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报货值翻车,亚马逊卖家被追缴200万关税
一、美亚卖家被追缴关税
关税战打响,特朗普冲前锋,美国海关垫后。
最近,一位亚马逊美国站卖家反映,其公司收到亚马逊CBP Officer的邮件,要求其补上某票货物关税。但就在卖家准备提交税款时,Officer又发来新的邮件,要追溯店铺此前36票货物关税。
原来,由于利润较低,产品又是大件货,这位卖家一直走的亚马逊AGL渠道,大约三年时间,都是低报货值。眼下,这些漏洞被一齐堵上,需补缴的税款达到200万元,相当于卖家一年的利润。

卖家被追缴关税 图源:知无不言
其实在跨境圈,低申报这种情况早就存在,只是近来,美国有意收紧关税政策,这些问题便一下被暴露出来。
前不久,一位美国家居品牌创始人爆料,称其收到几家中国供应商的合作邀请,可以为其低报从中国进口到美国的商品价值,从而减少品牌应支付的关税金额。
还有一些供应商给出的方案是完税后交货(DDP),即供应商负责商品进口的全部流程,待通关后再把货物转交给美国卖家。这样一来,美国卖家承担的风险就会更低。

一些中国供应商试图违规降低关税 图源:Fortune
显然,现在这个关税局势,这种现象将更加泛滥。但与此同时,这个节点,任何非法偷逃关税的行为被查出,势必也要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有想法的卖家还是尽早打消念头,避免惹火烧身。
除了合规经营,卖家也要时刻注意市场动向,毕竟这些条条款款直接影响到卖货利润,而且还三天两头更换。
最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缩减版”对华航运政策,从4月17日起,有180天宽限期,不收取任何费用。此后,针对中国船舶运营商和船东分阶段收费,起始费用为每净吨50美元,三年内逐年递增。

美国对华海运政策 图源:ustr.gov
这一政策被美国称为是振兴美国本土海运业的有效手段,可想而知,未来中国船只停靠美国港口,将会受到更加细致入微的审查,这不仅仅是物流成本上涨的问题,后续的一系列配送都可能因此被延误。
此外,最近美国也在严卡海关手续,从4月5日起,任何价值超过800美元的货物进入美国,都需经过正式的海关手续,此前这一标准是2500美元。有这类货运需求的卖家还需做好配送延误的准备。
二、跨境物流乱象丛生
其实即便没有美国关税冲击,偷逃关税也是不值得考虑的法子。毕竟一旦东窗事发,就要面临补缴税款或是放弃所有的选择。
前段时间,欧盟检察官办公室(EPPO)公布一件大规模海关欺诈案,两名荷兰人从中国进口了至少25个集装箱的Ebike,货值估计超过700万欧元。但在过关时,两人伪造了海关申报单,在文件上填写非Ebike的其他选项,试图把这批货从波兰运进欧盟。
根据欧盟对中国进口Ebike实施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单中国低阶Ebike的关税金额,就可达到购买价格的80%。而据EPPO估计,这25箱Ebike偷逃关税至少180万欧元。

走私Ebike逃避关税180万欧元 图源:EPPO
同一时间,EPPO还公布了另一项特大海关欺诈案,该案逮捕了4名意大利人和13名华裔,仅初步调查就签发了高达7105万欧元的冻结令。
这群人长期从中国非法进口服装配饰等日常消费品,利用欧盟海关漏洞逃避关税和增值税,已经形成了涵盖进口、中转、分销的完整逃税链条。
根据欧盟海关程序CP42规定,如果进口货物在通关后需转售至另一个欧盟成员国,那么进口商无需在进口国缴纳增值税。
在该案中,中国进口货物首先在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希腊清关,然后运往意大利的物流中心。为了掩人耳目,这些货物在多个空壳公司之间进行了多笔欧盟内部交易,并附有伪造发票,目的是延迟或者逃避本应在进口环节缴纳的增值税。

欧盟捣毁一条逃税产业链 图源:EPPO
除了这些多少有些费心机的伎俩,一些卖家为了压缩成本,更是直接假冒官方。
2月中下旬,美国海关接连查获两起跑水面单案。所谓“跑水面单”,即是虚假面单。比如美国邮政原价8美元的真邮票,换成假邮票成本直接降至60美元,甚至在这之中,还有“空头邮票”。
毫无疑问,无论是低申报、还是钻程序漏洞,这些行为都是为谋取一己之利。但规则就是规则,它是为所有人,为整个市场服务。绕过规则牟利的人,往往独享“成果”,但对市场造成的破坏却需要所有人来挽救。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