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再度合作DHL,在欧洲迈出关键一步

跨境焦点
2023-02-27 10:59
1.再度合作

对阿里来说,所有布局,都是为了拿下欧洲。

近日,DHL和阿里巴巴通过了一项合作协议,宣布之后将会合作B2B电子商务,以促进西班牙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双方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通过阿里巴巴集团的国际B2B市场吸引全球买家。

format-jpg

具体而言,DHL将会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国际B2B市场Alibaba.com在西班牙的首选物流合作伙伴,阿里巴巴的B2B平台则为西班牙中小企业提供机会,让他们通过参加在线展会、获取报告等方式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促进业务的数字化和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阿里旗下的菜鸟也刚刚宣布与DHL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由DHL收购菜鸟波兰子公司的部分股权。根据协议,双方计划首期共同投资6000万欧元,持续建设当地配送网络,进一步扩大智能自提网络覆盖,目标建成波兰最大的自提网络

format-jpg

和DHL的两度合作,尽管地点不同,一个在西班牙,另一边在波兰,但毫无疑问阿里的意图,指向的是广阔的欧洲市场。



2.意在欧洲

很早之前,阿里就盯上了欧洲市场。

如今走过10个年头的速卖通,在最初上线时曾把欧洲作为重点投入对象,在欧洲大力打广告、做宣传,但和在俄罗斯、美国等获得明显增长的情况不同,欧洲市场久攻不下,长期发展不见起色,速卖通在欧洲的脚步不得不放慢。

但很快,阿里就把目光转向了物流,希望能够通过解决物流难题,为速卖通在欧洲的扩张扫清障碍。菜鸟物流在此背景下,积极发展欧洲业务,先后在波兰、西班牙和法国建立包裹储物柜网络,一步步创建覆盖整个欧洲的区域枢纽网络。

效果逐渐显现,如今速卖通上的部分跨境商品已经贴上5日达、7日达、10日达等标签,部分海外仓发货的商品甚至可以在欧洲做到当日达,平台的增速也逐渐可观。

format-jpg

除了定价较低的速卖通,去年底阿里还在西班牙上线了面向中高端市场的电商平台Miravia,除了邀请速卖通上各行业的头部品牌入驻,还有不少西班牙本土品牌和欧洲品牌。根据Similarweb数据统计,Miravia官方网站的访问量正在稳步增长

format-jpg

可以看出,阿里不会放弃对欧洲的扩张野心,而有了菜鸟物流做铺垫,不管是速卖通、Miravia,还是屡次传言要进入欧洲的Lazada,出海欧洲的道路也会变得平稳些,距离阿里全球20亿用户要有一半来自海外的规划完成,或许不远了。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4月3日消息,天眼查信息显示,4月2日,上海鹿鸣互娱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蔡政,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电竞音视频、数字衍生内容制作,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络文化经营,互联网游戏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浙江东阳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4月3日消息,阿里云官网通知,将在2025年7月2日对大模型服务平台百炼部分历史模型进行下线处理。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阿里云将针对这些模型逐步下调模型限流直至模型正式下线,限流包括每分钟调用次数、每分钟消耗Token数,已申请扩容的模型将恢复默认限流。模型下线后,将不再支持模型推理、部分模型将停止模型微调,正在调用模型的应用和服务将正常无法返回结果。阿里云提示,这些模型无直接替代模型。
低价内卷的杀伤力太大,淘宝有过切肤之痛。
4月2日消息,全球最大的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更新了大模型榜单,阿里通义千问近期开源的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Qwen2.5-Omni登上总榜榜首,DeepSeek-V3-0324和群核的SpatialLM-Llama-1B紧随其后,杭州公司霸榜全球开源模型榜单前三。
马云出手,淘宝直播要重回巅峰。
4月1日消息,阿里大文娱集团与华为正式签署鸿蒙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鸿蒙操作系统,围绕服务及内容分发等领域展开全面且深度的合作,标志着阿里大文娱全面拥抱鸿蒙生态,共同打造鸿蒙深度合作的标杆。
钉钉十周年,创始人重回阿里
4月1日消息,阿里集团拟收购陈航(无招)创办两氢一氧公司的投资人股份。交易完成后,陈航(无招)将出任阿里集团钉钉CEO。原钉钉CEO叶军(花名:不穷)将回归阿里集团。无招是阿里To B业务中的灵魂人物,从0到1创立了企业服务应用“钉钉”,目前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企业服务协同办公应用之一。无招在阿里巴巴期间任钉钉CEO,2021年离开之时,职级为M6/P11。
3月31日消息,南京大学与阿里云近日宣布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共同培养适应未来技术变革、具备跨学科思维的AI创新人才。基于阿里云在云计算和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双方将共同设计兼具前瞻性和应用性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研发跨学科融合的大模型应用实践课程,加速南京大学“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