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拿下上汽大单,推出“尚界” 品牌

李迎
2025-02-13 09:09

上汽总裁:“要学会跪着做人。”

一、鸿蒙智行“第五界”,尚界?

要买车的朋友注意了,最近的车圈各种大消息接连不断,建议大家多看看再做决定。

特别是对于那些买车还不算刚需的消费者来说,近几年可以说是国产车的高速发展期,往后看永远有更好的车在等着你。

近日,老牌强者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终于传来了新的进展。

据多位行业人士透露,华为与上汽的合作模式正式敲定,将采用智选车模式,而新品牌的名字初步定为“尚界”

天眼查 APP 显示,上汽集团近日新提交“尚界”"上汽尚界"等多枚商标,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图片

图源:天眼查

华为和上汽作为各自领域的巨头,他们的联手无疑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在讨论这一新品牌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华为鸿蒙智行的前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

这四个品牌分别是华为与赛力斯奇瑞北汽蓝谷江淮汽车合作的结晶。

其中,问界凭借其豪华的定位和出色的产品力,在高端市场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智界则以科技感和性价比著称,吸引了众多追求智能体验的消费者;

而享界、尊界主打高端豪华轿车品牌,兼顾商用和家用,尊界更是定位为超高端百万级豪华新能源乘用车,可惜目前还未有实车上市。

这四个品牌各有特色,价格覆盖了从25万到超100万的中高端市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给“第五界”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区间。

难道说华为终于考虑要进军下沉市场?要把华为优秀的智能驾驶技术做到更低的价格?

事实好像确实如此。

据悉,多方爆料称新品牌“尚界”将主攻年轻化中高端市场,定价在17万到25万元之间,这一细分领域在鸿蒙智行的原有四界中尚未被充分覆盖。

尚界或者说上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满足他们对智能化、个性化和性价比的追求。

而此次华为与上汽的合作采用的是“智选车模式”。

这种模式意味着华为将深度参与到整车的定义、设计、研发和销售等环节,而不仅限于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称,尚界的首款车型将基于上汽飞凡汽车的现有产品进行改造,核心在于华为电子电气架构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虽然外观设计可能保留飞凡汽车的原有风格,但智能化升级将成为这款车的最大亮点。

图片

飞凡 F7 | 图源:小红书

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鸿蒙座舱等先进技术将为这款车注入全新的灵魂,使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鸿蒙智行此前虽然只有四界,但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并不只有4家。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智选车模式

零部件供应模式相对简单,华为为车企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如激光雷达、智能驾驶芯片等,车企自行进行整车集成。

HI模式则是华为提供全栈集成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车企联合开发,共同打造具有智能化特色的车型。

这种模式下,华为的技术优势和车企的制造能力相结合,能够快速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不过,智选车模式则更进一步。

该模式下,华为不仅需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还要深度参与产品的定义和设计,甚至在销售渠道上也与车企共享资源。

其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华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同时结合车企的制造优势,打造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汽车产品。

此前,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就是智选车模式的成功范例,问界M7和问界M9等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在最初的消息中,外界都以为上汽会选择和华为车BU团队合作,即采用华为的HI方案。

毕竟,这种模式已经有不少车企在使用,例如长安汽车的深蓝阿维塔等,产品和销量都还算不错。

但出乎意料的是,上汽最终选择了智选车模式,还主动申请了有关商标。

据知情人士爆料,华为智选车相关业务团队已经入驻上汽集团,双方的合作正在快速推进。

二、销量下滑,上汽“幡然醒悟”

为什么说上汽此次的选择出人意料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

此前,他曾明确表示,“上汽很难接受由单一一家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它就会成为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汽集团不愿意出卖灵魂”,这在当时被外界解读为上汽拒绝与华为进行合作。

图片

图源:微信

然而,最后人们才发现误解了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所谓的“灵魂论”实则被断章取义。

陈虹并非完全拒绝与华为合作,而是拒绝接受无法进行算法修改、调整、数据共享的整体解决方案,即所谓的“黑盒”模式。

上汽希望保留自主定义产品和技术路线的权利,这在当时也得到了不少车企的共鸣。

只不过,市场的变化给上汽开了个小玩笑。

上汽想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点无可厚非,可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是:2024年,上汽集团的净利润同比骤降80%以上。

业绩的下滑让上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方向。

与此同时,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系列车型在2024年实现了42.69万辆的年销量,这一成绩不仅让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也证明了与华为合作的巨大潜力。

传统车企加速智能化转型已成一股大势,上汽自然不甘心落后他人。

而在上汽与华为的消息公布后,上汽集团的股价在单日涨幅超过7%,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也充分印证了市场对此次合作的看好。

投资者们看到了上汽与华为合作带来的巨大潜力,也对上汽未来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期待。

毕竟,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地位已经不容小觑。

就不久之前,广汽集团还发布公告,宣布要与华为合作,但其选择的是华为车BU,即Hi合作模式,断然不如上汽这番果敢。

不过,广汽的选择也从侧面反映了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多元化合作能力

图片

图源:广汽集团公告

事实上,华为的智驾发展到今天,既离不开华为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投入,同时也离不开深圳这座城市的大力支持。

深圳的高校,如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与华为联合培养AI人才,为华为的智驾算法优化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持。

华为智驾系统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深度学习能力,正是依托深圳的科研资源得以不断进步。

此外,深圳的国际化环境吸引了全球顶尖工程师,他们为华为构建了“人机交互友好、算法高效可靠”的智驾体验,提升了华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并且深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在华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精神推动了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突破传统车企的思维模式,率先开放技术平台,与多家车企展开灵活合作。

总的来说,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不仅是上汽应对市场压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双方在智能驾驶领域优势互补的结果。

有趣的是,虽然这一次合作看上去是上汽终于妥协,选择拥抱新时代,但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尚界”这个名字里还带有上汽的“上”的读音,上汽集团在这次合作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被动。

至于上汽的骄傲又会和华为摩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将争取在一两年内打造单价低于15万的智能车,将用颠覆性思维造车,把价格做得越来越低。面对展会现场上汽华为、阿里等均将火力集中在智能车的局面,周鸿祎表示,360单打独斗没有优势,但投资哪吒后将有胜算。
1月11日消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表示,据其了解,今年大概有数家科技企业可能会成为不同模式的造车新势力,这对智能汽车市场和新的移动生态真正的到来,会产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响。对此,有网友评论:华为+长安;百度+吉利;阿里+上汽;苹果+现代;汽车行业整个商业模式彻底扭转,科技企业将主导未来的汽车产业。同时,电动化、智能化带来的变革中国有极大机会主导世界汽车产业。
昨日,苏宁易购发布悟空榜前17天品牌竞榜战报,家电销售额累计榜海尔摘金;手机销售额累计榜华为夺得榜首,荣耀和小米分别位居第二、第三。
6月9日消息,今日,由百度牵头发起的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36家企事业单位加入联盟。经第一届联盟理事会决议,百度任理事长单位,百度CTO王海峰任联盟理事长,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义任联盟秘书长。滴滴出行、火山引擎、华为、京东、快手、旷视、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美团、小米、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京东方、联通数科、360视觉、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寒武纪等共19家任副理事长单位。
8月29日消息,今日,华为发布2024年半年经营业绩,整体经营稳健,结果符合预期。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1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3%,净利润率13.2%。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集团整体经营情况符合预期。我们将贯彻全流程‘高质量’的公司战略,持续优化产业组合,增强发展韧性,建设繁荣产业生态,为客户贡献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8月30日消息,华为正式披露2023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华为今年持续投入研发,2023年半年研发费用达到了826.04亿元,年同期为790.63亿元,同比增加约35.41亿元,同比增长4.4%。另外,今年半年,华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达到了1145.10亿元,去年同期为1156.16亿元。
今日一段由华为员工拍摄的视频片段显示,孟晚舟已经回到华为班。
10月25日消息,据第一财经报道,今日一段由华为员工拍摄的视频片段显示,孟晚舟已经回到华为班,身穿黑色套装的孟晚舟双手挥动,在场的华为员工不断欢呼。9月25日晚,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根据防疫隔离政策的要求,目前已经过了21天隔离。华为官网管理层信息显示,孟晚舟任华为副董事长、CFO。据悉,孟晚舟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国际会计部总监、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账务管理部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