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和零售商干上了,大批顾客拒绝消费
一、零售巨头遭遇消费抵制
一般来说,商品流通靠的是使用价值,它通常由生产商来决定,但在一些情况下,这种价值并不奏效。
最近,美国零售行业发生了一次“经济停电”行动,一些顾客上街游说,要求大家不要进入大型零售商购物,例如亚马逊、沃尔玛、塔吉特,因为这些公司放弃了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政策(DEI)。
据一家民意调查组织People’s World统计,在抵制行动当天,沃尔玛的网站流量下降了6.5%,应用程序的活跃用户减少了2.5%;亚马逊的流量下降了4.6%;受影响最深的是塔吉特,其网站流量对比前一周下降了10.9%,线下客流量下降10.7%。

大型零售商流量下滑 图源:peoplesworld.org
当然,抵制行动并非针对所有零售商,也有部分零售商不仅未受影响,流量反而逆势增长。比如Costco,由于其多次重申坚定DEI政策,其网站流量在抵制行动当天增长了8.3%。一些线下小商店生意也算红火,因为抵制人群放弃了多数线上零售商,不得不转向线下零售店。
据People’s World消息,接下来,抵制人群还将继续加大抵制力度,针对多个零售商的大型促销活动进行消费抵制,比如亚马逊3月7日-14日、沃尔玛4月7日-14日的春季大促。此外,第二次全面消费抵制行动预计于4月18日举行。

抵制行动将持续进行 图源:peoplesworld.org
客观来看,抵制行动必然会对零售商的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但这些影响的伤害有限,尤其是面对亚马逊、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巨头。反而是那些依赖大型零售商渠道的中小企业,他们更有可能受到抵制行动的冲击,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消化这些负面影响。
二、市场形势复杂
坦白来说,最近的市场环境里,和遭遇消费抵制相比,关税政策变化导致产品定价波动,或许才是零售商们最不愿面对的棘手问题。
比如亚马逊,去年底毅然上线低价商城Amazon Haul,该项目被认为是亚马逊直面Temu和Shein低价竞争的产物,里面的大多数商品都来自中国卖家,从中国仓库直接运往美国市场。但如今,美国加征关税,显然是给Amazon Haul的初期发展带来不小冲击。

亚马逊低价商城 图源:Facebook
除了亚马逊,沃尔玛也在努力试图控制局面。上周,据媒体消息,沃尔玛要求一些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以此转嫁美国关税压力,因为沃尔玛在客户群中一直以“花得更少,活得更好”著称。

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 图源:straitstimes
不过,沃尔玛的这个解决方案显然没有可行性。无论如何,关税压力最终都会体现在商品价格上,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对零售商来说,好不容易用低价招来的客户,又被涨价给吓跑了,这实在难以接受。
可以肯定的是,关税政策变动带来的定价压力将是接下来零售商们最头疼的问题。如果关税政策持续下去,总有人要为此买单,也总有零售商的业绩将出现负面影响。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