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独角兽智谱启动上市,“大模型六小虎”首个IPO要来了
智谱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智谱宣布启动IPO流程
AI大模型之风四起,智谱决定抢先做领头羊。
近日,中国证监局官网显示,大模型独角兽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谱”)已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图源:百度
智谱成立于2019年,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技术成果转化而来,是“大模型六小虎”之一,另外五个分别是百川智能、MiniMax、阶跃星辰、月之暗面和零一万物。
智谱作为第一家正式启动IPO流程的“大模型六小虎”,以及第一家正式启动IPO流程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这两个“第一家”标志着大模型领域从技术研发迈向了资本化运作的新阶段,AI发展又上一个台阶。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看好,“第一家启动会有更多的”“AI现在是主旋律了”“第一家吖!真的好厉害”……

图源: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智谱的上市进程或许可以为其他AI企业提供商业化路径的参考,推动行业进行可持续经营——
就备案报告显示,智谱的上市辅导分为三个阶段——
2025年4月:摸底调查、方案制定;5月-7月:集中培训、规范整改;8月-10月:考核评估及申报文件准备。
-800.png)
图源:百度
虽然智谱的IPO结果还需要时间才能有结果,但是智谱为启动此次IPO流程早已做足了准备——
今年3月,智谱密集引入杭州、珠海、成都三地国资战略投资,完成总融资18亿元,强化了资金储备和政府资源协同。
除此之外,今年3月底智谱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公司主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扫清了法律障碍,创始人张鹏明确表示“股改是朝着IPO目标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智谱还在启动IPO辅导的同时发布了新一代开源模型GLM-4-32B-0414系列——

图源:智谱公众号
该系列包含基座、推理、沉思三类模型权重,有9B和32B两个尺寸,该系列模型现已通过全新平台Z.ai免费开放体验,并已同步上线智谱MaaS平台。

图源:智谱微博
本次开源的模型遵循宽松的MIT许可协议,这意味着完全开源,不限制商用,无需申请,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使用和开发自由度。
“2025年将会是Agent应用的元年。”智谱创始人张鹏表示,智谱始终专注于AGI基座模型的研发,智谱将GLM一系列Agent能力,统称为AgenticGLM。“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智谱将聚焦AgenticGLM的研发。”
不难看出,智谱对于上市可谓是势在必得,究其原因,除了资金、股改和开源模型之外,更与智谱的发展和特点离不开关系。
智谱谱写智能之路
纵观智谱发展之路,可见其深耕大模型的决心——
2019年3月,清华大学知识工程实验室,唐杰教授带领团队启动GLM(通用语言模型)项目。

图源:百度
实验室初期只训练出了参数仅1.2亿的初代模型,主要应用于学术论文摘要生成。
彼时,张鹏调侃说:“我们的模型只能给本科生改论文。”
此后,实验室孵化成立智谱AI,张鹏带领团队开始进行商业化尝试,初期聚焦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
2020年9月,实验室的算力突破百亿参数门槛,推出GLM-12B模型。
巧合的是,时值OpenAI发布GPT-3,算力震惊业界。
于是唐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必须做千亿级中文模型,否则永远被卡脖子。”
为此,实验室自筹500万元,抵押房产购置算力设备,大有破釜沉舟之意。
2021年12月,唐杰团队拿到了由红杉中国领投的2亿元天使轮融资。
这笔钱被唐杰“豪赌”式投入——花1.8亿元采购显卡,剩余资金全用于招揽人才,铁了心要在大模型上做出突破。
皇天不负苦心人,天道总是酬勤的。
2022年8月,智谱发布了全球首个开源千亿中文大模型GLM-130B,GitHub星标数三天破万,一举奠定了智谱的行业地位。

图源:智谱公众号
美国AI学者Yann LeCun在推特转发论文,评论道:“中文世界终于有了自己的技术底座。”
2023年4月,智谱开始进行商业化试水,推出企业级API平台Z.ai。

图源:知乎
首个客户是工商银行,以1200万元采购金融文档分析系统,系统上线后人力审核成本下降了67%。
这让智谱的价值获得了市场验证,直接吸引到了某短视频巨头20亿元买断技术的offer,不过智谱拒绝了这一offer,被内部称为“最痛心的正确决定”。
2023年11月,智谱完成B轮融资15亿元,估值直接冲至120亿元。
投资方杭州城投要求建立区域研发中心,这为后续政企合作埋下了伏笔。
2024年3月,珠海国资5亿元战投落地,附带华发集团芯片代工资源。
智谱工程师团队入驻珠海,与燧原科技联合研发“智脑1号”AI芯片,能耗比提升40%。
值得一提的是,CTO刘德兵一度反对硬件投入,认为应该专注于模型层。
2024年9月,成都高新区3亿元注资,让智谱参与盗了“天府工业大脑”项目中。
模型首次接入3万台机床实时数据,工业质检准确率从82%跃升至95%。
这让宁德时代直接签下2.3亿元订单,让智谱的模型覆盖宁德时代的56家工厂,节省了大量成本。
2024年12月,智谱完成30亿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80亿元。
红杉资本周逵不禁感叹:“这是我见过最‘硬核’的团队——融的钱90%砸进研发。”
2025年1月,智谱启动“GLM-4系列闪电战”,三个月内密集发布9B、130B、520B三款模型。
其中GLM-4V-9B多模态模型在医疗影像诊断任务中,准确率92.3%超越GPT-4(89.1%),协和医院当即续签5年框架协议。
到如今,智谱官宣启动A股IPO辅导,想要做第一个闯关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不难看出,智谱的每一步都与其追求技术突破和发展息息相关,以研发为本,用数据说话,不断融资发展,才让智谱有了上市的底气,这点从智谱的融资发展图中更是可见一斑。

图源:百度
不过,做大模型的创业公司不少,智谱的上市优势是什么呢?
就业内而言,智谱的优势在于拥有更为全面的大模型版图。
智谱全面对标美国OpenAI,在千亿基座模型、对话模型、推理模型和Agent等方面的布局比较完整,其GLM原创架构全面对标GPT。
同时,智谱是国内最早开源大模型的企业,拥有先发优势,开源策略使智谱率先积累超1000家企业客户资源,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智谱的后续运营成本。
不过,就智谱的招股书草稿数据而言,智谱的上市之路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2024年营收18.7亿元(年增240%),研发投入占比76%,净亏损21.4亿元,若想上市智谱需要证明其持续盈利能力。
六小虎谁变成了小猫
智谱虽然率先启动了上市备案,但“大模型六小虎”的胜负仍旧未定。
就产品方向而言,“大模型六小虎”的内容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智谱AI、阶跃星辰主攻超大规模基座模型,MiniMax、零一万物侧重多模态与全球化,月之暗面、百川智能深耕长文本和医疗的垂直场景。

图源:百度
就战略方向而言,“大模型六小虎”的发展规划已经分化——
百川智能CEO王小川宣布“减少多余动作,专注医学方向”;
零一万物放弃通用大模型竞争,专注物流、教育等企业级场景;
MiniMax收缩To B业务,发力视频生成工具“海螺AI”,将目光聚焦至海外;
智谱AI目前依赖政企合作,政务大模型贡献40%营收,计划聚焦“Agent”方向;
月之暗面继续在做预训练,Kimi AI专注长文本处理技术;
阶跃星辰仍在持续发力,以开源基座模型构建生态护城河。
其中,百川智能和零一万物因为业务收缩的决定被调侃为“已猫化”,不过MiniMax、月之暗面、智谱和阶跃星辰面对的潜在风险也不小,如其他巨头挤压市场竞争空间、外部依赖较大等,是智谱等大模型公司需要持续发力解决的问题,否则也可能步入“猫化”。
AI市场之中,除了“大模型六小虎”之外,不得不提的是今年年初爆火的DeepSeek, 其低成本开源的策略对全球AI行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甚至开始重塑AI市场的竞争格局。
DeepSeek推动的“低成本开源”浪潮与大厂生态挤压,迫使大模型创业公司必须拥有自身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否则难以存活,而智谱的上市流程备案,或许是对AI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尝试与可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