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价格疯涨10倍!为什么他们的利润反而暴跌50%?

电商君
2021-04-19 08:57

一、共享充电宝又涨价了,为什么他们的净利润反而更低了?

我们快连充电自由都没有了。

最近,共享充电宝因涨价而频频登上热搜,商圈和医院等场所,每一个小时计费3-4元,酒吧夜店等则高达10元/小时。相比于最开始1元/小时的费用,涨了10倍。

而当我打开电商平台,搜索充电宝的价格——华为10000毫安充电宝卖99元、小米10000毫安充电宝卖79元……

也就是说,用10次共享充电宝的价格足以再买一个充电宝了。共享充电宝企业可太会挣钱了。

而且这已经不是共享充电宝第一次涨价。

2019年,1元/小时的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租赁规则变更为每半个小时计一次费用。

2020年年末,共享充电宝再次涨价,大多要4元/小时、甚至是6元/小时,每24小时上限20元,相比之前2元/小时的价格,翻了整整三四倍。

想必未来共享充电宝的费用涨到15元甚至20元/小时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没有人能够抵抗住手机电量不足10%的恐惧和焦虑,只得乖乖向共享充电宝交费。

先圈地,再收割,这套路实在再熟悉不过了。

有些人可能觉得,接二连三地涨价,共享充电宝企业一定赚得盆满钵满吧?

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的用户规模在2.5亿左右。

哪怕一年下来他们每个人只租用过5次共享充电宝,每次只租一小时,按照4元/小时来计算,这个市场也能产生50亿元的收益。更别提其中还存在多次使用的可能了。

随着共享充电宝多次的涨价,金钱更是如同雪花般飞入企业的口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某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2019年净利润为1.67亿元,2020年反而下滑至7540万,同比下降54.86%。

连连涨价反而让共享充电宝企业赚的钱变少了。问题出在哪?

二、一年几十亿的生意,却赚不到多少钱

首先,进入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壁垒太低了,人人都能分一杯羹。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机柜主要涉及物联网技术,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用某共享充电宝企业创始人的话来说,“找台机器一看就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

而且共享充电宝本身的成本也很低。一个5000mah的充电宝成本大概是30-35元,包含6个充电宝的柜机成本为1500元,算下来一台共享充电宝柜机的成本也不过1980元。

技术门槛和硬件成本都低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玩家数不胜数。目前我国共有共享充电宝企业213家。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企业自然赚的钱就变少了。

其次,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太单一。

共享充电宝企业要靠什么来赚钱?无非是充电宝租赁费用、充电宝销售费用和广告费用。

而某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在2020年的收入中,96.5%的收入都来自于租赁。2.8%的收入来自于某些用户忘记归还充电宝之后扣除的押金。只有0.7%的收入来自于广告。

这说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营收完全取决于用户愿不愿意租充电宝。而又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这个市场的用户增长率其实是在逐年降低的,由2017年的104.9%降到了2020年的15.6%。

租用共享充电宝的人就这么多,企业还要怎么赚钱?

再者,商家的要价越来越高,企业不堪重负。

毫无疑问,对于企业来说,共享充电宝铺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因为这样才能够获得市场份额,占领市场。所以大家对于商户的抢夺极为激烈。

这种情况下,商家难免就有点得意洋洋了。它就好像班级里人人簇拥的班花一样,静待着哪个爱慕者能给出更优渥的条件。它甚至可以狮子大开口,叫到更高的价——反正它不愁没有企业追捧。

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商户分成的比例在0到20%,2019年就已经高达50%到80%。而某共享充电宝企业在2020年,就花了足足20多亿元来给商家付费,占了其营收的75%。

线下入场门槛的提高,使得企业只能花费大价钱来给商户付费,赚钱也就成了难题。


三、共享充电宝是一门不怎么值钱的生意

归根结底,共享充电宝是一门不怎么值钱的生意。

一方面,它的商业模式难以维系。

因为用户缺乏忠诚度,所以共享充电宝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胜出,只能花费高额的入场费用来占领市场。然而高额的入场费用又意味着难以盈利。企业就好像陷入“莫比乌斯环”一样,走不出盈利的怪圈。

另一方面,它的发展空间也有限。

假以时日,智能手机解决了电池问题,那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生存机会还有多少?手机厂商正在执着于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在电池容量上,主流手机的平均电池容量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6%。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在出门的时候给手机充电。

而且,它并没有使用什么高科技,无法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价值。

在某些企业在啃技术这块硬骨头,力图给人类的发展谋前景的时候,共享充电宝企业却仅靠着几台成本极低的机器在市场上疯狂厮杀,甚至引发一次又一次的“内卷”,实在无聊透顶。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类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收割”游戏。

这些年,某些企业展示了涨价的百般花样。

比如说互联网打车,我们原本还可以享受各种补贴和奖励,用极低的价格享受一次叫车。而如今,我们甚至需要花费比线下打车更高的价格,才能叫到一辆网约车。

比如说外卖,谁没经历过满20减20的神仙日子呢?现在,一份外卖的价格不下20元是无法成交了。

当共享充电宝巨头们也走上涨价的路途,一直深陷涨价之苦的消费者,是会奋起反抗还是安然接受?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王思聪:共享充电要是能成我吃翔。
对于自家品牌是否存在涨价的情况,小电、竹芒科技目前已经给出回应。
9月18日消息,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此前曾多次因为“涨价”登上热搜的共享充电,如今已有部分“降价”。根据市场监管总局8月30日的公告,在参加整改的6个共享充电品牌中,目前各品牌平均价格为2.2~3.3元/小时。据了解,这次共享充电降价主要是针对过高价格的部分进行调整,而目前低价共享充电价格并没有调整。
近日,国内共享充电新锐品牌“博电充电”与寰星国际达成股权投资合作,首笔资金百万级,将主要用于渠道网络建设、租借系统优化升级、慈善公益在线募捐系统打造、品牌建设等方面。
对此有工作人员回应称,现在物价发生变化,价格制定由商家需求和市场需求来决定。据了解,关于共享充电收费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据报道,有游客在杭州西湖景区内发现,共享充电的收费高达每小时10元。景区市场监管分局对这位游客投诉的回复是:使用共享充电在接入端口后,都会出现计费标准,符合“明码标价”原则,并不存在欺诈行为。
5月2日消息,4月30日,共享充电企业小电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小电科技曾与浙商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创业板挂牌上市。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小电科技总计完成3期上市辅导工作。3月,其与浙商证券协商一致,即终止创业板上市辅导工作。
5月2日消息,4月30日,共享充电公司小电科技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小电科技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23亿元、16.36亿元和19.11亿元,2018年至2020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12.5%。截至12月31日,小电科技注册用户数已达2.37亿,日峰值订单数为210万次,累计订单数为11亿次。
就在3月12号,共享充电的头部企业之一“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打脸王思聪。以怪兽为例,公司5000多个员工,地推人员就超过8成。借由“怪兽充电”公布的数据,我们再次审视这个行业,发现共享充电这门生意,其实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户是蝉,企业是螳螂,商户才是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