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袭亚马逊仓库,数千件违规产品被没收
1、查获大量违规商品
突袭仓库、查封货物,这一连串行动在电商市场似乎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了。
近日,印度标准局(BIS)突袭了亚马逊位于哥印拜陀的仓库,共没收超过4453件不符合要求的消费品,总价值超过95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80万元)。

扣押违规商品 图源:the new Indian express
这些被扣押的商品包括电烤面包机、保温瓶、水瓶、风扇、玩具、婴儿纸尿裤、热锅、热水器、监控摄像头和鞋子等。至于被扣押的原因,这些商品都缺少强制性BIS认证所要求的ISI标志和注册标志,没有通过相应的质量检测流程,这违反了2016年《BIS法》第17条规定。
目前印度有超过640个产品类别被纳入ISI标志认证的强制范围,超过75种电子产品和IT产品则需要通过BIS的注册认证。未经过认证的产品,其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存在安全隐患。
BIS提醒公众应意识到这种违法行动的严重性,任何消费品,如炊具、液化气灶、水泥、钢材、电缆等上ISI标志都可以通过输入BIS许可证号来验证。若是消费者收到此类未认证的产品,可以退还给卖家。
事实上,上个月初BIS才刚刚进行过一场突袭行动。当时其对亚马逊、Flipkart等多家电商平台的仓库进行突击检查,从搜查情况来看,市场上仍存在很多未经BIS强制认证的违规商品。

印度标准局突袭电商仓库 图源:Indian Express
在亚马逊勒克瑙仓库中,BIS查获了未经BIS认证的215个玩具和24台手持搅拌机,在古尔冈仓库中发现铝箔、金属水瓶、PVC电缆等未经认证的商品;在Flipkart古尔冈仓库中,查获534个真空隔热不锈钢瓶、134个玩具和41个扬声器。
根据2016年《BIS法》第17条规定,违反规定的个人将面临最低20万卢比的罚款,最高可达已售或待售商品价值的10倍,更严重的话,违法者可能面临最高两年的监禁。因此,对于卖家来说,合规销售才是长久生存之道。
2、电商合规是大事
电商行业违规销售,这事不单是印度市场的“心病”,伴随着全球电商市场快速发展,假冒伪劣产品、违规侵权产品等不断冒头,相关市场监管机构操碎了心。
例如在美国市场,去年圣诞前夕美国海关查获4批货物,其中包括962件假冒名牌手表、手镯、项链和耳环,按真品价格来换算,这批货物价值超1800万美元,不可谓不惊人。今年2月,美国海关又截获了数千件假冒珠宝,价值达到520万美元。

美国海关查获4批仿冒品图源:CBP
除了像美国这类成熟的电商市场面临假货泛滥的问题外,近些年新兴崛起的东南亚电商市场更是频频被不法分子盯上。
在越南电商市场,越南清化省警方在一场突击检查中没收大量用于制造假冒骨关节止痛药“Cao Tay Bac”成品的原材料和工具,包括超1000箱假冒商品、近1000张防伪邮票以及多种包装设备。
本月初,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在马尼拉市捣毁了一处销售假冒护肤品的仓库,包括妮维雅、强生婴儿等知名品牌,此次共缴获高达18889件假冒护肤品,总价值约1500万比索(约合人民币190万元)。

菲律宾查获大量假冒护肤品图源:dzrh.com.ph
违规商品泛滥扭曲了市场公平竞争,部分卖家通过销售违规商品,迫使合规卖家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为了终结违规卖货乱象,不少监管机构和电商平台联手打击。
根据亚马逊发布的最新品牌保护报告,2024年全年,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发现、查获并处置了超1500万件假冒产品,这比2022年的600万件假货数量,足足增长了150%。
越南海关总局发布的数据指出,2024年全年,海关当局累计侦破近18000起涉及走私、贸易欺诈和假冒商品的案件,同比增长12.5%;查获非法货物总价值超过31.35万亿越南盾(约合12.3亿美元),同比飙升151.3%。
总的来看,在市场监管趋严的压力下,任何违规行动必将无处遁形。对于卖家来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中行稳致远,牢牢攥住合规准绳是发展的基础。正如亚马逊卖家合规手册所言:“短期利益如流沙,长期信任方为金石。”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