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绕不过同城配送

电商君
2023-04-24 09:04
1.电商行业开始拼速度

电商行业告别流量红利进入留量时代后,电商平台从盯紧交易转向聚焦用户体验,除了重新拼低价外,在配送时效上,电商巨头也卷向下一个高度。

在过去,次日达被认为是时效快的体现,但在即时零售的冲击之下,次日达显得不过如此,更遑论有时多则三至五天才送达的快递物流。

消费市场发生变化,电商平台为了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约而同地推动配送体系升级。

2月份,天猫供应链在千牛平台新增同城配送发货方式

具体来说,淘宝天猫的同城订单可在千牛中选择“同城配送”-“在线呼叫骑手”的发货方式。商家可以自由选择由蜂鸟即配、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等即时配送平台提供相关服务,亦或是联系其他品牌的骑手。

format-jpg

为了进一步提升买家的物流到货体验,同时满足商家“同城配送”小时达发货需求,在上个月,淘宝还发布了“小时达”服务规范,符合准入条件的卖家和商品可展示“小时达”服务标,对消费者履行该服务。

不仅如此,原本主打次日达的天猫超市,近期宣布在杭州上线“半日达”服务,到今年年底,天猫超市“半日达”预计将覆盖全国20个城市。

而电商市场的另一个巨头,以物流著称的京东,依然在狠抓电商时效性。

京东收购达达后,将即时零售与传统电商渠道进行融合改造,京东到家和京东小时购飞速成长,京东已经实现全国超1800个县区市消费者“全品类好物小时达”。

除此之外,京东物流还推出了创新业务“云仓达”,向更多经销商开放了京东物流配送体系资源,为同城电商供应链场景提供了新的履约方案。

通过经销商直送京东快递营业部,将电商配送时效进一步缩短到了“半日达”,最快甚至能够实现最快2小时送达。

format-jpg

可以很明显的感知到,电商和即时物流的融合度越来越高,电商巨头的配送时效之战逐渐进入白热化,承接需求的即时配送也将迎来新一轮爆发红利。


2.万亿物流新市场即将诞生

众所周知,电商和物流是相辅相成的,电商巨头开始推动电商业务时效变革的背后,是即时物流市场的爆发。

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即时配送的订单超过 400 亿单,同比增长 30% 左右,市场规模达到约 2000 亿元。

format-jpg

作为对比,2022年中国快递业务量预计达到1105.8亿件,即时配送的订单量,将近达到全国快递单量的36%左右。

按照行业报告预测,到2025年,即时物流行业订单量将达到793亿单,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

即时配送的蓬勃发展,为电商物流变革提供了支撑,而当电商平台进一步关注同城配送需求时,也为即时配送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场景。

如今,消费者对即时配送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从单一的餐饮外卖扩展到全品类和全场景消费。

而行业里嗅觉敏锐的巨头们,早已闻风而动,开启了一系列布局。

有着最大骑手规模的美团,已经将平台的服务范围逐步从餐饮扩展到非餐领域,向“万物到家”演变。

format-jpg

除餐饮外卖外,药品、鲜花、日用杂货、品牌化妆品和手机等即时零售需求迅速增长,2022年第四季度美团闪购单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100万单。2018年上线的美团闪购保持着高增长态势,成为美团的第二增长曲线

顺丰同城的即时配送业务也几乎覆盖了所有类型的产品及服务,包括餐饮外卖、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四个板块。

除了前文提到的淘宝外,顺丰同城还和抖音达成同城配送合作,我们熟知的,就有团购配送和抖音超市两个合作场景。

顺丰同城财报显示,2022年,顺丰同城营收102.65亿元,同比增长25.6%,净亏损大幅收窄至2.87亿元,同比下降68%;核心的同城配送业务实现营收65.48亿元,同比增长28.7%。

顺丰同城在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中,年度活跃商户规模达到了33万,累计服务品牌客户数超3600家。

面向消费者业务部分,得益于即时零售消费习惯的养成和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顺丰同城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1560万人,营收也大幅增长57.3%达到了18.99亿元。

format-jpg

(截自顺丰同城财报)

除此之外,和京东全面融合,承接了京东即时零售需求的达达也迎来了爆发

2022年,达达集团总营收达到94亿元,同比增长36%。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两大主营业务的表现尤为亮眼,达达快送的活跃骑手数量突破了百万大关,同比增长超40%,而京东到家平台的活跃消费者达到7860万人,活跃门店数超22万家。

format-jpg

消费者需求不断进化,新的万亿级物流市场即将诞生,为了分到更大的即时配送蛋糕,巨头们开启新一轮“军备竞赛”。


3.履约效率是关键

美团、顺丰、达达等巨头鏖战正酣,而在万亿市场规模面前,还有新的玩家不断涌入。

3月份,以同城货运起家的货拉拉,正式上线了跑腿业务,为用户提供文件票据、3C数码、服装配饰、鲜花绿植、生鲜食品等大小件的同城即时配送服务。

为了吸引骑手注册和抢单,货拉拉表示在8月之前都免佣,同时推出多个跑单奖励。

format-jpg

即时配送业务井喷,新玩家携着补贴强势入局,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巨头们都加大力度,想将履约效率提升至极致。

不久前,顺丰同城再次面向社会招聘10万骑手,并增加多元运力端口,重点布局“二轮+四轮”相结合的多元运力生态,在全国多地大规模引入四轮运力,从而提升远程配送、专业市场、超重量、超体积等复杂场景中的履约效率。

无独有偶,达达快送也在骑士二轮配送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汽车配送服务,截至3月,达达快送的汽车配送服务已落地全国近60座重点城市,累计配送的同城单量超过330万单。

值得注意的是,即时配送模式本质上依旧是点对点,人力配送为主的配送服务,骑手资源至关重要,但高昂的人力成本,是行业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

所以为了降低成本,也是为了提升效率,巨头们也加大对无人配送的研发和投入

以达达为例,2021年7月,达达上线了无人配送开放平台,提供海量即时配送场景和订单分发、路径规划,人机交互、末端接驳等多种能力,目前已经累计真实配送超10万个商超线上订单。

即时配送的比拼持续升级,行业竞争百花齐放,谁能抢到那块最大的蛋糕,我们拭目以待。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6月17日消息,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京东正在研究进军外卖领域的可能性。此举将会让京东与外卖领域的两大对手阿里巴巴发生直接竞争。辛利军,该公司已经“考虑和研究”了推出按需外卖服务。辛利军在采访中没有详细说明外卖计划,但他表示,京东的物流子公司快送在配送方面拥有“强大能力”。在外卖领域,最后一英里运输是关键。
2月3日消息,阿里巴巴发布的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菜鸟网络的收入同比增长51%至人民币亿元,实现正经营现金流。报告,这主要由于快速增长的跨境和国际零售业务的履约订单量增加。2020年12月,菜鸟网络为速卖业务调度了超过200班次的国际货运包机航班,提高了速卖订单的履约效率,将由中国订单送到国际市场的平均派送时间缩短了天。未来,菜鸟还将持续投入建设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
根据榜单,中国上榜的6家企业,阿里旗下三个品牌天猫、淘宝、阿里巴巴京东都进入了前十名,永辉超市是国内唯一上榜的零售商超品牌。在此次上榜的全球100大零售品牌中,7个中国品牌价值1772亿美元,占比。其中,淘宝位列第3,品牌价值为亿美元,年增长率。天猫、阿里巴巴位列5、6名,京东排名第10,苏宁第36名,永辉超市42名,5874名。据了解,Brand Finance在发布的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使用“特许费率法”来计算品牌价值。
恒生指数推出“恒生气候变化1.5℃目标指数”,入选该指数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快手、中快递、小米、旅行等。
9月19日消息,近日,CCFA网络消费平台委员会 成立会在北京召开。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网易严选、、饿了么、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兴盛优选、十荟、滴滴出行、58、小红书、快手、汇通达、等16家企业参加。据介绍,委员会将以规范和促进网络消费平台发展为目标,开展政策法规宣贯、共建平台治理、推动行业研究、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工作。
1月17日消息,港股科网股持续大幅下挫,跌超5%,汽车之家跌超4%,阿里巴巴京东、腾讯控股、微博、均跌超3%。
12月17日消息,恒指午间休盘跌1.28%,恒生科技指数跌2.63%。携程集团跌10%,京东健康跌超6%,B站、阿里健康跌超5%,京东集团、、快手跌超4%,网易、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艺龙跌超3%。
2月22日消息,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 首次发布“全球最有价值零售品牌100强”排行榜。亚马逊、沃尔玛、淘宝名列前三,天猫、阿里巴巴排第五、六名,京东排名第十。另外,入榜的中国公司中,苏宁排名第36,永辉超市排名第42,58排名第74。
12月22日消息,富途近日正式发布“第四届富途牛牛上市公司年度评选”结果,评选设置“最受牛友关注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传播创新团队”及“最佳企业价值传播实践”三大类别。其中,最受牛友关注上市公司有腾讯、快手、东方甄选、小米、京东、B站、百度、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入选资本市场传播创新团队的企业有、名创优品等;入选最佳企业价值传播实践的企业有百果园、唯品会、百度等。
4月16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社会公开《依法合规经营承诺》 ,包括阿里巴巴、爱奇艺、贝壳找房、当当网、多点、去哪儿网、搜狗、58、饿了么、阅文、贝贝网。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了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会议针对平台经济领域存在的强迫实施“二选一”等突出问题,提出“五个严防”“五个确保”,明确要求各互联网平台企业在一个月内全面自检自查,逐项彻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