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手,史上最严智能驾驶整改来了
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一、工信部重拳出击,智驾行业迎来「紧箍咒」
在新能源汽车迅速占领汽车市场的过程中,智能驾驶绝对可以说是大功臣之一。
以至于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要想打出自家新能源的招牌,对该品牌智驾实力的大肆宣传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半个月前的一起致命事故,三条年轻生命的逝去,为这位功臣戴上了“紧箍咒”。
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紧急召开了一场智能网联汽车推进会,19家车企及华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规范问题。

图源:工信部官网
这次会议释放出的强监管信号,犹如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行业。
车企们深知,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未来的走向将取决于他们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监管风暴。
而就在会议结束后不久,一份内部的会议纪要文件在网上流传,很快引发网络热议。
从这份会议纪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监管部门对智能驾驶的规范已经从宏观的政策层面,细化到了具体的执行细节。

图源:微信
这份会议纪要对智能驾驶的规范,主要涵盖了智驾宣传、使用和部署三个关键方面。
宣传方面,监管部门明确要求车企禁用“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建议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这一更为准确的词汇。
对于“脱手、脱眼”等描述也进行了规范,要求改用“驾驶员运动脱离和视觉脱离”,以避免消费者对驾驶安全产生错误的认知。
同时,“接管”一词被明确为L3专用,L2级智驾不得使用。
此外,会议还强调了在使用英文术语时,应尽量使用中文全称,并在首次出现时附上全称说明,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图源:微博
在智驾使用方面,监管部门从硬件与软件层面双管齐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驾驶员注意力分散导致的事故隐患。
例如,探索通过人脸ID识别等技术,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从而从技术层面禁止驾驶员脱离驾驶状态。
系统在驾驶员无法响应的情况下,规避事故后,需要对用户做出惩罚,如一段时间内不能再开启智驾功能。
此外,监管部门还明确要求不得抑制或关闭脱手检测,脱手超过60秒需提供合理性说明。
同时,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无法确保驾驶员完全控制的功能。
看到这条规定,不知道有没有哪家车企已经开始汗流浃背。

图源:抖音
而在智驾部署方面,车企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将不成熟的产品推送给用户。
监管部门明确禁止公测,千人团、万人团等测试活动均需走公告流程,严禁以用户为测试对象。
同时,严格限制频繁OTA,紧急OTA需走召回审批。
怪不得这段时间网友发现,诸如问界、理想、小鹏等新能源品牌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推送OTA版本更新。
此外,会议明确表示,对于LCC、NOA等L2级辅助驾驶能力,需包含避碰测试,测试报告应详细记录测试人员、时间、地点、步骤、项目及结果。
并且,监管部门还会对仿真测试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以确保智驾技术的部署更加科学、合理。
整体来看,这次工信部的监管措施可谓是相当“严苛”,旨在让智能驾驶技术从过去的野蛮生长阶段,进入了更健康、受监管的发展模式。
这背后不仅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为了确保整个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图源:抖音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规也会让各大车企智驾水平的真实差距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在过去,一些车企通过过度宣传或模糊的智驾功能描述,让消费者对其智驾技术产生了过高的期望。
但在新规的约束下,这些车企的“小动作”将无处遁形。
智驾水平高的车企,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在新规的框架内继续提升智驾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
而那些技术实力不足、依赖夸大宣传的车企,将会在新规的冲击下原形毕露。
正如巴菲特所说:“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次工信部的新规就如同退去的潮水,将智驾行业的真实面貌展露无遗。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将更加理性地看待智驾技术,选择那些真正具备强大技术实力和安全可靠性的车企。
这不仅是对车企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整个智驾行业的一次洗礼。
二、2025年真的能成为智驾元年吗?
在智能驾驶技术的浪潮中,2025年似乎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今年以来,多家车企纷纷喊出“2025年是智驾元年”的口号,并且陆续公布了自家L3级智驾车型的量产计划。
仿佛一夜之间,L3级智能驾驶成为了行业的焦点,车企们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试图在这场技术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
3月,极氪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搭载“千里浩瀚”H7、H9智驾方案的车型,分别对应极氪车位到车位、L3级智能驾驶技术架构。
H9方案基于ZEEA3.0数字架构开发,搭载5激光雷达,算力高达1400TOPS,支持高速/城市快速路、城区/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自动驾驶。

图源:微博
同月,广汽集团也不甘示弱,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国内首款L3自动驾驶乘用车,并在2026年推出L4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

图源:抖音
而就在近期,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更是高调宣布,“小鹏汽车将于2025年底在中国内地率先实现L3级智能驾驶能力量产落地!”
背后的依仗,是其自研的图灵AI芯片和720亿参数的“世界基座模型”。

图源:汽车之家
面对半个月前那场引发全网讨论的智能驾驶事故,车企们的态度变得有些微妙。
一些车企开始变得低调,而也有一些车企仍在坚定地走着智能驾驶的研发计划,比如岚图汽车。
前不久,岚图汽车刚刚发布“全球首个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
天元智架是由岚图和华为联合打造的智能驾驶系统,其采用48个传感器、1000TOPS计算平台、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多模态大模型等。
其中,激光雷达采用超700线产品,探测距离能达到300米,同距离识别精度是128线的7倍,大大提升了探测精度。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辅助驾驶从L0到L5共分为六个级别:
L0为无自动化,车辆由驾驶员完全控制;
L1为驾驶辅助,系统只能控制车辆的横向或纵向运动;
L2为部分自动化,系统可以同时控制车辆的横向和纵向运动,但驾驶员仍需全程监控;
L3为有条件自动化,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完全接管驾驶任务,但驾驶员需要在系统提示时接管;
L4为高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在几乎所有的驾驶场景中完全接管驾驶任务;
L5则为完全自动化,车辆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完全自动驾驶。

图源:《汽车驾驶自动划分级》
据部分媒体所言,相较于目前主流的L2辅助驾驶,L3在自动化程度上有了质的飞跃。这也让岚图汽车在这关键的时间点突然闯入大众的视野之中。
不少人开始担忧会不会又是一家‘不负责任’宣传的车企,对此,岚图汽车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对外表示,感谢网友对岚图新技术的关注,同时也呼吁,
“安全是驾驶的前提,无论驾驶辅助技术如何先进,也要注意行车安全。”

图源:微博
然而,即使车企们纷纷声称将在2025年实现L3级智驾的量产落地,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首先,L3级智驾的适用范围相对有限,通常仅限于特定的高速公路或自动驾驶示范区内运行。
其次,L3级智驾在事故责任认定上仍然存在诸多模糊地带。
例如,当系统在接管驾驶任务时发生事故,责任应由谁承担?是车企、驾驶员,还是保险公司?目前,各地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尽管L3级智驾技术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要实现完全放心的自动驾驶,可能还需要等待未来L4、L5级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完善。
在此之前,车企和消费者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L3级智驾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
只有在技术、政策和公众认知三者之间找到平衡,智能驾驶技术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和普及。
2025年能否成为智驾元年,目前还难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年将成为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