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美团的金融野心不减!

金江
2021-01-07 18:36

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业务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去年美团正式上线了“美团月付”,从那之后,美团在该领域的布局都在朝外界表明,其已逐渐深入消费金融腹地。

天眼查资料显示,近日,美团运营主体——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新增“美团先享后付”、“美团先享吖”商标申请信息,申请日期均为2020年12月30日,商标状态目前均为“注册申请中”。

美团关联公司申请“美团先享后付”等商标_O2O_电商报

先享后付,顾名思义,便是消费者购买某件商品时,可以先使用,使用后再完成付款。美团申请“先享后付”商标的背后,是否意味着其将推出新的消费金融产品?还是说,美团月付将进行变革升级?这些都暂时不得而知。

我们可以拿美团目前已推出的金融产品“美团月付”来说说。

“美团月付”属于先享后付的消费信贷产品范畴,开通美团月付服务的用户,有机会自动获得几百至一两千元不等的提额。

该产品最长免息期为38天,单笔最高可优惠88元,用户只需一键申请就可开通。开通用户在美团系App消费时,可以先用美团月付授予的信用额度完成支付,到下个月8号再统一还款。

美团月付支持延期、分期还款,具体可以在包括外卖、大众点评、打车、出行、住宿、电影、摩拜单车等在内的多个场景使用。在订单付款页面可勾选美团月付支付,与蚂蚁花呗相似。

美团在金融业务方面的进展极大概率和它整体的发展态势有关,2020年第三季度,美团录得营收354亿元,同比增长28.8%。年度活跃商户为650万,同比增长10%,增速达近一年新高;年度交易用户达4.8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3%。

业内人士表示,美团除了对接海量的个人和商户之外,出行、外卖、旅行、机票等场景都会发生高频的交易行为,产生海量的交易数据,这对于发展金融业务而言是最宝贵的资源,美团坐拥的巨大流量恰恰成为其发展金融业务的重要引擎。

实际上,美团在几年前就有意往互联网金融方向发展,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9月,美团斥资13亿元完成了对持牌支付机构钱袋宝的全资收购,从而将第三方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2016年11月,美团在拿下小贷牌照之后,便开始为平台上的用户及中小商家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业务。

在取得支付和小贷牌照后,美团在之后的三年内,已陆续取得包括银行、保险、商业保理在内的3块金融牌照。由此,美团的金融版图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美团形成金融闭环的同时,大环境也在变化。2020年,随着国内对金融科技行业监管规则的调整以及互联网金融环境的收紧,开展相关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纷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滑铁卢”。

美团也不例外,去年12月4日,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单位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因未按规定落实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资质审核制度;未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制度;未完整留存受益所有人核实资料,被处罚款26万元。

有趣的是,美团还不忘和支付宝“相爱相杀”,就在上周,美团因其APP上取消支付宝渠道,遭遇反垄断诉讼,随后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审理。

互联网金融赛道不缺玩家,专做视频的B站在昨日传来了消息,B站关联公司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4日完成对“bilibilipay.com”、“bilibilipay.cn”等域名备案,或将涉足支付业务。

美团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趋严的大环境下,该如何应对?以及正面对上支付宝,美团该拿出什么杀手锏?目前来看,美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月27日消息,据报道,支付宝、京东金融、滴滴金融、天星金融互联网平台已于25日晚关闭银行存款产品的老用户购买入口。多位知情人士证实,这一突然转变是因为监管再次对这一业务进行了窗口指导。据悉,去年12月,蚂蚁集团率先将支付宝平台上的银行存款产品购买入口关闭,其他互联网平台紧随其后,陆续下架银行存款产品。
2月22日消息,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媒体上发文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将改变支付市场、银行业竞争、货币市场监管以及全球货币体系格局。
2月22日消息,《电商报》获悉,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媒体上发文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将改变支付市场、银行业竞争、货币市场监管以及全球货币体系格局。《电商报》注意到,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与纸钞和硬币等价。截至2021年2月1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十地一场景”的格局,并在深圳、苏州、北京进行了六轮红包试点。
4月1日消息,近日,2021年度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公布,蚂蚁集团两项应用连续两年上榜,分别是支付宝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蚂蚁链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据了解,该榜单的发布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包括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等13家组织共同评估。据悉,入选“领跑者”的企业,意味着产品或服务标准的核心指标处于领先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拿到4张金融牌照,意味着字节跳动有了和蚂蚁集团近身互搏的底气。2020年,随着国内对金融科技行业监管规则的调整以及互联网金融环境的收紧,开展相关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纷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滑铁卢”,先有蚂蚁集团被叫停上市,后有京东数科撤回上市申请。再加上,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共同占领了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移动支付领域形成双寡头格局。尽管如此,仍有互联网企业涌入互联网金融赛道。
5月21日消息,针对投资者提问数字货币相关事宜,近期海联金汇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合规经营前提下积极开展移动支付及互联网金融等支付业务,目前相关业务稳步发展,未来公司将积极探索数字货币在移动支付及互联网金融业务场景的应用。海联金汇还表示,公司在数字货币方面的业务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与央行及其下属各个大银行的对接也在同步推进中,目前尚未与微信和支付宝有深层次的合作。
11月23日消息,近日,蚂蚁集团机器智能部总经理、蚂蚁安全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顾鸣对外宣布,蚂蚁集团基于可信AI技术自研的、IMAGE智能风控体系中的“端云协同风控”能力已经覆盖了99%的业务场景。顾鸣在报告中指出, 互联网金融风控场景是天然的对抗博弈场,支付宝从未停止过与黑产及黑产背后的AI做斗争。顾鸣强调,“作为制约AI技术发展的瓶颈,安全和可信性研究无疑将成为未来三十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环节。”
《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
1月16日消息,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这意味着,金融消费者不再能通过支付宝、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等平台购买一度火爆的互联网存款产品。
支付宝、京东金融等多家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已经下架了所有银行存款产品,老客户也无法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