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兑现诺言,华为落地电车一秒一公里

李迎
2025-04-26 09:06

余承东: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而超充是基础。

“充电半小时,排队两小时”——这可能是不少电动车车主最真实的无奈。

明明在赶时间,却要守在充电站,眼巴巴地看着电量条缓缓爬升;明明只是想跑个长途,却得提前规划路线,生怕半路找不到合适的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充电难、充电慢,依旧是横在电动车普及路上的绊脚石。

image-800.png

(图源:微博)

一、华为发布兆瓦超充技术

面对充电难题,车企大厂们纷纷下场研发创新,一场关于“充电革命”的竞赛正在悄然展开。

4月22日下午,在2025华为智能电动&智能充电网络战略与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

所谓全液冷技术,就是在充电枪和电缆内置液冷循环系统,相比传统的风冷系统,散热效率提升了50%,连续大功率充电时枪线温度不超过65℃

拿电脑来类比,就是装了更好的散热后,无论你后台开了多少个游戏、应用,电脑的都能跑得很顺畅,电脑主机也不会热得烫手了。

image-800.png

(图源:微博) 

更强的散热系统能支撑更高的充电补能效率。

华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的峰值功率可达1.5兆瓦,每分钟可补能20度电。

这样一来,只需要五分钟就能补能300km,相当于“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补能效率较传统快充桩提升近4倍。

不过,不同车型适用的充电功率也有差别。

对于乘用车,这种充电桩最高可以支持600kw;而对于重卡,则可以到达1.5MW,实现兆瓦级充电。

不仅如此,由于华为的全液冷充电桩适配所有主流电压平台,超充桩可以像加油站一样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让电车充电速度能和油车相媲美。

另外,更快的充能不仅依赖更好的充电桩,电动车电池也是很重要的。

目前电动车行业内对电池性能的主流说法是“几C充电”。

所谓“几C”是指电芯工作的电流大小,1C充电即指一块电池1小时内从没有电到充满对应的电流大小。2C充电即电池在30分钟内充满,以此类推。 

而华为鸿蒙智行在尊界产品上搭载了宁德时代研发的6C电池,可在10.5分钟内将电量从10%充至80%。 

近期,华为乾崑ADS 4.0智驾系统正式亮相。这让人不禁好奇,如果这套能实现L3自动驾驶的系统,能和超充网络打起配合,那么电动车体验会有什么颠覆性的变化呢?

image-800.png

(图源:央视新闻) 

二、比亚迪vs华为,谁更胜一筹?

每次看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宣传,总让人心动不已。但现实是,想要真正实现"充电自由",光有技术还不够。

首先,超充对电网的承载力要求很高。

一个兆瓦级超充桩启动时,相当于300台空调同时开机的功率,很多地方根本撑不住这样的"电老虎",说不定还会造成暂时性停电,如何在减轻电网负担的同时精进电网输电技术,这是车企和电网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商用和家用的需求并不相同。

商用重卡需要超大功率(1.5MW以上),但家用车用不上这么猛,而且大多数小区的充电桩功率都有限制,快充技术再好也施展不开。超充技术到底能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是像加油站一样有专门的场地尚未可知。

最后,就是成本和收益的博弈。

建设一个超充站的成本是普通快充站的5倍,如何平衡投入和收益是每个厂商都要考虑的问题。

相比普通充电,超充是更实惠还是智商税也是每个车主都关注的问题。

image-800.png

(图源:微博) 

面对这林林总总的挑战,华为也不认怂。

它深谙"独狼难成事"的道理,直接拉来11家车企和上百家运营商,以及各家电网,成立了"超充联盟",旨在通过联盟模式,实现“让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并加速新能源汽车普及。

华为于2024年牵头成立“超充联盟1.0”,而今年成立了“超充联盟2.0”。相比去年,今年的“超充联盟”也有不少的进步。

第一,将超充的适用范围从乘用车扩展到商用车领域,更在技术上实现了从600kW到1.5MW兆瓦级超充的突破;

第二,新增了对干线物流、港口等商用场景的支持,和商用车的超充技术配套发展;

第三,联盟成员也从最初的11家乘用车企扩展到包含9家商用车企在内的更完整生态;

第四,同时创新性地引入"光储充微电网"解决方案,大幅降低了大功率充电对电网的冲击;

第五,在布局上,2.0版本不仅覆盖了国内200多个城市和50多条高速公路,更开始向全球市场拓展,推动商用车超充国际标准的制定,真正实现了从单一补能网络向全场景能源生态的跨越式发展。

这就是华为最狠的"组队打法"

华为负责顶层设计,负责鸿蒙系统这样的系统整合创新;供应商专注垂直创新,如宁德时代搞电池;车企提供应用场景,问界、阿维塔等车型率先适配。

image-800.png

(图源:华为中国官方微博)

不止华为,比亚迪也在快充赛道上追赶。

3月17日,比亚迪向全球展示了其新一代补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充电功率达1兆瓦(1000kW)、电压1000V、电流1000A的“兆瓦闪充”技术。

那么就要问了,华为的全液冷超充和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有什么区别呢?

从最大功率上看,华为的全液冷超充,重卡能达到1.5MW,乘用车能达到600kw;而比亚迪的闪充,对乘用车就能达到1MW。

从适配车型来看,华为的全液冷超充能适配大部分乘用车和商用车;而比亚迪的闪充技术主要服务于自家车型。

从落地情况看,华为的液冷超充已部署了8万+充电桩;而比亚迪的兆瓦闪充的首批4000座充电桩还在规划中。

综合来看,两家方案各有优劣:华为胜在兼容性强,什么车都能充,比亚迪则是自家生态更闭环,充电效率更高。

image-800.png

(图源: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 

有趣的是,两家虽然技术路线不同,却都在推动同一个未来:让电动车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华为拉着11家车企搞"超充联盟",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比亚迪则开放技术带动产业链。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正在加速终结我们的"充电焦虑"时代。

这些车企大厂抓住风口,不断创新,解决问题,成为行业引领巨头之一。这种良性竞争,让中国的新能源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image-800.png

(图源:华为数字能源微博) 

说到底,不管黑猫白猫,能解决充电难题的就是好猫。谁能真正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谁就是赢家。而在这场竞赛中,最大的赢家或许就是我们这些普通车主。

现在看着华为、比亚迪这些企业在快充技术上不断突破,突然发现"油电同速"的日子真的不远了。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此时正坐在充电站一边等着电动车充电,一边刷着手机的你,不妨想象一下,以后跑长途前,花5分钟充个电就能跑400公里;无论是路上还是小区里,充电桩、充电站随处可见……这样的生活,想想就让人期待!

当然,要让每个车主都享受到这样的便利,还需要电网、车企的共同努力,共同拥抱绿色出行的美好未来。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1月24日消息,湖南和顺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新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华为坂田基地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三方一致同意在全液冷领域进行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此次合作设定了未来三年力争实现万座华为智能站的目标。
华为将利用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开源鸿蒙、云计算、全液冷、光储协同控制、直流微电网等方面的优势,支持省交通运输厅提高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打造一批具备浙江特色的交通“新基建”标杆,推进交通运输业务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2月20日消息,据合肥发布,2月19日,合肥市瑶海区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华为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合肥瑶海国资集团与华为将秉持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围绕鸿蒙产业生态、综合智能全液冷站试点、数字智慧市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数字化经济业务发展。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峰参加“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并发言。
3月27日消息,据财联社报道,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电动产品线总裁王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2021年华为率先发布了动力与全栈高压平台解决方案,电10分钟续航200公里,未来几年华为将推出基于1000伏高压平台,电7.5分钟甚至5分钟即可快速电200公里续航的全栈平台解决方案。
京东到家将于3月30日10点08分全网同步首发开售华为P60系列新机,联合全国2000家华为官方授权体验店,为消费者分备货。
3月29日消息,京东到家将于3月30日10点08分全网同步首发开售华为P60系列新机,联合全国2000家华为官方授权体验店,为消费者分备货。消费者通过京东到家App,京东App首页点击进入上方市标签或首页搜索“华为小时达”,即可选择就近华为官方授权体验店一键下单,开售后从门店发货,由达达快送骑士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新机小时达最快分钟级送达。京东到家数据显示,目前已预购的用户同比华为P50系列新机增长360%。
4月7日消息,今日,中国银联联合湖南潇湘一卡通、华为上线“潇湘卡”银联支付“随用随”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车支付服务。据了解,“潇湘卡”是全国互联互通交通卡,能够在全国300个市的公交及地铁使用。在公共交通领域,中国银联已在全国38个市地铁覆盖银联移动支付产品,逾1750个市县的公交支持云闪付APP扫码或银联闪付便捷车。
2月21日消息,IDC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817万台,同比下降约5.7%,其中消费市场同比下降7.3%,商用市场同比增长13.8%。同时,2023年第四季度,华为超过Apple为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第一,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平板电脑季度出货量首次出现TOP1 品牌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