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手,史上最严智能驾驶整改来了

李迎
2025-04-23 16:15

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一、工信部重拳出击,智驾行业迎来「紧箍咒」

在新能源汽车迅速占领汽车市场的过程中,智能驾驶绝对可以说是大功臣之一。

以至于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要想打出自家新能源的招牌,对该品牌智驾实力的大肆宣传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半个月前的一起致命事故,三条年轻生命的逝去,为这位功臣戴上了“紧箍咒”。

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紧急召开了一场智能网联汽车推进会,19家车企及华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规范问题。

图片

图源:工信部官网

这次会议释放出的强监管信号,犹如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行业。

车企们深知,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未来的走向将取决于他们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监管风暴。

而就在会议结束后不久,一份内部的会议纪要文件在网上流传,很快引发网络热议。

从这份会议纪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监管部门对智能驾驶的规范已经从宏观的政策层面,细化到了具体的执行细节。

图片

图源:微信

这份会议纪要对智能驾驶的规范,主要涵盖了智驾宣传使用部署三个关键方面。

宣传方面,监管部门明确要求车企禁用“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建议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这一更为准确的词汇。

对于“脱手、脱眼”等描述也进行了规范,要求改用“驾驶员运动脱离和视觉脱离”,以避免消费者对驾驶安全产生错误的认知。

同时,“接管”一词被明确为L3专用,L2级智驾不得使用。

此外,会议还强调了在使用英文术语时,应尽量使用中文全称,并在首次出现时附上全称说明,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图片

图源:微博

在智驾使用方面,监管部门从硬件与软件层面双管齐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导致的事故隐患。

例如,探索通过人脸ID识别等技术,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从而从技术层面禁止驾驶员脱离驾驶状态。

系统在驾驶员无法响应的情况下,规避事故后,需要对用户做出惩罚,如一段时间内不能再开启智驾功能。

此外,监管部门还明确要求不得抑制或关闭脱手检测,脱手超过60秒需提供合理性说明。

同时,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无法确保驾驶员完全控制的功能。

看到这条规定,不知道有没有哪家车企已经开始汗流浃背。


图片

图源:抖音


而在智驾部署方面,车企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将不成熟的产品推送给用户。

监管部门明确禁止公测,千人团、万人团等测试活动均需走公告流程,严禁以用户为测试对象。

同时,严格限制频繁OTA,紧急OTA需走召回审批

怪不得这段时间网友发现,诸如问界、理想、小鹏等新能源品牌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推送OTA版本更新。

此外,会议明确表示,对于LCC、NOA等L2级辅助驾驶能力,需包含避碰测试,测试报告应详细记录测试人员、时间、地点、步骤、项目及结果。

并且,监管部门还会对仿真测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以确保智驾技术的部署更加科学、合理。

整体来看,这次工信部的监管措施可谓是相当“严苛”,旨在让智能驾驶技术从过去的野蛮生长阶段,进入了更健康、受监管的发展模式。

这背后不仅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为了确保整个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图片

图源:抖音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规也会让各大车企智驾水平的真实差距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在过去,一些车企通过过度宣传模糊的智驾功能描述,让消费者对其智驾技术产生了过高的期望。

但在新规的约束下,这些车企的“小动作”将无处遁形。

智驾水平高的车企,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在新规的框架内继续提升智驾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

而那些技术实力不足、依赖夸大宣传的车企,将会在新规的冲击下原形毕露。

正如巴菲特所说:“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次工信部的新规就如同退去的潮水,将智驾行业的真实面貌展露无遗。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将更加理性地看待智驾技术,选择那些真正具备强大技术实力和安全可靠性的车企。

这不仅是对车企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整个智驾行业的一次洗礼。

二、2025年真的能成为智驾元年吗?

在智能驾驶技术的浪潮中,2025年似乎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今年以来,多家车企纷纷喊出“2025年是智驾元年”的口号,并且陆续公布了自家L3级智驾车型的量产计划。

仿佛一夜之间,L3级智能驾驶成为了行业的焦点,车企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试图在这场技术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

3月,极氪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搭载“千里浩瀚”H7、H9智驾方案的车型,分别对应极氪车位到车位L3级智能驾驶技术架构

H9方案基于ZEEA3.0数字架构开发,搭载5激光雷达,算力高达1400TOPS,支持高速/城市快速路、城区/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自动驾驶。

图片

图源:微博

同月,广汽集团也不甘示弱,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国内首款L3自动驾驶乘用车,并在2026年推出L4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

图片

图源:抖音

而就在近期,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更是高调宣布,“小鹏汽车将于2025年底在中国内地率先实现L3级智能驾驶能力量产落地!”

背后的依仗,是其自研的图灵AI芯片和720亿参数的“世界基座模型”。

图片

图源:汽车之家

面对半个月前那场引发全网讨论的智能驾驶事故,车企们的态度变得有些微妙。

一些车企开始变得低调,而也有一些车企仍在坚定地走着智能驾驶的研发计划,比如岚图汽车

前不久,岚图汽车刚刚发布“全球首个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

天元智架是由岚图华为联合打造的智能驾驶系统,其采用48个传感器、1000TOPS计算平台、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多模态大模型等。

其中,激光雷达采用超700线产品,探测距离能达到300米,同距离识别精度是128线的7倍,大大提升了探测精度。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辅助驾驶从L0到L5共分为六个级别:

L0为无自动化,车辆由驾驶员完全控制;

L1为驾驶辅助,系统只能控制车辆的横向或纵向运动;

L2为部分自动化,系统可以同时控制车辆的横向和纵向运动,但驾驶员仍需全程监控;

L3为有条件自动化,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完全接管驾驶任务,但驾驶员需要在系统提示时接管;

L4为高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在几乎所有的驾驶场景中完全接管驾驶任务;

L5则为完全自动化,车辆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完全自动驾驶。

图片

图源:《汽车驾驶自动划分级》

据部分媒体所言,相较于目前主流的L2辅助驾驶,L3在自动化程度上有了质的飞跃。这也让岚图汽车在这关键的时间点突然闯入大众的视野之中。

不少人开始担忧会不会又是一家‘不负责任’宣传的车企,对此,岚图汽车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对外表示,感谢网友对岚图新技术的关注,同时也呼吁,

安全是驾驶的前提,无论驾驶辅助技术如何先进,也要注意行车安全。”

图片

图源:微博

然而,即使车企们纷纷声称将在2025年实现L3级智驾的量产落地,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首先,L3级智驾的适用范围相对有限,通常仅限于特定的高速公路或自动驾驶示范区内运行。

其次,L3级智驾在事故责任认定上仍然存在诸多模糊地带

例如,当系统在接管驾驶任务时发生事故,责任应由谁承担?是车企、驾驶员,还是保险公司?目前,各地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尽管L3级智驾技术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要实现完全放心的自动驾驶,可能还需要等待未来L4、L5级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完善。

在此之前,车企和消费者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L3级智驾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

只有在技术、政策和公众认知三者之间找到平衡,智能驾驶技术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和普及。

2025年能否成为智驾元年,目前还难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年将成为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2月15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近日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名单,中远海运重工所属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获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南京中远海运船舶设备配件有限公司“智能在线检测”、青岛中远海运所属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产品远程运维”以及中远海运发展所属寰宇东方国际集装箱 有限公司“工艺数字化设计”场景获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1月25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近日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京东物流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治理与建模分析一体化解决方案成功入选。该方案在“AI for Data”理念的指引下,以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UData(Universal Data)数据智能服务分析一体化平台为底座,能够将数据应用从事后分析前置到事中预警甚至是事前预判、大幅度挖掘数据的时效价值,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月23日消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在天津成功举办“2024数据要素创新发展大会”暨“卓大数据计划”年度会议。一体化智能零售服务商慧策受邀出席会议,并成功入选为中国信通院“卓大数据计划”成员单位。
1月5日消息,近日对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进行公示。其中,尚品宅配智能制造基地入选“数字领航”企业示范名单,全国仅28家企业入选,也是定制家居行业首家入选名单的企业。
9月10日消息,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近日发布认定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浙江实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月29日消息,由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近日正式开幕,本届论坛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吸引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目前,该方案已经在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北京大兴智能产业园逐步落地,入选北京市第四批市级重大应用场景。
8月25日消息,京东科技与工业和信息化电子第五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副总裁杨文胜,电子五所副所长王蕴辉等出席签约仪式。双方将在软件供应链安全控制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包括软件供应链标准编制、软件标识化工具应用、软件供应链管理平台推广等,推动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京东科技与电子五所将共同推动软件供应链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并推动软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软件标识标准、工具的应用。
科技司就《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
继此前入选“2021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之后,“星罗”平台再获权威认可。除了匹配品牌和KOL,星罗还从品牌的根本诉求“通过丰富的内容渠道触达消费者”出发,快速布局了包括品牌自播、小店运营等在内的新媒体平台代运营服务,帮助品牌制定和执行全盘立体化营销策略,有效提升品牌营销效率。对于值得买科技来说,包括“星罗”在内的创新业务,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