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买菜持续扩张,生鲜电商行业加速洗牌

电商君
2023-09-27 08:48
一、美团买菜计划10月开城杭州

美团买菜正在筹谋一盘大棋。

地歌网独家消息称,美团买菜计划10月开城杭州。目前,在第三方招聘平台上,美团买菜已开始在杭州招聘选址开发及地推员工,招聘范围包括当地多区,招聘信息甚至还特别注明了“新开城空白市场、机会多”。

format-jpg

(第三方招聘平台的信息。图源:IT老友记)

值得注意的是,更早之前,美团买菜传出了将进驻南京、无锡等华东城市的消息,似乎有意要深耕华东市场。

今年2月份,美团买菜重启去年年初搁置的苏州开城计划,并计划在华东地区更多城市开展生鲜电商业务。

不久后,美团买菜举办了“聚势即时零售,科技助力共赢”的供应链峰会,会上,美团买菜业务负责人张晶表示,美团买菜将持续在科技助力零售上发力,帮助一千个新兴品牌销售额破千万。

9月12日,美团在内部发布全员公开信,宣布2023年新一轮人才发展及晋升名单,晋升了五位管理者为副总裁,其中就包括买菜事业部负责人张晶。

从这些举措来看,美团内部相当重视美团买菜业务,并对这项业务抱有巨大的期待,后续还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这项业务。

显然可见,自今年以来,美团买菜的扩张步伐一直在持续加快,截至目前,美团买菜已在武汉、廊坊、苏州等二线城市部分地区开拓了新业务,不断增加着自身在生鲜电商赛道上的市场份额。

从成效来看,最近两年,美团买菜的SKU和配送履约效率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和提升。

经常使用美团买菜的小伙伴不难发现,今年美团买菜在生鲜等品类之外,还添加了诸多日用百货类、个护美妆类商品。数据显示,美团买菜的SKU已超过3000个,目前仍在不断扩充中。

format-jpg(美团买菜页面截图)

其中,仅生鲜品类,美团买菜就拥有超过450家直采供应商,接近400家直通基地,超过100家数字化生态产地,从源头上保证了稳定的供给。

配送履约方面,美团买菜去年也开展了一次大调整:对美团买菜进行品牌升级,将其定位为30分钟快送超市。官方数据显示,美团买菜超过80%的订单可实现30分钟内送达,高峰期间准点率提升40%。

但众所周知,30分钟送达并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美团买菜将自身定位成30分钟快送超市,必然需要强大的配送能力作为支撑。

而这一点恰好是美团的优势所在。数据显示,2021年美团骑手的数量为527万,2022年净增近百万至624万人,平台一年新增骑手的人数达到97万。

由此可见,无论是货品方面,还是配送方面,美团买菜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优势,后续随着业务不断扩张,美团买菜也将为生鲜电商行业创造更大的可能性。

二、生鲜电商成为巨头的游戏

过去两年,生鲜电商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但自今年年初,盒马鲜生、叮咚买菜先后宣布全面盈利以来,行业似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看到了久违的曙光。

随后不久,阿里、京东、美团等巨头纷纷开始发力生鲜电商业务,吹响了新一轮竞争的号角。

除了前文提到的美团买菜,淘宝买菜、京东买菜分别将布局重点放在了即时零售和前置仓两个方面。

淘宝买菜方面,今年5月份,阿里将“淘菜菜”与“淘鲜达”进行合并,同时升级为“淘宝买菜”,此后淘宝买菜开始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为用户提供“1小时到家”和“次日自提”两种购买生鲜商品的方式。

format-jpg

(淘宝买菜界面。图源:淘宝截图)

同月,“淘宝买菜”上线了24小时买药服务,最快30分钟送到家。当时淘宝买菜相关负责人表示,淘宝买菜已和叮当快药、老百姓、益丰、泉源堂等超50000家线下药店达成合作,以满足广大消费者日常用药的需求。

也是在这个月,阿里对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食品生鲜等业务进行整合,并组成了名为“超市业务发展中心”的本地零售板块。

阿里的种种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其生鲜电商业务的布局正在深化。

而京东买菜方面,则押注的是向来不被看好的前置仓。今年6月,京东集团成立创新零售部,并整合七鲜、京喜拼拼等业务成为独立业务单元,深入零售线下业务布局,探索创新模式。

公开信息显示,京东创新零售部分为七鲜、前置仓、技术研发和供应链运营四大业务部。

format-jpg

(京东创新零售部主要组织架构。图源:氢消费)

几乎与此同时,京东在北京投入运营了两个自营前置仓,形成了“电商流量+自营模式+电商物流配送”的履约方式。

从模式来看,京东买菜主打的是平台聚合方式,虽然投入建设的是重资产的前置仓,但在供应链上却没有重资产投资的压力,可以在获得更多的商品供应充足的同时,缓解生鲜电商平台普遍存在的生鲜损耗问题。

京东的种种行动背后包含两个重要信息:第一,京东正在通过重启前置仓,补齐京东买菜的自营板块;第二,京东正在通过轻资产方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纵观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巨头的布局,重新回归生鲜电商赛道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新一轮竞争中,巨头们都不再把精力放在价格上,而更多地押注在履约配送时效、供应链建设等方面。

换句话说,低价已不再是唯一引擎,比拼服务和品质才是当下的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三、预制菜不是真正的解药

生鲜电商在经历一轮“大浪淘沙”的白热化竞争后,行业呈现出强者愈强、弱智愈弱的“马太效应”。

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等几乎把中小生鲜电商平台的市场份额瓜分得一点都不剩,赛道上的玩家越来越少,生鲜电商逐渐成为了一场巨头与巨头之间的游戏。

在这种背景下,各大巨头开始加速模式和改革,将预制菜作为发展的“第二曲线”,希望以此为生鲜电商带来稳定的增长点,彻底摆脱过去的至暗时刻。

为什么是预制菜?其实只有一个原因:这个赛道拥有巨大的潜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10720亿元。

format-jpg

(2019年-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图源:艾媒咨询)

巨大的经济市场诱惑下,阿里旗下盒马将预制菜列为一级部门,京东发布了全新的“预制菜计划”,美团上线了预制菜专区,预制菜就这样成为了巨头们争相抢夺的新风口。

预制菜真的能撑起生鲜电商平台的未来吗?说实话,有可能但难度并不小。

近两年来,预制菜风波不停,争议不断。近期关于“预制菜进校园”、“家长辞职送饭”等事件也是频频登上热搜,谈预制菜色变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更何况,预制菜从商品原料到产品生产,再到冷链运输,每一个环节都相当烧钱,与传统的生鲜电商模式一样都难以盈利。

如此情形之下,预制菜这条路怕是难以走通,生鲜电商平台当务之急是寻找更多的盈利渠道,而不是全力押注预制菜。

目前看来,随着市场竞争加速激化,生鲜电商平台在扩张与盈利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接下来,美团买菜们面临的挑战只会越来越严峻。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冷静许久的前置仓赛道,忽然挤满了竞争者
参与企业包括拼多多、每日优鲜、盒马、家乐福、叮咚买菜、饿了么、全家等在内,市民可通过企业官方APP、微信小程序下单购买所需商品。
4月6日消息,4月4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优选、多多买菜、盒马鲜生海秀店、盒马鲜生国贸店等8家肉菜电商。网监科科长提出,结合疫情期间监测到的相关情况,肉菜电商经营者要严格落实《电子商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绝不能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同时须保供稳价。市场监管局对参会的电商企业提出了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线上线下监管机制、注意社会舆情以及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五项要求。
每日生鲜上市首日破发后,叮咚买菜也迎来了一个惊险开局。北京时间6月30日凌晨,叮咚买菜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DDL”,IPO发行价每股23.5美元。截至收盘,叮咚买菜股价报23.52美元,较发行价微涨了0.09%,以此收盘价来计算,目前叮咚的市值约为55.43亿美元。无论是每日优鲜还是叮咚买菜,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急于上市,融资依然是重要目的。作为生鲜电商上市的试水者,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都无疑碰了壁。
6月30日消息,生鲜电商公司叮咚买菜周二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23.5美元/ADS。上市首日,叮咚买菜开涨超19%,盘中涨幅一度超27%,但随后涨幅迅速收窄,盘中一度破发,收盘时仅微涨0.09%,报23.52美元,市值为55.43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该股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上涨超7%。
11月9日消息,周一股收盘,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大涨14.87%,报34.46美元,总市值81.34亿美元。据了解,Jefferies Group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给予叮咚买菜买入评级,并给出38美元的目标价。报告中称,叮咚买菜将受益于本地即时电子商务的长期增长趋势,并会随着单位经济模型的改善而增加效益。数据显示,在即时电子商务快速增长趋势的推动下,预计叮咚买菜2021-2024 年的GMV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6%,并于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实现正向净利润率。
热门中概股周二收盘普遍下滑,生鲜电商股走强,叮咚买菜逆势涨近46%,报6.86美元,总市值16.19亿美元。
7月1日消息,生鲜电商公司叮咚买菜上市第二天股价暴涨。北京时间6月30日晚间,该股开盘一小时内两次触发停牌,恢复交易后涨幅一度超90%,市值盘中一度超100亿美元。截至周三股收盘,叮咚买菜涨幅为62.84%,报价38.30美元,总市值为90.27亿美元。据悉,叮咚买菜本周二正式登陆纽交所,发行价为23.5美元/ADS,上市首日盘中一度破发,收盘时微涨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