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出手,胜负已定
东哥的眼里只有成功,只准成功,就像他所说:一直向前、一直向上、永不停止,梦想终究能够实现。
最近,刘强东取代雷军,成为又一位活跃在公众视野的网红企业家。
先是与美团打了场轰轰烈烈的“口水仗”,随后化身外卖员,连续多日霸榜热搜:
刘强东亲自送外卖、刘强东请吃火锅说没有规矩想喝就喝、刘强东取外卖遇卡餐一脸迷茫、刘强东老家宿迁京东外卖遍地开花……



图源:微博
一片喧嚣的背后潜藏着这位商界大佬的精明布局与果断行动。
身处流量时代,京东以高调姿态配上价格屠刀,毅然决然地杀入外卖市场,不仅成功点燃战火,还火速拿下市场份额,战力实在惊人。
而对于这样的商战,刘强东早已驾轻就熟:15年前,他就以同样的方式将多个对手打趴下,上演着“东哥出手,立马就有”商界传奇。
刘强东的三大战役
2010年,刘强东盯上当当,掀起了一场著名的电商图书大战。
彼时,当当成功赴美上市,这家中国最大的网上书店,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牢牢占据着国内网上图书零售市场份额的50%以上。创始人李国庆也一度成为图书界的风云人物,目之所及,几乎没有对手。

图源:艾问人物公众号
但风头无量的李国庆,偏偏遇上了野心勃勃的刘强东,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刘强东先是挖来一位能人——亚马逊副总裁、国内知名出版人石涛,带领京东从无到有搭建图书业务。
随后,他果断发起价格战,不仅拿出8000万资金,还与李国庆在社交媒体上展开激烈交锋。
这边刚说完“京东的每本书价格都要比竞争对手便宜20%”,那边就回一句“价格战是个假命题,都降了谁也没有价格优势”。

图源:微博
为了还击刘强东,李国庆开始将战火从图书推向京东的主营业务3C类产品,一边砸钱,一边强调“价格战仍是中国电子商务竞争的主要手段”“这场价格战当当网还要继续打三年。
只可惜,论起图书业务量,当当远超京东几个量级,砸钱越多亏损越重,以致于这场价格战最终的实质,变成了京东给当当放血。
在这时,外界才看懂了刘强东的“阳谋”。
“京当之争”不仅是场激烈商战,更成为互联网热门话题,而沸腾的舆论恰好在无形之中为刘强东打了免费广告,最终帮助上升期的京东,迅速提升话题度与知名度。
同时,京东和3C产品的强绑定印象逐渐被打破,为日后扩展更多电商品类打下铺垫,在扩大电商行业影响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京东在各机构投资人心目中的分量。
反观当当,经此一役后由盈转亏,元气大伤,再无余力开拓新市场。股价也是一蹶不振,从2010年的每股发行价16美元,暴跌至2016年的6.7美元,最终只能选择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
2012年,刘强东试图上演以弱胜强的剧本,开始向一位“轻视”自己的对手发起进攻。
8月14日,刘强东突然宣布京东商城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
8月15日,京东商城又宣布大家电3年0毛利,并派员进驻连锁店。消息一出,苏宁和国美立刻反击,直接回应“所有产品价格必低于京东。”
随后,京东豪气满怀地成立了“打苏宁指挥部”。苏宁也拉出了“吃光、喝光不给京东半粒粮”的横幅回应。

图源:南方周末
自此,“电商三国杀”正式打响,这场价格战被称为“815大战”。
经此一役,京东再次造势成功。整个2012年京东的百度指数皆表现平平,唯独在“815大战”时期迎来巅峰,超过平时5倍。显然,京东成功吸引了大众目光,又一次收获免费广告。
另外,京东还在商品品质、价格、物流等各方面教育了消费者,成功地把部分线下客户拉到线上的京东商城。
与此同时,苏宁与京东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据当时媒体报道,张近东根本没将刘强东放在眼里,京东也不过是苏宁易购短期内赶超的目标。
他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喊话,“上半年易购增速是120%,如果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我就把苏宁送给他。”
面对这样的挑衅之语,刘强东自然坐不住了。
他直接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正式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张近东的挑战“双方必须履行承诺!千万别做缩头乌龟”,还扬言若赢得此比赛,将拿出苏宁股票的一亿股赠送给转发这条微博的网友。

图源:微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电商大趋势下,京东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
2014年,京东实现净收入1150亿元,首次在净收入上超越苏宁,相反苏宁线上线下的营业收入为1091.16亿元;
2016年,京东的家电零售规模超过苏宁,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
2017年,京东以1.29万亿的销售规模位列中国零售百强榜单第二,而苏宁仅以2433亿的销售排名第四。
胜负显而易见,没将刘强东放在眼里的张近东输了。而一路过关斩将的刘强东,
终于在2013年迎来了最强对手——阿里巴巴。
同年双11,京东再次使用“阳谋”,针对天猫物流打出一系列广告“不光低价,快才痛快”“双11怎能用慢递”……

图源:京东
不同于其他电商平台做促销广告,京东市场部主打品牌广告,突出自己的送货优势,吸引消费者目光,从而大获成功。
此后,京东、阿里展开了漫长的竞争之路。2014年,双方GMV总和占到中国电商行业总规模的80%,断崖式领先于第二梯队的电商公司。2024年,淘天集团GMV在8万亿左右,排名第一,京东则跌至第四名。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商形成了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巨头格局。但随着新秀不断崛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京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刘强东始终未能放松警惕。
刘强东与王兴的巅峰对决
目前,刘强东和王兴在外卖领域展开激烈对决,堪称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看点。
除了在骑手、商家、消费者层面努力,双方的竞争还上升到“舆论战”,互相揭短,言辞犀利,气氛颇为紧张。
这一回,刘强东并未像过去一样着急进攻,先挑起战火的是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他突然在社交媒体上点评京东外卖,态度强硬,超出想象。
王莆中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并指出:“如果把外卖当作即时零售(30分钟送万物)的一部分,达达和京东到家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只不过收效甚微。”
随后直言美团即时零售业务让对手如鲠在喉,如芒在背,以至于“狗急跳墙”“围魏救赵”。
最后,王莆中坚信,美团即时零售业务势不可挡,“30分钟送万物”创造的新体验一定会满足更多用户需要,把那些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扫进历史垃圾堆。

图源:微博
紧接着,京东集团新闻发言人齐珊珊公布了与刘强东的内网对话,后者只是云淡风轻地回应:“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
同时,刘强东强调,要是有空就赶紧去加入“小哥应急小组”,看看有没有外卖或者快递兄弟在大风中遇到困难的!或者去参与出口受阻企业的采购小组工作,尽快给他们提供帮助。

图源:微博
没过多久,社交媒体上传播的“美团封杀骑手去某平台跑单”“不要去跑某平台,查到就是永久封号”等流言蜚语,开始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
4月19日,美团发布公告,严正声明相关内容纯属编造,均为谣言。面向全行业招募优质骑手,美团不会违规限制任何骑手的准入准出,更不会因此对骑手进行永久封号处置。

图源:小团有话说公众号
针对上述谣言截图,公司已固定证据,并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对未经核实就散播谣言的账号以及幕后推手将依法追究责任。
此外,美团还敬告流量博主们、做号党及不良MCN机构,切勿加工谣言信息博取流量。美团强调,不愿参与到“骑手封号”“天价佣金”“超高利润率”等无端争议之中。
4月21日上午,京东突然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称近期有竞对平台重操旧业,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行要求骑手不得接取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否则将面临封杀的严厉处罚。
对此,京东深感同情,并强烈谴责竞对平台的违法违规行为,直言:“虽然有人明说不会做,但是大家都知道他们一定会暗暗做的!”
为全力支持外卖骑手自由接单,切实保障他们的收入,京东迅速推出一系列紧急援助措施,包括提供骑手单量、加大骑手招聘力度、安排骑手对象工作等。
同时,京东还将矛头直指竞对平台长期存在的行业痼疾,包括五险一金缺失、事故率高企、幽灵餐厅泛滥等问题。
最后,留下一句“今日起,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京东全部免单。”
消息一出,迅速冲上热搜,网友直接炸锅了,纷纷揣测京东所提到的“某平台”是谁,而美团发布的一则公告,再次将事件推向了高潮。
4月21日傍晚,美团发布《关于已辟谣谣言被某平台再度利用的说明》,指出美团已经在4月19日查实并澄清安徽某人造谣“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美团封号”的事件,但今天有某平台转发扩散该谣言。

图源:小团有话说公众号
为避免谣言继续扩散影响骑手群体,美团也进行了紧急核实,并得出结论:经查,某平台所陈述全部内容中,仅有这一句符合事实:“近期……平台……外卖订单延迟”。
另外,美团还表示,从未限制骑手在饿了么上接单(单量为某平台数倍),未要求骑手不跑闪送、顺丰等其他即时配送平台,同样更没有任何理由对某平台进行任何限制。
更有意思的是,美团还指出,行业里限制骑手选择的企业只有京东自己,其公布的证据截图显示,达达京东秒送小队的群公告称“小队成员不允许跑多平台,发现总部直接剔除小队”。

图源:小团有话说公众号
不难看出,京东入局外卖,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美团的地位。如果构不成威胁,美团根本不会和京东打口水仗,直接是看都不看一眼。
但京东外卖毕竟还处于早期扩张阶段,现在论成功还为时过早。在这场巅峰之战中,双方皆声势浩大,野心勃勃,谁能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