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亚马逊证实,该公司计划切断与欧洲分销商的联系,并正在寻找削减成本的方法。
  2. 2月7日消息,2022年天津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150亿元,同比增长超5%。据了解,为鼓励更多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拓市场、成本、创品牌,天津开展了“产业带扶持计划”,加强与阿里巴巴、eBay、亚马逊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整合自行车、地毯、乐器、绢花等行业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天津市还培育出易跨竞、津贸通、利兴国际贸易等一批本土跨境电商企业,并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电商整体解决方案。
  3. 听到佣金下调的消息,卖家舒了一口气。
  4. 亚马逊巴西站宣布17个产品类别的佣金率和FBA费用降低最高3%。
  5. 亚马逊始终未停下掘金澳大利亚的脚步。
  6. 12月8日消息,亚马逊最近开始在其仓库运营中测试一款人形双足机器人Digit,Digit由亚马逊投资的Agility Robotics设计。Agility Robotics首席执行官达米恩·谢尔顿 透露道,根据其价格和使用寿命,Digit目前的运营成本约为每小时10至12美元,但该公司预计,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至每小时2至3美元,大大低于原来的人力成本
  7. 今后亚马逊卖家又多了一个发货方式可以选择。
  8. 4月14日消息,据报道,亚马逊周三公布一项政策,对那些使用亚马逊物流服务的美国第三方销售商,亚马逊会在现有费用之上收取5%的燃油通胀附加费。新收费政策会在大约2周内生效,但也有可能改变。因为通货膨胀和油价上涨,亚马逊运营成本上升,它部分成本转嫁给销售商。据悉,对于使用亚马逊物流的销售商,亚马逊去年11月已经费用上调。2021年亚马逊大约有销售商200万,当中89%使用FBA。
  9. 8月17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为了应对飙升的通胀,亚马逊计划在假日期间提高物流费用,增加的部分成本转嫁给依靠其网站销售产品的数百万商家。对于使用FBA的商家来说,亚马逊会处理拣货、包装和运输商品的过程。亚马逊表示,由于“支出达到了新的高度”,使公司更难消化与购物旺季相关的成本,所以首次实施额外的假日附加费。
  10. 12月6日消息,亚马逊宣布,标准尺寸商品平均每件降低$0.20;非标准尺寸商品平均每件降低$0.61;定价低于10美元的商品继续享有额外每件0.77美元的配送费用折扣。此外,为了反映使用原有包装配送的商品节约的成本亚马逊为符合直接使用原包装配送条件的商品,提供0.04至1.32美元不等的配送费用折扣。
  11. 此举是亚马逊机器人业务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不久前亚马逊被曝不再公开使用其Scout送货机器人。
  12. 有媒体报道,亚马逊宣布逐步关闭印度市场的部分业务,作为成本削减措施的一部分。
  13. 10月12日消息,亚马逊关闭2019年以超过1亿美元收购的仓库机器人初创公司Canvas,凸显出该公司继续削减成本。此举是亚马逊机器人业务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据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于周二在内部宣布了这一决定。员工可以选择调到亚马逊内部的另一个团队,或者带着遣散费离开。近期还有市场消息称,亚马逊不再公开使用其Scout送货机器人,并正在“重新定位”该程序。有关报道显示,Scout团队已解散,其400名成员中的大部分在公司内获得新职位。
  14. 第三方卖家不该成为成本的“负担者”。
  15. 据媒体报道,由于消费需求放缓和运营成本上升,亚马逊正在大幅放缓整个公司的招聘步伐,主要是削减配送和分拣网络中的员工。目前,亚马逊在全球的员工总数为154万人。
  16. 10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由于消费需求放缓和运营成本上升,亚马逊正在大幅放缓整个公司的招聘步伐,主要是削减配送和分拣网络中的员工。目前,亚马逊在全球的员工总数为15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根据亚马逊最新发布的财报,为了备战旺季,这家零售巨头在2022年第三季度增加了2.1万名员工。2021年第三季度,亚马逊增加了13.3万名员工。2020年第三季度,由于疯狂扩张,亚马逊猛增了24.85万名员工。
  17. 为了应对飙升的通胀,亚马逊计划在假日期间提高物流费用,增加的部分成本转嫁给依靠其网站销售产品的数百万商家。
  18. 亚马逊在其官网发布通知,对在美国的商家征收平均5%的燃油和通货膨胀附加费,以应对成本上升。
  19. 据WirtschaftsWoche报道,亚马逊推出新的运输和销售方案,以帮助平台上的卖家能够销售积压库存,并减少存储成本
  20. 8月4日消息,据WirtschaftsWoche报道,亚马逊推出新的运输和销售方案,帮助平台上的卖家销售积压库存,减少存储成本。目前,亚马逊第三方卖家可通过向亚马逊其他同款卖家提供其积压库存。报道称,在未来第三方卖家可通过亚马逊仓库低价出售退货和轻微损坏的商品,但当前亚马逊仅允许自有品牌商品使用该渠道。为此,亚马逊会检查仓库中卖家的退货和损坏的产品,并根据其状况划分为“二手-像新的”“二手-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