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撤了
这个70岁的男人,再次对人生做出新的选择。
一、王健林又有新动作
王健林和万达最近各种消息不断,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似乎大家都想看看,这位曾经的商业巨擘如今到底该怎样力挽狂澜。
近日,据天眼查App显示,王健林退出了珠海横琴稳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及莘县融智兴业管理咨询中心两家企业的合伙人行列。
此前,于2024年6月,王健林就曾退出了珠海横琴稳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4.5%的股权。
如今,他的商业版图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
图源:天眼查
据悉,这两家企业——珠海横琴稳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和莘县融智兴业管理咨询中心——在万达集团的商业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横琴稳驰成立于2020年12月,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黄平,出资额约18.8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企业管理咨询、企业总部管理,由崔宗明、宁奇峰、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
莘县融智成立于2016年5月,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额约1477万人民币,主要业务包括企业管理咨询、商务信息咨询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王健林退出前在横琴稳驰的出资比例约为1.70%,在莘县融智的出资比例约为10.94%。
并且,在近期,王健林还退出了万达旗下大连万达稳泰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行列,退出前出资比例约78.6%。
图源:天眼查
值得注意的是,王健林此前通过莘县融智间接持有万达电影的股份。
如今,随着王健林退出莘县融智合伙人行列,部分从业者认为这是王健林对万达影业的进一步“放手”。
专业人士分析,这一举动可能是王健林在优化资产配置,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万达集团的战略转型。
万达集团近年来一直在进行业务调整和转型,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到文化产业、商业管理等进行了多元化布局。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万达集团在过去几年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资金链压力和债务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王健林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出售资产和调整股权结构。
除了股权结构的调整,王健林还在继续推进旗下资产的出售计划。
近期,万达集团的资产出售动作频频,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据第三方不完全统计,目前新华保险已接手11家万达广场。
新华保险已接手的11家万达广场 | 图源:天眼查
并且除了新华保险之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也在着手承接王健林的万达广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阳光保险、大家保险和横琴人寿等都已先后接手了多处万达广场。
这些万达广场的股权变更背后,是万达集团在优化资产结构、回笼资金的战略布局。
新华保险作为国内知名的保险机构,其接手万达广场不仅为万达带来了现金流,也为新华保险的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王健林近期还质押了万达集团的全部股权。
据天眼查显示,王健林新增了一条股权出质信息,出质股权标的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权人为珠海万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出质股权数额为240万股,涵盖了万达集团的全部股权。
万达集团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资产出售和股权调整,更像是一场商业版图的重塑。
从出售万达广场到质押股权,王健林的每一步都显得谨慎而果断。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万达集团依然在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二、重回富豪榜的王健林,依旧麻烦傍身
去年,王健林父子重回登上中国富豪榜前十,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这位商业巨头的东山再起。
然而,仅仅半年多时间过去,人们却只看到了他的万达集团依旧在困境中挣扎。
外界不禁疑惑:王健林不是早已还清了6000亿负债吗?为什么如今还过得如此艰难?
这还得从头说起。
图源:微博
王健林的商业传奇始于他的巅峰时期,他曾以1700亿财富登顶全球华人首富,风光无限。然而,2017年的一场“股债双杀”,让万达集团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此后,王健林通过出售资产、偿还债务,逐步化解了危机。
据公开报道,万达集团在过去几年中通过出售76家酒店、13个文旅项目等资产,累计还债约6000亿元。
然而,万达的麻烦可不止6000亿就能摆平,各种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首当其冲的正是万达集团新的法律纠纷。
据天眼查显示,万达集团在过去一年中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例如,2024年10月,万达集团被要求支付苏宁易购50.41亿元的股份回购款,同时还需支付永辉超市38.59亿元的股权转让款。
这些债务纠纷不仅重新给万达集团带来了资金压力,也对其商业信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万达集团的股权冻结问题也日益严重。
2024年9月,万达集团持有的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被冻结,涉及金额近3亿元。
图源:天眼查
11月,万达集团4527万元股权再次被冻结。频繁的股权冻结事件进一步限制了万达集团的融资能力,使其在资金链上面临更大的压力。
据2024年财报显示,万达商管的负债仍高达3041.49亿元,而手头的货币资金仅有134亿元。这意味着万达集团的资金链依然紧张,偿债压力巨大。
此外,万达集团的上市对赌协议失败后,新的投资者如太盟投资集团虽然注入了600亿元资金,但这也意味着万达集团失去了对万达商管的绝对控制权。
太盟投资的注资并非无偿,万达集团通过出售资产来改善财务状况,无疑还是在为未来争取更有利的条件。
从行业角度来看,商业地产市场整体下行,万达集团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事实上,尽管万达广场在全国范围内仍有近500家门店,但土地价格的下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正在让万达变得更加苦不堪言。
这场商业帝国的重塑之路,也仿佛越走越艰难。
三、王健林“激流勇退”?
正如前文所说,即使王健林仍然可以登上中国富豪榜,外界对他的各种质疑却从未停止。
一部分人始终坚信王健林不会就这样离开,毕竟6000亿都还完了,没理由现在才撤。
而也有一些人认为,王健林再卖下去就没得卖了,还不上钱结局只能是逃走,现在的各种退出可能就是信号。
比起多家媒体分析的万达集团正在加速推进轻资产转型,王健林此举旨在通过出售资产和股权优化财务结构,聚焦核心业务,是在为未来的稳健发展铺路;
他们更相信这或许只是王健林“激流勇退”的一段前奏,接下来他就会走上马云的老路。
这里主编只能说,那些人小看或者看低了王健林。
早在2015年,王健林就提出了“轻资产”模式,即通过品牌和管理输出,将万达广场的建设资金由投资方承担,万达则通过租金分成获取收益。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资金压力,还能快速扩大规模。
2017年,万达在困境中加速转型,全面剥离重资产项目,将重心转向轻资产运营。
如今,万达的轻资产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万达广场的数量在客观上不断增加,而重资产项目的比例则逐渐降低。
王健林再次证明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谁敢说能完全猜到他的下一步到底要干嘛?
所以,外界对他各种恶意的揣测本就无的放矢。
况且,如果王健林真的选择退居幕后,这对他个人而言或许是一种解脱,但对万达集团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很多人大概率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总之,尽管王健林的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有各种质疑的声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对万达集团的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的转型,从激进扩张到断臂求生,再到如今的股权调整,王健林的每一步都体现了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风险的深刻理解。
如今,万达集团正处于轻资产转型的关键时期,王健林的各种举动或许只是一种战略调整,又或许是一种新的开始。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