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冲刺上市,网约车行业集体回暖

电商行业
2023-03-03 10:28

嘀嗒出行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

出行行业的暗流,涌动到了明面。

1.暗流涌动

嘀嗒出行曾在2020年10月第一次提交上市申请。申请过期后,2021年4月二度向港交所提交文件。然而直到滴滴赴美上市又退市,嘀嗒出行的上市流传始终卡在了第一步。

只是时移境迁,嘀嗒出行的第三次冲刺,或将迎来不一样的结局。

有消息人士表示,最艰难的网络安全审查部分已经完成,嘀嗒出行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内监管机构的保证,可以正常进行股票发行,最快甚至能在年中时启动挂牌交易。

而关于具体融资的金额、上市时间表等细节,还在敲定之中,随时可能变动。

2021年6月30日,滴滴悄然赴美上市,结果引起轩然大波。在APP下架、新用户注册暂停、接受整改、黯然退市等一系列事件过后,原本格局已经趋于固化的出行行业忽然空出一大片蛋糕。

滴滴最鼎盛的时期,独占了九成的市场份额。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忽然有隙可乘,这让其他网约车玩家看到了希望。

format-jpg

美团的王兴最是激动。原本已经关停的美团打车仅仅用了数日时间,就重新整合资源再度上架。

外界还在诧异滴滴窘境时,这些出行赛道的玩家就已经纷纷投下重注,“拉新返现”、“暑假免佣”、“快车特价”......吸引商家和消费者的活动层出不穷。

两年半的时间过去,滴滴的头部看似岿然不动,但曾经独得九斗的盛景不再,凭借根深蒂固的用户心智,勉强维系住了七成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专职的滴滴司机们,也培养出了新的职业习惯。

“滴滴有那个司机保护,跑几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下。这段时间我就接一接其他平台的单。”

无论对于平台、司机还是消费者而言,利益都是是第一驱动。就连滴滴自己,也不得不放开更多接口给第三方出行平台。虽然订单一部分被第三方平台分流,但好歹把流量截留在滴滴APP内部。

剩下的三成市场,则成为各路品牌角力的重点。目前活跃的T3出行、如祺出行、享道出行和曹操出行,都传出了赴港IPO的风声。

对于嘀嗒出行来说,打这个头阵,或许攸关性命。

2.顺风车霸主

比起网约车领域里混战的同行们,嘀嗒出行的打法,又格外不一样些。不需要办理网约车相关许可的顺风车才是它的主营业务。

2018年1月18日,嘀嗒拼车正式对外宣布完成品牌升级,由“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

这似乎意味着嘀嗒从一个专注顺路拼车的出行平台,正式升级聚合了出租车、顺风车的移动出行平台。

但时至今日,嘀嗒出行的多元化梦想并未实现。即便是头部的滴滴让出了部分市场,嘀嗒依然没能在顺风车之外的领域获得足够的进展。

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间,顺风车业务贡献了嘀嗒出行89.1%、89%和91.1%的营收。

format-jpg

高度依赖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在2019年跃升为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目前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旗下有着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已为约574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但这样的路径选择,也为嘀嗒出行埋下了隐忧。

2018年5月,一位21岁女性在郑州机场搭乘滴滴顺风车后失联。三个月后,一名20岁女孩在浙江乐清搭乘滴滴顺风车后失联。

三个月连续两起恶性案件,刺痛了国人心脏,也引来监管部门对于滴滴的安全整改。滴滴的顺风车业务被火速下线。

嘀嗒则抓住了竞争对手无暇还手的空档,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顺风车整改,迅速上线抢夺市场。

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一直到2019年11月才完成最终整改,恢复服务。中间接近一年半的时间,成为了嘀嗒发展的黄金期。

如今嘀嗒出行已经连续5年实现盈利,成为补贴大战中的一股清流。

format-jpg

然而,发生在滴滴顺风车上的恶性案件,随时有可能在嘀嗒顺风车业务上重演。

虽然各平台已经上线了各类安全措施,以确保乘客和司机的安全。但线上的约束依然能力有限,相关风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平台头顶。

滴滴有着网约车海量订单的退路,而营收九成依赖顺风车的嘀嗒退无可退。

3.新一轮内卷

更关键的是,随着滴滴在春节后重新上架APP,卷土重来,嘀嗒出行面临的竞争压力陡然增大。

要知道互联网出行并不是一桩日进斗金的行业。比起利润微薄的网约车、出租车业务,顺风车才是整个行业内的盈利大头。

滴滴的顺风车业务在2018年、2019年按下了暂停键,但相关的布局从未停止。有数据显示,2018年8月滴滴顺风车下线时,日均订单在100万单和200万单之间。而嘀嗒奋斗了一整年后,日均订单才爬升到50万单的关口。

滴滴是嘀嗒面前一座无法翻越的巨山。

目前来看,滴滴有着其他平台难以企及的用户规模和资金体量,也有着非同寻常的盈利压力。在这种压力驱使下,滴滴把目光投回利润率高的顺风车业务,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整改归来的滴滴,顺理成章地会成为嘀嗒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嘀嗒出行面对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其实拿不出太多筹码。

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在出行领域,烧钱补贴是最有力的打法,用户对于服务的要求、对价格的敏感,很容易战胜脆弱的品牌忠实度。作为业务基石的顺风车司机们,也没有理由拒绝另一平台真金白银的招徕,困守在一棵树下。

format-jpg

嘀嗒此时上市,与其说是对未来业务前景充满自信和期待,不如说是已经预见了新一轮的内卷趋势,不得不向资本市场伸手讨要弹药,以应对新一轮竞争。

嘀嗒出行面临的困境,也将是曹操出行、T3出行、如祺出行们需要回答的问题。当滴滴东山再起时,其他平台要如何处理新一轮的竞争关系,才能稳住阵脚,甚至找到发展机遇。

而对于司机和用户而言,故事将会颠倒过来。平台之间的良性竞争,或许意味着一个更健康、更有利的出行环境。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日前,嘀嗒出行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因此,滴滴嘀嗒虽然存在业务重叠,构成了竞争关系,但双方主营业务的侧重点不同,在市场上,它们的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此前也正是因嘀嗒这匹黑马迅速杀入,给正在安全风口的滴滴带来了危机感。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嘀嗒分别位列类行业前两名,加起来已经占据最大比例的市场份额,但两者均处于亏损状态,这或许也是他们加紧上市步伐的原因之一。
4月6日消息,天眼查资料显示,滴滴关联公司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月6日公开一项“订单处理方法、系统、终端及服务器”专利,公开号为CN111242333B,申请日期为2017年8月16日。该专利摘要显示,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众多业务线中将更快的出行路线推荐给乘客,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向乘客提供了更快的出行路线作为参考,节省了乘客的出行时间,为乘客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3月19日消息,据36氪报道,滴滴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交表、第三季度在港交所完成上市。据悉,普华永道审计团队1月份进驻滴滴公司,为其上市服务。有知情人士称,对上市一事,滴滴内部目前的保密工作做得极为严格,并且不排除滴滴可能只将业务单独作为上市主体。公开信息显示,滴滴在2017年12月完成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到560亿美元。知情人士称,滴滴上市的目标估值超过600亿美金。截至目前,滴滴方面暂未回应。
3月21日消息,据报道,滴滴中国出行业务 计划在2024年寻求不低于10%的日单量增长,即日均单量保持在3300万单,同时保持3.1%的净利润率,和2021年滴滴上市招股书中公布的利润率水平相当。过去一年,滴滴在恢复上架后拿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滴滴加上花小猪在市场共计的市占率从65%回升至75%。
招股书显示,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化业务的平台收入从2018年的18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242亿元人民币,并进一步增长到2020年的347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台收入中,93.4%来自于中国,6.6%来自于国际。在盈利表现上,中国出行业务20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38.4亿元人民币,2020年39.6亿元人民币,2021年一季度36.2亿元人民币。此外,2020年中国业务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3.1%。
1月21日消息,根据港媒报道,滴滴若想在港交所上市,需要在内地100个大城市中,有七八成都是合规合法经营,而据全国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12月份数据,目前滴滴订单合规率仅44.9%,距离70%-80%,还有很大的差距。据悉,接下来,除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早日结束网络安全审查,滴滴须要提高合规率,上半年滴滴可能会清退大量无证。此前,滴滴于2021年12月初宣布启动美国除牌程序,并拟在香港上市
6月23日消息,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公司阳光出行计划最早于2021年底赴美上市,目前正在与摩根士丹利等投行接洽。资料显示,阳光出行成立于2015年10月,最初名为 “阳光导”,是携程等OTA平台的旅游车供应商,后转型成为提供全品类业务的出行公司。阳光出行通过与国内各地大中车队及租赁公司合作,为美团、高德、滴滴等聚合平台提供运力。目前,阳光出行已经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100多个城市提供服务。
11月23日消息,据环球新闻社报道,服务平台斑马快跑正在接受上市辅导,考虑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合并进行美国上市。该公司预计最早于2022年3月左右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10亿美元。如果此次上市流程顺利,斑马快跑将成为继滴滴之后第二家登陆美国股市的中国服务提供商。
滴滴美股周一收涨7.27%
2月15日消息,周一美股收盘,滴滴上涨7.27%,报4.28美元,市值为206.43亿美元。国际化部门尚未受影响,还在持续招人中。一位滴滴人士说,整个裁员计划将会非常迅速地执行,裁员通知将在2月底完成。这一次各部门裁员比例不一,总体裁员比例为20%,职能和业务线都要背负裁员20%的指标,裁员补偿为法定标准N+1。据悉,2022年1月,滴滴的日均单量在2000万单,比上市招股书披露的2500万单低了1/5。滴滴市场的份额也从近九成掉至七成。
3月30日消息,从滴滴内部人士独家获悉,滴滴与比亚迪联合研发的首款定制滴滴D1继2020年底正式面市后,2021年首季度销量为5000台。上述人士还表示,目前,滴滴D1已经在长沙、宁波、厦门都已开始运营,招募D1专属司机,其中长沙在运营车辆已超过500台,用户已经可以在滴滴出行App上叫到D1定制。据悉,下一步滴滴定制D1还即将登陆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