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主播售假在列
1月30日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共同梳理出“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这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知网涉嫌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
(图源:中国消费者协会官微,下同)
其中,针对直播售假问题,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直播销售乱象成为消费者维权焦点之一,假冒伪劣、货不对版、优惠差异等是主要问题。从央视"3·15"晚会曝光翡翠直播售假骗局,到快手、抖音头部主播接连遭"打假",诸多争议事件暴露出直播带货售假引发消费乱象。
舆论认为,与线下店铺、传统电商等销售模式相比,直播带货具有即时性更强、受众更加广泛、带货和发货分离等特点。但也由于这些特点,消费者在购买到假货时更容易面临取证难、维权难等问题,一些消费者的隐忍无形中又助长了不法商家“顶风作案”的气焰。
因此,规范直播电商行为,从根本上看,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以提高违法成本。有关部门应秉持对假货"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直播带货中的违法行为,对带货主播、直播平台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此外,各类平台也需强化自我管理、压实监管责任:商家和主播要坚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消费者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避免盲目冲动,做到理性消费。
除此之外,保价服务成为2022年各大电商平台在"双11"促销活动中的宣传重点,但其实施成效却引发舆论质疑。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商家的保价服务事实上附加各种条件,有的将价格先升后降,有的修改商品链接逃避价保责任,有的随意设定满减规则,不仅使得消费者"雾里看花",还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隐患。
“ 双11”期间多个事件引发舆论热议, 显现出公众的担忧之情:保价服务成为电商平台和商家的又一种营销手段, 而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途径, 不仅没有提升消费体验,反而多了一个" 消费陷阱"。 舆论呼吁, 平台和商家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明示保价除外情况, 不断完善保价制度。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双11”等促销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消协等组织还应持续监督商家及平台, 督促其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并持续引导消费者重视自身权益,提升理性消费、 绿色消费意识。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