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大动作,增资数十亿,加码人形机器人
新风口出现。
一、华为再度加码人形机器人
余承东曾说:“华为敢为天下先。”
如果说今天有什么产业当得起这个“先”字,无疑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人工智能产业。
其中,“人形机器人”更是今年人工智能领域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华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近日,华为全资持股的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8.7亿人民币增至38.9亿人民币,增幅约347%。
据了解,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经营范围为电子元器件制造、其他电子器件制造、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
在2023年7月,极目机器获得了塘厦近6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用地,总投资达72亿。
公司将该地区打造为新产业基地,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
对于此次华为对东莞极目机器的增资,财经社推断,极目机器或将作为华为人形机器人的资源整合平台,承担产品化、面向供应商的整合与生态建设的责任。
事实上,这并不是华为第一次展现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视。
早在2022年4月,华为与达闼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在机器人领域技术攻关、行业应用等方面进行合作,这也是华为首次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今年以来,华为在该领域的投入更是不断加大。
今年9月,华为成立了具身智能产业中心,致力于瞄准国际前沿技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开展运营,并与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自变量机器人、华龙讯达、深圳华成工业控制、佛山奥卡机器人、禾川人形机器人等16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据华为官方表示,该中心旨在联合企业协同创新,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提供一站式产品技术交易服务,助力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链的集散与升级。
纵观这16家与华为签订合作备忘录的企业,除了大量布局在制造业中的协作机器人创新企业(如拓斯达、埃夫特、墨影科技等)以外,缔约方还来自致力打造各种场景可用的特种机器人企业。
背后更是涉及多个行业如智能交互、农具、建筑、教育,甚至脑机接口等领域。
然而,面对如此多领域合作研究,外界对此的评价却是:华为目前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盈利模式仍然处在探索之中。
好在,可以确定的是,华为对于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亮明了自己的信号。
近期,多家媒体发文称华为正联合中国移动、乐聚机器人开展5.5G网络场景下的机器人应用,面向B端和C端的多种场景。
甚至还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华为系人形机器人最快明年量产,将大幅带动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今年多地政府部门推出的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也持续对机器人研究落地形成催化。
12月3日,四川省发布《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总体工作方案》,涵盖智能机器人开发、算力提升以及大模型集群培育等八个方面;
12月5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协议;
前不久,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还联合发布了《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政策催动下,不少勇者冒着风口大步前进。
根据来觅数据的统计,至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共新出现1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累计11次成功获得亿元级别及以上的融资。
而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到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市场规模达1192.46亿元。
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说:“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成为研发核心方向,国内产业快速发展,算法向数据驱动转变。”
郭涛认为,华为入局具身智能的角色定位,可能与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角色相似,主要是提供智能化的技术底座,赋能合作伙伴打造优秀的机器人产品。
国金证券认为,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商有望依托华为强大的底层技术,加速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场景开拓,早日实现商用化量产落地。
“具身智能技术具有很多基础性共性技术、技术难度也较高,由华为牵头研发,关键性技术突破有望加速,并给国产人形机器人厂商带来确定性的AI能力。”
二、全球科技巨头都在跟进
除了华为外,全球范围内的各大科技公司同样加大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入。
今年,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封面文章,汇集并筛选了200项“2024年最佳发明”,其中,人形机器人登上封面,被称为2024年最伟大发明之一。
世界最大金融服务公司花旗旗下分析师预计,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到2050年有望达到7万亿美元之巨。
著名科技公司特斯拉更是早在 2021 年 8 月,该公司 CEO埃隆·马斯克就首次向外界正式宣布了Tesla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概念。
近期,科技巨头英伟达NVIDIA公司的一名高管也表示,公司将于2025年上半年把人形机器人提供动力的新技术Jetson Thor推向市场,目的是在快速增长的机器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他强调英伟达并不直接参与机器人制造,类似于谷歌向手机制造商提供安卓平台。
英伟达将自己定位为技术供应商,这一点与外界对华为在该领域定位的猜测颇为相似。
此外,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披露,全球已注册的140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中,中国厂商有70家,已经占到一半。
另一方面,多方人士认为,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就在昨天,国金证券发布了一篇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策略报告。
该报告指出,由于劳动力减少(惰性人口老龄化),人工成本持续提高,叠加国家安全因素,人形机器人具备持续增长的确定性需求。
马斯克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更是宣称,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过人类。
他强调,特斯拉的目标是年产10亿台,占据市场10%以上的份额。
不过,马斯克也表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先在2025年底前进行少量生产,用于特斯拉工厂内部。
到2026年该机器人才可能会增加产量,面向外部客户销售。
而当我们把眼光放到国内,情况却有所不同。
截至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已开始实践人形机器人的应用。
如小鹏汽车近日发布AI机器人小鹏Iron,该机器人搭载多块自研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已在小鹏广州工厂进行小鹏P7+车型生产实训,未来还可能应用在门店服务等场景。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上目前也已经诞生多个人形机器人产品,如宇树科技G1基础版人形机器人,售价为9.9万元;众擎机器人近期发布的SE01人形机器人,预期售价将在15万至20万元之间。
当然,国际上近期动静也不小。
12月10日,特斯拉机器人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复杂地形上行走的最新进展。
特斯拉机器人团队选取了三处遍布杂草与落叶的斜坡作为展示地点,地面坡度最高大约30度。
视频中显示,Optimus不仅能够上坡,还能下坡,虽然与常人相比稍显笨拙,但步速与普通人差不多,全程没有摔倒。
其中,从最高的一个坡上往下走的时候,第一次,Optimus“脚底打滑”,差点摔倒,但很快恢复平衡。第二次,Optimus只是由于惯性下冲了一下,并没有再次“险摔”,表现远远好过第一次。
马斯克转发该视频并表示,该机器人能够通过神经网络控制其电动肢体,无需远程操控即可克服崎岖地形。
特斯拉Optimus工程副总裁米兰・科瓦奇也转发了这段视频,并补充道,机器人并没有使用视觉系统,完全依靠自身的平衡能力来应对复杂地形。
科瓦奇还透露,未来,特斯拉计划为Optimus增加视觉系统,并进一步改进其行走姿态、响应速度、跌倒恢复能力。
总的来说,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逐渐变为大势所趋。
无论是华为还是特斯拉,都把下一步的目光放在了这个独特的领域。
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何时量产,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敬请期待。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