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租金一涨再涨,因为亏钱?不,因为赚钱!

互联网头条
2021-03-09 18:40

作者:木易

来源:互联网头条(ID:topwww001)


一、共享充电宝单价一涨再涨

 

近日,有网友爆料,自己只是使用了2个小时的共享充电宝,收费却高达10元。

据该网友称,当时他使用的是iPhone 12 mini,电池容量为 2227mAh,从 2% 的电充到了 100%,也就是说,每 1% 电量(22mAh)约等于 0.1 元,粗略估算,如果充电功率不变,充一部 4500mAh 的手机,大约需要 20 元。

充一次电就需要20元,无疑是非常昂贵的,更别说在一些人流多的地方,充电单价还会更高,面对这种情况,众多网友高呼,连充电宝都用不起了。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涨价不是头一次了。

从18年开始,共享充电宝租金就不断上涨,从每小时1元,再到3 元/小时,最后到现在的5元/小时,甚至还使用了大数据算法的策略,越是业务热点区域,越是业务高峰期,共享充电宝的费用越高,有些地段一度达到了每小时10元。

今年春节期间,针对共享充电宝持续上涨的租金,出现了大规模抗议,不少人吐槽,这是占领了市场开始收割,自己使用1 个多小时就收费8元等等。

同时央视也进行了相关报道,据编辑调查显示,有的共享充电宝放置在人流密集的商场、景区,在借用高峰期,收费甚至达到“充电2小时,收费30块”的程度。

然而面对这种情况,共享充电宝品牌却回应:“是不同区域的门店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的收费标准,不是平台统一提价。”

言外之意,就是涨价符合市场规律,自己并无过错,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出,如果需求继续增加,未来很可能会再次涨价。

目前,各个城市的物价局,都没有对共享充电宝的租金进行规定,也就是说,运营商想涨多少就涨多少,或许这也是共享充电宝品牌,如此理直气壮回应涨价质疑的重要原因吧。

 

二、表面喊亏钱,背地却赚得盆满钵满


面对共享充电宝租金的持续上涨,也有人认为是不是因为企业在亏钱啊,毕竟做生意就是要赚钱嘛,共享充电宝收益主要在租金上,为了不亏钱,涨价也无可厚非。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不是的,反而是因为太赚钱了。

2015年,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共享充电宝开始出现在街头,为了获得客户,一开始各大品牌都是采取的免费策略。

亏钱的也正是这一段刚刚开始发展的时间,毕竟是免费,而即使收费,单价也很低,再加上用户不多,自然亏钱。

这一段时间,业内也普遍看衰共享充电宝,如俞敏洪和达晨资本的合伙人刘忠宏,就认为共享充电宝是像BB机一样的过渡产物,而更直白的断言,莫过于王思聪那句著名的“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就吃翔。”

此后共享经济起起伏伏,像共享单车这样的行业老大也过得非常艰难,处于失败的边缘,然而共享充电宝却逆势而起,越活越滋润,不仅不再亏钱,利润还非常可观。

在2018年,目前几乎垄断市场的小电科技、街电、来电科技和怪兽充电这“三电一兽”,就纷纷宣布盈利,而在当时每小时的租金还普遍在1元。

事实上,早有网友对共享充电宝的利润进行了详细分析,拿街电来举例,从聚美优品的财报中可以推算出,2019年街电的营收在10亿左右。

而共享充电宝的成本主要在商家分佣、折旧和拓展维护人员工资三个方面,扣除这些支出以及交税后,净利润能达到1-2 亿。

每年的净利润能超过10个百分点,这已经是非常漂亮的业务了,市场上都不多见,更何况19年共享充电宝的每小时单价平均还不超过2元。

如今,共享充电宝依然在高速发展,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三亿大关,哪怕经历了去年一整年的疫情,共享充电宝依然保持着庞大的体量。

按照这种体量,即使用最粗略的方法估算,把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的单价提高0.5元,也可以让净利润出现千万元级别的增长,也难怪商家在不断涨价了。

用户在增加,单价在上涨,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就连美团都眼馋了起来,退出三年后在近期又动起了共享充电宝的心思,希望凭借自身的资源来分一杯羹。


三、共享充电宝也在大数据杀熟


如今的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杀熟、价格歧视等等手段可谓炉火纯青,共享充电宝行业也不例外。

目前比较确定的有两点:

其一是人流越密集的地方,共享充电宝越贵。所谓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高铁站、风景区等,人多而且流动性大,需求总是大于供给的,价格自然就提上去了,毕竟傻瓜才会有钱不赚。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这些需求紧张的地方,即使涨价也不会流失用户,手机没电你不用也得用,这也是共享充电宝企业敢于不断涨价的重要原因。

其二则是消费越高的地方,共享充电宝也越贵。在不同的地方,人们对于一项商品的心理预期价位是不同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也是深谙此道,精准设置了不同的价格。

在高消费的场所,例如机场、高端购物中心和酒吧等,客户的消费至少几百上千,几万十几万也不鲜见,在这种高消费的衬托之下,人们在心理上,就会对小数额的消费产生更高的容忍度,这时候借一个充电宝花20块还是花40块,都不会太敏感。

因此,共享充电宝企业就因地制宜,利用大数据的分析,识别出高消费的场所,然后针对这些场所的共享充电宝,提高租借的价格。

这些都是根据位置来涨价的,至于有没有根据用户信息,比如手机价格、使用次数等的不同,而针对性的设置不同的价格,目前还没有定论。

总而言之,共享充电宝不断上涨的租金,已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如今人们还可以接受,一是共享充电宝总的花费不算多,可以轻易承受,二则是共享充电宝确实有一定的刚需属性,毕竟现在如果手机没电几乎就寸步难行了。

不过所谓物极必反,如果不能真诚对待用户,继续我行我素的提高租金,势必在某一天遭到用户的反噬,最终也难有长远的发展。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王思聪:共享充电要是能成我吃翔。
对于自家品牌是否存在涨价的情况,小电、竹芒科技目前已经给出回应。
9月18日消息,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此前曾多次因为“涨价”登上热搜的共享充电,如今已有部分“降价”。根据市场监管总局8月30日的公告,在参加整改的6个共享充电品牌中,目前各品牌平均价格为2.2~3.3元/小时。据了解,这次共享充电降价主要是针对过高价格的部分进行调整,而目前低价共享充电价格并没有调整。
近日,国内共享充电新锐品牌“博电充电”与寰星国际达成股权投资合作,首笔资金百万级,将主要用于渠道网络建设、租借系统优化升级、慈善公益在线募捐系统打造、品牌建设等方面。
对此有工作人员回应称,现在物价发生变化,价格制定由商家需求和市场需求来决定。据了解,关于共享充电收费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据报道,有游客在杭州西湖景区内发现,共享充电的收费高达每小时10元。景区市场监管分局对这位游客投诉的回复是:使用共享充电在接入端口后,都会出现计费标准,符合“明码标价”原则,并不存在欺诈行为。
5月2日消息,4月30日,共享充电企业小电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小电科技曾与浙商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创业板挂牌上市。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小电科技总计完成3期上市辅导工作。3月,其与浙商证券协商一致,即终止创业板上市辅导工作。
5月2日消息,4月30日,共享充电公司小电科技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小电科技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23亿元、16.36亿元和19.11亿元,2018年至2020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12.5%。截至12月31日,小电科技注册用户数已达2.37亿,日峰值订单数为210万次,累计订单数为11亿次。
先圈地,再收割,这套路实在再熟悉不过了。某头部共享充电企业2019年净利润为亿元,2020年反而下滑至7540万,同比下降。目前我国共有共享充电企业213家。而又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这个市场的用户增长率其实是在逐年降低的,由2017年的降到了2020年的。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商户分成的比例在0到20%,2019年就已经高达50%到80%。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类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收割”游戏。
就在3月12号,共享充电的头部企业之一“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打脸王思聪。以怪兽为例,公司5000多个员工,地推人员就超过8成。借由“怪兽充电”公布的数据,我们再次审视这个行业,发现共享充电这门生意,其实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户是蝉,企业是螳螂,商户才是雀。
互联网头条
凝聚百万行业精英,聚焦垂直、前瞻、头条等重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