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小米汽车要进入世界前五

电商君
2023-02-13 09:09
1.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

对于造车事宜一向保持低调的雷军,这次却意外的高调起来。

在近日的小米投资者日上,创始人雷军和一群高管分享了小米目前的业务进展。

雷军表示,在今年关注的大事中,手机是主业,将继续关注高端手机。汽车是从零到一的新项目,将持续强化组织建设和流程管理,继续关注研发、质量和供应链。

在这些常规话术中,雷军却为层层保密的小米汽车,立下了豪言壮志: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预计在2024年才投入量产。

format-jpg

如此宏大的目标和入局的时机,自然引发了不少行业质疑,雷军却说“我们的能力在电子、用户体验的运维上,现在的电动汽车都在我们的这些点上,所以我觉得我们2024年出车刚刚好。”

并且相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产业,汽车产业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

不得不说,一直保持的低调的小米汽车,这次难得高调了一把,此前雷军也曾表示第一款小米汽车“一定会大火”。

先不谈雷军的信心如何,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国内汽车市场和国际汽车市场的前五名,大概是个什么段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 2022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 2314.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 86.2%。其中,2022年的销量第五名是长安汽车集团,全年销量为234.6万辆。

format-jpg

如果放眼全球市场,2022年全球销量最高的五家汽车企业分别为丰田、大众、现代、雷诺/日产联盟、通用,第五名通用汽车的全年销量为594万辆。

就在前几天,通用汽车公司披露了2022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2年通用汽车全年净收入达1567亿美元;净利润达99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4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调整后的汽车业务现金流达到100亿美元。

简单几组数据背后,我们能清楚看到“世界前五”这个目标,犹如登天一般困难。目前,在全球汽车销量前十中,还没有看到国内厂商的身影。

format-jpg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小米汽车的盈利问题,雷军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长期将和小米手机一样,除了硬件利润,小米汽车“更在意软件利润。”

这意味着未来的小米汽车将不只局限于卖车,还可能会整合销售、售后服务、充电桩、软件算法、自动驾驶等业务。

去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在2022年9月,首量小米软膜车如期下线,12月开启冬测。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工厂也在持续推进建设,一期占地面积接近72万平方米,预计今年6月竣工,然后投产。

雷军和小米的汽车之路,任重而道远,而相较于“世界前五”这个遥远的梦,我们真正想知道的是,小米汽车能否按时落地?


2.小米造车,饱受争议

2021年3月30日,在小米发布会上,雷军泪洒现场,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在台上,他喊出“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随后小米发布公告,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

最近两年,小米造车已经花掉了60多亿。

有意思的是,在经过轰轰烈烈的开场白之后,小米汽车却逐渐加强了保密工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几天的“小米汽车设计文件泄密事件”,对此,雷军表示零容忍,事后,涉事合作方被处以100万元的经济赔偿,泄密人也被处理。微博词条“小米汽车设计泄密 供应商被罚款100万”也冲上热搜。

format-jpg


但即便如此,外界对于小米造车动态的的跟进和曝光并未减少,无论是北京工厂施工进度,亦或是自动驾驶的组织变动以及研发进度等消息,时有出现。

面对这些外界的或看好、或质疑、或冷眼旁观的爆料,小米的态度,则是“进展顺利,谢谢关注”。

但这种低调的姿态,无疑更增加了用户的好奇心。

目前来看,小米汽车的主要核心优势有三,第一是雷军本人的全力支持,无论是投入的时间还是资金,都证明了他“为小米汽车而战的姿态”,这和隔壁细红线项目,形成明显对比。

截至目前,小米已经合计投资超5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涵盖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整车等众多产业链核心技术领域。

format-jpg

图源:钛媒体


此前小米投资的汽车产业链企业禾赛科技,已经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涨幅约10.79%,是近几年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最大一次IPO。其中,小米占股约6.3%。

除了雷军的亲自上阵之外,此外还有两个核心优势,1.上亿级别的米粉群体,和他们带来的行业关注度,2.相比其它新势力车企,经历过手机行业激烈竞争的小米,积累起来的软硬件结合能力、供应链整合乃至品牌营销能力。

在这几项优势外,小米汽车面对的却是疾风骤雨一般的质疑。

最大的质疑是汽车是极度重资产的行业,这一点和以轻资产运营模式为主的小米,产生冲突。

这意味着小米不再只负责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在生产、物流配送环节,乃至销售、汽车相关硬件,都需要投入重金。

重资产模式的核心,就是小米的自建工厂,今年1月,有媒体实地走访小米汽车一期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发现整个工厂区域约呈矩形,其中一栋正在建筑混凝土,按照小米2024年实现量产的规划,留给小米工厂的时间不多了。

format-jpg

小米工厂施工现场

重资产和自建工厂,决定着小米汽车能否平稳落地,而在生产之外,小米汽车的定价,以及盈利模式,就是行业内的另一个质疑焦点。

此前,雷军曾在微博向发起过第一辆车定价投票,和小米手机以往的高性价比品牌调性一样,五个选项中10万元以内的车型投票占比最高。

进入2023年。关于小米汽车的定价也有了新的消息,最新消息显示,小米第一款车将分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定价26万起,另一个版本定价35万元起,两版本的区别主要在于百公里加速、电池包容量与续航时间。

format-jpg

从粉丝期待的定价与目前透露出的价格对比来看,小米汽车的第一辆车,显然不是传闻中的“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在雷军最新的发言中,他指出除了硬件利润,小米汽车“更在意软件利润”。

这个观点也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担忧,主要担心的是,雷军所说的“软件利润”,是否会和广告联系在一起?

因为小米手机、小米电视,乃至小米生态链中的冰箱产品,都出现过用户对广告的质疑,此前,蔚来汽车也出现过车主导航界面弹广告一事,引起行业内的争议。

format-jpg

除了对重资产模式、小米汽车的定价与盈利模式的质疑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有人爆料称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获得汽车生产资质。

但根据多方回应来看,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据亦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披露,小米汽车工厂或将于 2023年6-7月获得汽车生产资质。

综合来看,在雷军和小米集团的全力支持之下,小米汽车目前在稳步推进中。但由于品牌声量和粉丝群众基础的原因,饱受争议也实属必然。

和其他新势力造车一样,造车之路上该踩的坑、该补的课,小米一个都不会少。


3.雷军最危险的决定

相较于小米造车的稳步推进,集团主营业务却逐渐遇冷,这无形中给造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小米的主营业务,智能手机正在面临困境。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8.3%至3.003亿部,创有史以来最大单季跌幅。

其中,小米集团四季度出货量为3320万部,下降27%,是全球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跌幅最大的一家。

format-jpg


而受大环境和全球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小米想依靠智能手机业务实现大翻身,难度很高。

财报显示,从2021年开始,小米营收增长就开始下滑了,去年三季度下降9.7%至704.7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达到-14.74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1.17亿元,同比下降59.1%。

在主营业务不乐观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了小米汽车的风险。或许这也是雷军为小米汽车喊出远大目标的一个原因。

两年前刚宣布造车计划时,小米的手机业务位居全球前三,当时雷军提到,公司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造车“我们亏得起”。

format-jpg

两年时间过去了,这些重要的支撑角,开始变得不那么稳固,经过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小米汽车的研发费用和工厂建设花了60亿,到第一辆车交付时,大概要花180亿元。

庞大的资金投入和成本支出,进一步加大了小米汽车和雷军的压力。

对比两年前,目前小米汽车项目的风险扩大了不少,有行业人士认为,造车,是雷军做过最危险的一个决定。

而从雷军的过往创业经历来看,他从来不缺少力挽狂澜的重要时刻,2010年,在小米创业期他还同时回归了金山,将金山拉出泥潭;2016年,在小米手机市占比下滑之际,大力变革,凭借生态链、双品牌和国际市场,成功逆袭,再次回到全球第三。

这一回,面对造车这场史上最难之战,雷军已经压上一切。汽车业务成为了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

format-jpg

综合来看,在小米汽车正式落地的那一天之前,行业中的质疑声,都绝对不会少,而面对行业中的质疑声,保持低调、稳步进行的态度,称得上明智。要是想彻底打消争议,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就像雷军之前说的那样,“有本事你拿货出来卖”。

我们十分期待小米汽车拿出实车来卖的那一天,至于能不能达到世界前五远期目标,已经不重要了。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2月10日消息,在小米投资者日上,小米CEO等高管分享了小米的业务进展。表示,在今年关注的大事中,手机是主业,将继续关注高端手机。现场,还提到了小米造车的未来目标: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对于2024年汽车量产是否太晚的质疑,认为,造车新势力比小米提前了6-7年,两年小米做了很多访谈,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
华为余承东近日在接受腾讯汽车《远光灯》专访时表示,手机同行小米入局之后,带来了强大的流量能力,这是传统车企根本不具备的。
3月26日消息,小米CEO今日在微博发文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本质上就是“汽车x电动x智能”。智能化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决胜点。小米从2010年开始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目前已是全球三大手机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AIoT平台,无论是OS、AI、机器人等都积累了非常全面的技术能力,这些能力都将逐步应用于汽车上。智驾+智舱+生态,将会成为小米汽车参与竞争的技术制高点。
另根据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亲自带队。当前小米关联公司拥有的与车辆相关的专利共有134件,并且,小米多家关联公司汽车零配件作为经营范围登记。2020年6月,小米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小米手机的出货量近年来表现尚可,2020年,小米手机出货量依然稳居全球四,为亿部。2019年,小米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高达59%,但其毛利润却仅占总毛利润的。
3月29日消息,小米召开2021年春季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两款手机在发布会上明确,去年年初小米进入高端手机市场,一年时间先后发布了5款高端手机,公司已经初步站稳了高端手机市场。发布会上小米还全球首发超级快充硅氧负极电池。小米方面表示,小米率先将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应用于手机,兼顾快充、手感以及大电量,相信将是未来手机电池新方向。
3月12日消息,小米SU7正式发布定档在3月28日。对于市场关注的若干热点问题,小米进行了相应回应。首先就是上市节点面临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问题,表示做好了充分的各方面的准备,“小米汽车的从0到1与小米手机不完全相同,小米汽车需要做出点更不一样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真正的智能科技,满足大众对小米、对新能源车的真正期待。”
据悉,在大模型领域,小米集团近日发布内部邮件,任命栾剑担任技术委员会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向技术委员会副主席、AI实验室主任王斌汇报。AI大模型方面小米一直都有投入,手机汽车业务有很多AI大模型落地的场景。
3月28日消息,小米集团CEO在微博发视频谈造车和造手机的区别,并回忆自己三年在发布会上说,小米造车将是我最后一次创业,愿意押上一生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表示这句话给他自己很大的勇气,也给了他巨大的压力。“在过去1000多天的日子,每一天都战战兢兢,今天终于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据了解,上个月月底,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小米表示,对新的电动汽车业务,公司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本月初,在直播中透露,小米汽车首战即决战,发布的第一辆车一定是同时期的尖端水平。同时,小米研发团队有一万多人,手机汽车的很多技术相通,三年后的汽车新品值得期待。
1月5日消息,据界面报道,日前,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手机部提出了一个要求,即成为小米集团层面的技术中台,能够孵化和驱动一部分创新业务。最直接的表现是小米手机部未来将对汽车业务进行人才和技术输送。曾学忠表示,小米手机部正在与汽车团队进行每月一次的多维度技术交流,涉及电池、影像、软件、供应链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