若平台能够成功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入驻,并与商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平台的菜品选择必将更为丰富,用户体验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商家是外卖平台最大的筹码。当平台和商家达成互利共赢、携手共进的理想态势,外卖生态也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3.外卖不是终极目标
自京东踏入外卖行业以来,美团与饿了么便如临大敌,对其一举一动保持高度警觉,整个行业的热度也随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京东外卖之所以备受瞩目,不只是因为京东有着丰富的骑手资源,能够使其在外卖领域占据一定优势,更关键的是,外卖作为即时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存在诸多机会点,其高度的灵活性与强大的可扩展性,正不断催生出更多商业价值。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2万亿元,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外卖作为高频消费入口,其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6357亿元,预计至2027年将攀升至19567亿元。
某种程度上,京东、阿里、美团等巨头重视外卖业务,也是因为外卖已与商超、3C数码等品类产生协同效应,成为即时零售领域最佳的切入点。
以京东为例,去年5月,京东将旗下的“京东小时达”与“京东到家”两大即时零售业务合并升级为“京东秒送”,标志着京东正式将业务重心向即时零售倾斜。如今,用户打开京东首页,找到“秒送”入口,点击进入后,便会看到“品质外卖”。
对京东、阿里、美团而言,外卖并非终极目标,他们真正瞄准的是潜力无限、前景广阔的即时零售市场,外卖不过是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
接下来,他们在外卖领域的布局很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延伸至整个即时零售领域。到那时,各大平台上无论是商品的种类丰富度,还是配送服务的时效性,都将迎来质的飞跃,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便捷的消费体验,同时也将掀起新一轮即时零售大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