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追加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稳就业促消费

刘峰
2025-04-13 11:25

4月13日消息,滴滴宣布将追加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聚焦“稳就业促消费”以及助力制造业“走出去”,切实发挥平台企业责任,积极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2024年已有数百万网约车司机通过滴滴获得收入,2025年将追加投入10亿元,通过增加补贴、优化收入和权益保障等举措,帮助出口重点区域的新增司机群体实现顺利过渡,继续发挥平台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功能。

5764de354e39764646c51573dbd988d9-800.jpg

图源:滴滴出行官微

出行消费作为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显著乘数效应。为进一步激发出行活力,滴滴将在2025年追加投入10亿元用于乘客补贴,稳定司机收入水平的同时,提升用户出行频率,有效带动关联消费活力。

此外,滴滴计划于2030年前在墨西哥市场引入10万辆国产电动车;同时依托滴滴巴西旗下“99出行”,协同建设1万个国产公共充电桩,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向全球。滴滴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通过务实举措稳就业、促消费、拓市场,与社会各界携手应对好外部挑战。

滴滴于2018年通过收购出行平台99进入巴西市场,为当地用户提供出行、金融和配送服务。经过7年的发展,滴滴目前在巴西拥有5000万活跃用户,约70万活跃骑手,覆盖巴西3300多个大小城镇。其中,两轮出行服务的订单量在近三年内突破了10亿。近期,滴滴还宣布将以“99 Food”的品牌,重启巴西外卖业务,通过协同巴西本地出行和支付等多元化服务,持续提升用户“一站式“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5月8日消息,滴滴发布《滴滴网约车关于抽成的说明》。滴滴表示,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收入占乘客应付总额的79.1%。剩下20.9%中,10.9%为乘客补贴优惠,6.9%为企业经营成本及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3.1%为网约车业务净利润。滴滴表示,为了平衡供需,让乘客更快打到车、车费更便宜并享受更好的服务,让司机在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收入稳定提升,同时,平台也能进一步提升服务加强管理,保障安全。
滴滴上线“打一次车得两张5折券”活动,同时为司机发放暖冬福利并提供权益保障。
五一假期期间,滴滴各业务负责人、区域负责人、客服团队、应急处置人员实行7x24小时轮岗值班制度,全时待命保障应答。滴滴将继续7×24小时密切跟踪疫情形势,积极配合关联流调工作,严格要求并监督平台司机全程佩戴口罩、车内勤消毒勤通风。为保障假期打车体验,滴滴将发放司机出车补贴,部分城市试行节假日司机服务费,鼓励司机提升服务。
5月20日消息,和顺石油上市四周年之际,滴滴加油联动和顺石油开启“志同道和·顺势而上”上市周年庆营销月活动。活动期间,滴滴加油先后通过联合补贴单、线上线下联名营销、微信品牌广告投放等资源组合,助力和顺石油活动站订单环比活动前增幅超过20%,“和顺石油”品牌微信指数环比翻番。
滴滴出行:经过与双方沟通核实,以及对系统后台仔细排查后证实,网上相关传闻均为谣言。
11月15日消息,滴滴出行官微日前发布关于“聊天被弹窗提醒”的澄清说明:经过与双方沟通核实,以及对系统后台仔细排查后证实,网上相关传闻均为谣言。在该行程中,滴滴App并未出现所谓的弹窗提醒,更未就交流内容有任何语音播报或提醒。目前该谣言的原发作者已删除不实内容。
货拉拉事件也引起了同行的警惕。继2019年投入20亿元作为安全经费后,去年,滴滴出行宣布投入30亿元的安全专项经费,不断增加的经费投入,展现出了滴滴出行完善安全保障的决心。此外,滴滴还与公安部门展开了紧密合作,对车主进行背景筛查,防止严重犯罪记录人员、在逃人员、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员等人员进入平台,同时建立常态审查机制,对平台注册司机进行定期背景筛查。
《电商报》获悉,滴滴出行昨晚在其官方微博公示《违反防疫要求的跨出行行为》。
滴滴出行对此表示,将根据不同城市防疫部门要求,持续开展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监督,为春节出行安全贡献一份力量。与此同时,滴滴在全国各地设立消杀站点,为网约车及出租车司机提供车辆消毒服务并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去年12月31日,滴滴出行发布公告,为进一步落实防疫和安全保障工作,滴滴在北京、沈阳和大连等城市,持续升级防疫措施。要求全国车主和乘客必须戴口罩,如合者不戴口罩,另一方可无责取消。
1月14日消息,昨日晚间,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公示5例违反防疫要求的跨出行行为,并称5例行为均系线下协商。滴滴表示,已紧急升级跨订单阻断,在原有预警和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当系统识别到车辆超出北京边界时,将自动终止订单,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给防疫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