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忍不了了,将CPSC告上法庭
1、亚马逊起诉CPSC
产品安全问题频发,一向坐在“被告席”上的亚马逊,这次对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做出了反击。
近日,亚马逊对CPSC提起诉讼,指控其超越权限,将亚马逊标记为分销商而不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同时指示对其列出的危险产品采取补救措施,这违反了消费者安全法。

亚马逊起诉CPSC 图源:medianama
该案件还得从2021年7月说起,当时CPSC起诉亚马逊,称该公司未能正确召回数万件危险物品,包括易燃儿童睡衣、有故障的一氧化碳探测器和不安全的吹风机。
尽管亚马逊下架了相关产品并向买家发送了通知,但CPSC指控其淡化了危险的严重性,同时裁决亚马逊是分销商,有责任召回第三方商品。到了今年1月,CPSC发布最终裁定,要求亚马逊向买家发出更多轮通知,并向客户发放第二轮退款以及定期提交召回情况报告。
而亚马逊方认为,其亚马逊物流服务仅为第三方卖家提供存储和配送支持,并不是产品的制造商、分销商或零售商,因此不应承担产品召回责任。平台也已向超过37.6万名购买者全额退款,CPSC强制要求的额外通知和退款是不必要的,并且在法律上也是没有道理的。

CPSC最终裁决 图源:CPSC
目前外界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电商平台应当受到合理要求的约束,这有助于规范市场发展;还有人认为平台只是促进交易的中介,100%的责任是不可行的。
2、平台监管要到位
关于电商公司是否应对其平台上销售的产品负责,还是仅仅充当中介的身份,这事一直都是个争论点,印度相关法案甚至针对这一点做出过调整。
根据问责和责任方面,印度2019年电子商务平台指南草案将责任分配给了电商平台,但2025年“电子商务自治原则和指南”的指导方针草案似乎淡化了这一规定。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平台无法完全控制卖家的行为或产品质量,因此完全承担责任是不可行的。
客观来讲,一个健康、公平的营商环境往往不是单靠某一群体的力量就能达到的,这需要卖家、平台、相关监管机构多方共同努力。对于卖家来说,他们需合法销售合规产品;对于平台来说,作为连接卖家和买家消费的桥梁,加强平台监管则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在这一点上,多家电商巨头都在不断行动。去年年底,一批Temu卖家收到平台发出的资金受限通知:“平台发现贵店铺商品存在资质材料方面的违规问题,因此对相关违规商品移除站点、限制发货,同时对店铺部分资金采取限制提现等处理措施。”

关于商品资质问题的违规处理通知 图源:Temu
再比如,早在2021年,泰国知识产权部就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电商平台签署“关于保护互联网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这一协议规定电商平台需下架假冒伪劣产品。今年2月,该部与Shopee、Lazada、TikTok等平台合作,暂停销售约1670件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总价值超过7300万泰铢。

合作打击假货 图源:today.line.me
总的来说,如今电商发展越来越规范化,违规制假售假或是出售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商品的现象必将被严厉打击。平台还应继续加强监管,阻止违规商品流入市场;卖家也要合规经营,切勿裁合规红线。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