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观察
Toggle theme
阿里巴巴将于下周四披露FY23Q3业绩
大
行
更新
评级
及目标价
2023-02-16 10:11:58
2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SW将于下周四 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的2023财年第三财季业绩。虽然受疫情及公司旗下云业务增长放缓影响,但
凭借
成本控制抵销部分影响。市场关注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各业务前景营运、毛利率指引、以及是否会进一步“加码”回购股份。综合7间券商预测,阿里巴巴期内非公认会计准则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有望达到423.92-486.37亿元,较上财年第三财季458.03亿元,仍同比下跌7.4%至上升6.2%;中位数为457.95亿元,同比跌0.02%。
京东集团将于下周四披露去年业绩
大
行
更新
评级
及目标价
2023-02-27 14:54:00
2月27日消息,京东集团将于下周四 公布去年业绩,受惠于进行一系列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措施的效应,综合24间券商,预计京东2022年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将达249.73-270.29亿元,较2021年172.07亿元同比上升45.1%-57.1%;中位数261.34亿元,同比升51.9%。报告中称,综合21间券商,预测京东2022年取得转盈,纯利达到76.21-179.54亿元;2022年纯利预测中位数101.27亿元。
小米将发中报 众
大
行
更新对其
评级
及目标价
2021-08-16 15:13:09
近日,小米集团表示将于8月25日(星期三)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业绩,众
大
行
更新小米
评级
,目标价介于20.7港元和40港元之间。
京东集团一度涨超15% 最新市值超8638亿港元
2021-08-24 14:17:51
8月24日消息,京东集团午后盘中涨幅一度涨超15%,自昨日晚间发布第二季度业绩后获
大
和、野村等
大
行
予买入
评级
。截至发稿,京东集团涨13.3%,报价276港元/股,市值为8638.23亿港元。
大
行
重申阿里“买入”
评级
首次派息提振信心
2023-12-07 16:22:40
12月7日消息,高盛、瑞银、巴克莱、花旗等多家机构近日相继发布研报,认为阿里巴巴未来发展战略规划清晰,核心业务基本盘稳健,能更好把握AI带来的增长机遇,加上持续加大股东回报,首次派息提振信心,重申阿里巴巴“买入”或“增持”
评级
。瑞银强调,淘宝天猫用户为先和价格力策略已初见成效,其对用户和价格力的投入,已经形成“正循环”,为未来持续增长奠定了关键基础。
众
大
行
给予阿里巴巴正面
评级
今日盘中最高涨2.61%
2021-07-28 16:55:14
今日,阿里巴巴港股盘中最高涨2.61%,报184.6港元,盘收1.83%,报183.2港元。众
大
行
近期发布的其给予阿里巴巴的投资
评级
中,也大多为买入
评级
,目标价从245至328港元不等。
花旗:上调乐信
评级
目标价为3.6美元
2023-03-15 11:48:22
3月15日消息,
大
行
花旗新近发表研报,上调中国领先的新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乐信
评级
及买入价。截止美东时间周二美股收盘,乐信收盘价为2.31美元。花旗上调乐信的
评级
,主要源于乐信20224Q业绩的强劲增长,并给出一个乐观的2023Q1业绩预期。根据乐信14日公布的财务,其Q4营收录得30.5亿元,同比增长38.7%,环比增长13.4%;利润实现4.57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13%。
美团港股收涨10.86% 一季度业绩超市场预期
2021-05-31 16:38:05
5月31日消息,美团今日股价高开高走,截至港股今日收盘,美团涨幅扩大至10.86%,报294港元,成交额125.89亿港元,总市值约1.80万亿港元。对此,多家
大
行
纷纷发表研究报告,对美团
评级
“买入”。尽管集团调整骑手成本及变现率,惟变现率提高及餐饮外卖利润率扩张的长远态势不变;虽然美团目前仍受监管压力,但相信美团优选的交叉销售机会或会推动估值重估,重申对其买入
评级
。
KeyBanc维持阿里巴巴跑赢
大
市
评级
目标价270美元
2021-07-07 21:24:05
华尔街投
行
KeyBanc分析师Hans Chung将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从275美元下调至270美元,并维持该股跑赢
大
市
评级
。
贝雅:给予亚马逊跑赢
大
市
评级
,目标价4000美元
2021-03-17 21:06:31
3月17日消息,投
行
贝雅分析师Colin Sebastian将亚马逊调入买入名单。他认为投资者忽视了亚马逊的订阅/准订阅业务,这是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最吸引人的赛道之一。具体而言,基于电子商务、市场服务和云计算等强劲的基本面趋势,他认为亚马逊目前股价大幅低估,该股在中期内能站上5000美元。该分析师对亚马逊的
评级
为跑赢
大
市,目标价为4000美元。
大
和重申阿里巴巴“买入”
评级
,目标价290港元
2021-06-21 14:15:41
6月21日消息,
大
和发布研究报告,重申阿里巴巴“买入”
评级
,目标价290港元,公司现价相当于2023财年预测市盈率17倍,认为市场对其核心平台业务过份忧虑,因新投资将会增加增值水平。除
大
和外,本月以来,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国盛证券等投
行
也都对阿里巴巴予以“买入”
评级
。
KeyBanc下调阿里巴巴目标价至270美元 维持跑赢
大
市
评级
2021-07-07 21:26:37
7月7日消息,华尔街投
行
KeyBanc分析师Hans Chung将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从275美元下调至270美元,并维持该股跑赢
大
市
评级
。Hans Chung预计,由于一季度商品交易额增长放缓,以及相对成熟上升空间较小的在线渗透率,客户管理收入会有所下降,尽管6月份的GMV增长情况较好。新零售业务由于更强的季节性以及面临更强的竞争而预计将走低。但他认为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和云计算领域的市场地位仍好于此前对于后反垄断时代的预期。
中金:维持腾讯“跑赢行业”
评级
目标价475港元
2023-07-03 10:00:01
7月3日消息,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腾讯控股“跑赢行业”
评级
,盈利预测基本不变,目标价475港元。除
大
模型AI等带来变革
型
机会外,腾讯未来潜在增长点将在视频号、海外游戏、“一门三杰”引领下的SaaS生态、FinTech业务等。该行认为,考虑到新业务带来的经营杠杆和公司效率提升,利润增速有望超越收入增速。除了利润的增长,公司也坚持从股东利益出发,持续通过股票回购、现金分红、股票分红等形式回馈股东。
天风证券:维持新东方在线买入
评级
2023-02-07 10:13:34
2月7日消息,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新东方在线“买入”
评级
,预计FY2023-24年调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7亿人民币。该报告指出, 董宇辉、七七两
大
主播上周在东方甄选看世界账号开启云南
行
,成绩亮眼。2月2-3日看世界GMV合计近5000万元,销售靠前的主要为跟团游产品,看世界或受益疫后旅游需求强势复苏,有效增厚整体销售表现。
医美概念股进入历史低点,抄底最佳时机来临
2021-03-25 14:48:30
截至3月24日美股收盘,三
大
指数全线收跌,抑制了个股增幅。华熙生物从2月最高价元,跌至3月24日收盘价元,跌幅近40%。国际投
行
对医美股上涨前景颇有信心,3月23日,德意志银行发布新氧研报,报告显示基于新氧科技2020年Q4稳健的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恢复以及快速的活跃用户增长,维持新氧科技“买入”投资
评级
,目标价美元。3月22日,花旗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维持新氧科技“买入”投资
评级
,目标价美元。
唯品会绩后大跌超17% 两
大
行
下调其目标价
2024-08-21 10:40:50
8月21日消息,唯品会收盘大跌超17%,报11.56美元。摩根士丹利和Jefferies分别下调对唯品会ADR的目标价,此前该公司发布的第三季度营收展望不及分析师
平均
预期。
大
和重申美团“买入”
评级
目标价300港元
2022-02-23 17:12:24
虽然预计美团第四季业绩表现稳健,但由于宏观环境,
大
和认为公司主要业务收入或存在下行风险。该行表示,疫情再现对经济复苏的可见
性
蒙上阴影,指出如果下半年市场复苏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预期美团的股价可能会受压。盈利方面,
大
和认为美团今年上半年新业务亏损可能低于预期,将全年收入预测下调5%。
大
摩予京东物流“与
大
市同步”
评级
目标价21.7港元
2022-04-19 15:23:37
大
摩发布研报指,京东物流仍处于探索其商业模式的相对早期阶段,限制了对其估值的可见
性
。
星
展维持百度集团“买入”
评级
目标价186港元
2023-11-23 17:30:36
11月23日消息,
星
展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百度集团-SW“买入”
评级
,目标价186港元。报告中称,公司第三季收入同比升6%,核心线上营销收入同比升5%,Non-GAAP纯利同比升23%,符合预期;该行预料,在年底购物节下,第四季广告业务或重拾增长势头,又指,百度推文心
大
模型4.0支持云及广告业务长线增长。另预计百度今年核心广告收入将同比转正升约11%,受惠线下垂直业务的广告需求复苏。
大
摩维持腾讯控股“增持”
评级
目标价430港元
2024-01-04 12:00:03
1月4日消息,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腾讯控股“增持”
评级
,预计今年经调整净利增长30%,目标价430港元。另预计公司未来60日股价上升,因为最近出现回调,令短期估值变得更吸引。
大
摩相信,市场对网游意见稿的反应过度,认为短期催化剂包括,潜在规定放宽、《元梦之
星
》的强劲表现和主要游戏推出,以及MOBA的收入转势。
‹‹
‹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