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 Day大促后订单量下跌,卖家想方设法求增长
明显可见的是,无论从销量还是流量上来看,今年的亚马逊Prime Day促销活动都大大超出了卖家们的预期。
据了解,和去年相比,2023年Prime Day首日,销售额迎来增长的亚马逊卖家占比达50%,与去年销售额持平的卖家占比18%,在美国销售额达到64亿美元。不过,随着大促的落幕,卖家们却面临着单量滑落的增长困境,迟迟不见好转。
(图源:Gadgets360)
根据亚马逊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的会员日促销期间亚马逊Prime会员在全球购买了超过3.75亿件商品,而去年Prime Day期间共售出3亿件商品,相比去年的整体销量增加了25%。
(图源:亚马逊)
正如亚马逊旗舰店首席执行官Doug Herrington所说的那样:“Prime Day的第一天是亚马逊历史上销售额最高的一天,Prime会员今年节省的费用比任何其他Prime Day活动都多。”
无疑,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也给卖家们带来了业绩再次迎来上涨的希望。
此前就有分析认为,在Prime Day结束的这一周里,大促余温尤在,依旧会有不少消费者会选择继续购物,虽然订单数量肯定不及大促期间,但这对于卖家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出单时机。
只是今年有点不同,大促的余温似乎在活动结束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消散而去,卖家们不仅没能迎来销量的小幅上涨,反而还有许多卖家的单量徘徊在历史低位,没有回升迹象。
“亚马逊Prime Day之后,销量只有之前的一半,都已经过去一周了,还是老样子。”
“我这也是,会员日之后销量本来就差。”
(图源:雨果跨境)
事实上,大促之后单量下滑是很正常的事情,卖家们当然也知道。不过单量持续下滑却没有回升,则有可能会引发“马太效应”,尤其是在亚马逊前台展示标签的加持下。倘若店铺单量持续走低,店铺的浏览量、销售数据不够漂亮,这就难以吸引到消费者,对于店铺来说是流量的一大损失。
二、重视复盘工作常言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大促过后单量之所以会下滑,其实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近些年来的高通胀持续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其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让消费者不得不捂紧钱袋子过日子。
另一方面,随着大促常态化趋势的增强,Prime Day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开始有所降低。更何况,其他电商平台纷纷对标亚马逊,在会员日前后相继推出类似大促,例如沃尔玛的Walmart+Week大促、Target Target Circle Week等等,截胡了亚马逊旺季流量。
(图源:Target)
对于各位卖家来说,目前除了担忧单量问题,还有其他同样重要的事项需要重点关注。
其一,盘点库存,及时补货。不少消费者都赶着大促活动进行囤货,因此有可能会出现库存不足造成断货的情况。卖家需要尽快清点货物,将货物补齐,按时出货,避免商品交付延误问题。
其二,重视售后工作,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大促期间许多消费者是在冲动之下做出的购买决策,后续可能会出现大量退货,对于合情合理的退货申请,卖家应予以及时处理。而针对因退货产生的金额损失,卖家也需要及时申报,走好相关流程手续,尽量挽回损失。
(图源:BOXEDRETURNS)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通常来说大促结束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会降低,若是产品从大幅度折扣直接涨回原价,将会影响大促发挥余温效应。因此卖家们可以选择逐步降低优惠力度,一点点恢复原价,以免给消费者留下“吃相难看”的坏印象。
(图源:亚马逊购物网站)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卖家们要面对的竞争还会更加激烈,如今的“大促后遗症”便是其中一种表现。对于此,卖家一定要谨记保持品牌特色,守住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在拥挤的电商赛道上一马当先,跑出最佳成绩。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