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日本摊上事了,卖假货被罚170多万
1、亚马逊日本被罚款
作为连接卖家和消费者的桥梁,平台天然肩负着保障产品真伪的义务。若是放任假冒伪劣产品不管,迟早要吃大亏。
近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对亚马逊日本子公司处以35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77万元)的罚款,原因是该公司未能采取措施阻止卖家在其平台上销售假冒产品。

亚马逊被罚款3500万日元 图源:the Japan times
这个案件还得从2021年8月开始说起,当时亚马逊上出现很多与日本医疗设备品牌Try And E非常相似的假冒脉搏血氧仪,价格仅为正品的十分之一。而亚马逊的搜索结果优先显示低价商品,这损害了正品卖家和制造商的利益。

真假血氧仪产品对比图源:ANN NEWS
更糟糕的是,当独家经销商Excel Plan向亚马逊报告这一情况并请求平台介入时,被系统移除的却是正品商品,而非假冒产品,导致其销售额严重下滑。
Try And E及Excel Plan认为,亚马逊有义务采取行动,例如验证产品身份和移除假冒商品,因此它们向亚马逊日本索赔共计约2.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20万元),不过法院仅判决Excel Plan获得3500万日元赔偿。
法院主审法官Yuko Shintani指出,亚马逊在没有调查是否销售假冒商品的情况下删除整个页面,这表明存在故意不当行为,或者至少存在重大过失。
据了解,这是日本首例电商平台因未有效打击假货被判巨额赔偿的司法判决,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强化了在线市场保护买家和消费者的责任。
对于该案件的判决结果,有用户评论道,“我希望这种情况更加普遍,我大概半年一次在亚马逊上搜索一些小东西,找到产品后,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一下哪个listing可能不是假货/劣质品/骗局”。

用户评论图源:hacker news
不仅是对日本电商市场,这项裁决对全球电商平台都将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假冒产品日益猖獗的当下,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线购物,像亚马逊这样的平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它们需要确保产品真实性并迅速打击欺诈性商品。
2、平台理应加强监管
客观来讲,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整治制假售假的手腕向来强硬,奈何跨境销售这一环节复杂,从生产、运输到销售,需要多方经手,对平台来说监管难度极大。很多不法分子趁机钻漏洞,肆意卖假货。
假货猖獗,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2020年还因为这个问题被请到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对于平台来说,被品牌方指控,领到罚单这事,更是经历多次了。
例如在2022年,美国知名内衣品牌Adore Me指控亚马逊纵容其假冒产品在平台上销售。在亚马逊上搜索“Adore Me”,首先出现的是大量假冒产品,而非其品牌正品,许多假冒产品图片甚至带有“Adome”字眼,以此误导消费者购买。

亚马逊Adore Me官方店铺 图源:Amazon
Adore Me还指出,其投诉假货之后还被亚马逊降级了,这导致品牌无法通过电话联系到亚马逊的任何人,处理过程耗时、繁琐。不过好在亚马逊发言人积极回应称,在进行核实后会对侵权产品的listing进行下架和封号等处罚。
今年2月,芝麻街工作室对亚马逊、沃尔玛、eBay等电商平台提起诉讼,指控这些平台上部分卖家销售涉嫌侵犯版权的假冒商品,比如经典角色艾摩、大鸟、饼干怪兽、格罗弗等。若不立即停止销售行为,否则每个侵权商品需支持15万美金的赔偿金。

芝麻街提起诉讼图源:the wrap
值得一提的是,在持续不断投入下,亚马逊多年来在打假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根据平台发布的最新品牌保护报告,2024年全年,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发现、查获并处置了超1500万件假冒产品,远高于2022年同期的600万件,激增150%。亚马逊还承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不断进步,直到将假冒数量降为零,我们才会罢休。”

2024年亚马逊查获超1500万件假冒产品 图源:PYMNTS
总而言之,假冒产品一直是电商行业重点打击的对象,各大电商平台、市场监管部门都在不断收紧监管,未来对于产品的合规要求会更加严格。因此,卖家还是要合规卖货,切勿为了眼前的利益,走上不归路。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