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增资,WeWork 中国绝地求生

周兴
2021-01-22 14:35

上市折戟后,一直处于 “养伤”状态的Wework中国,最近再次回到大众视线,成为关注焦点。

近日, WeWork关联公司——威幄克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之前的100万美元大幅增至10亿元人民币。

巧的是,就在这不久前,WeWork中国刚刚宣布和上汽集团旗下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会员权益、产品创新、资源共享、品牌资产等方面拓展深化,为企业会员提供“办公+出行”的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

2021年伊始,WeWork上述接连的举动,显示了其重振旗鼓的意图。

回顾过去,创办于2010年、作为共享空间鼻祖的WeWork,早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曾一度受到资本的青睐。 WeWork于2016年入驻上海,自此进入中国市场。2017年,它在中国设立子公司。2018年7月,WeWork宣布旗下的中国子公司获得由软银、软银愿景基金、淡马锡等领投的5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升至50亿美元。

在2018年上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之间,WeWork在大中华区的总收入是原来的三倍多,从3000万美元增至9300万美元。

但好景不长,WeWork大量的扩张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更关键的是,WeWork在获得多轮投资,对中国进行扩张的时候,并没有在业务模式上找到创新点和突破口。

据WeWork此前为上市而提交的招股书显示,WeWork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最为直接的会员固定费用,即进驻办公需要每月支付一笔资金。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该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约83%。增值服务收入占5%左右,We Company产品套件提供的其他产品和服务而产生的收入占12%。

单一的业务模式很容易被同行复制,也为后期经营困境埋下了隐患。一方面氪空间、优客工厂、纳什空间等本土竞争企业崛起,另一方面,地产公司、互联网企业等也瞄准了共享办公这块“蛋糕”。进入共享办公赛道的竞争对手数量变多,且竞争对手们凭借着本土资本、运营的优势不断壮大力量,使得WeWork在中国的红利被大量蚕食。

在运营模式和盈利能力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WeWork不断扩大的亏损和不同寻常的企业治理结构感到犹豫不决,2019年9月,WeWork放弃了IPO。

上市计划流产后,WeWork陷入资金链危机。尽管WeWork在即将耗尽现金之际,获得了软银的紧急救助。但此番IPO终止后,WeWork已经很难重新获得市场对其的信心。

此外,在后来疫情大环境下,受居家办公和隔离措施的影响,灵活办公空间的市场需求有所减少,共享办公空间的入住率降低。据《联合早报》报道,2020年,共享办公业者的净可出租空间仅增加3%,远低于上一年取得16%的增长。

资金的中断、市场的萎靡,让WeWork在中国举步维艰。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WeWork经历了创始人出走、高管离职、公司裁员、门店数量骤减、业务收缩、大股东投入大笔资金以续命、任命新CEO等等一系列的事件。

后来,WeWork的头号“金主”软银撤回了30亿美元的股票收购计划,在关键时候放了WeWork的“鸽子“。去年5月,软银集团还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将WeWork的投资减记46亿美元,当时,WeWork的估值已降至29亿美元。甚至到后来,软银连与WeWork 创始人1.85 亿美元”分手费“的约定都没有履行。

不过到了2020年下半年,WeWork中国还是迎来了一丝转机。2020年9月,挚信资本以2亿美元追加投资WeWork中国,成为控股股东,获得WeWork中国运营控制权。至此,WeWork在中国“脱胎换骨”,正式成为一家本土企业。

获得追资并有了“新身份“的WeWork中国,终于能暂时从动荡中抽离,有机会慢慢思考自己的处境和出路。时任WeWork中国的代理CEO姜跃平表示,共享办公行业经历了资本高速发展后,处于冷静期,所有还想在这个行业发展的企业,都需要回到初心,回到价值创造。

艾媒咨询也曾分析,共享办公整体市场有望继续扩大发展,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运营将成为解决共享办公行业发展问题的新出路。

因此,意识到问题的WeWork中国开始重新寻找其他出路,企图淡化从前“二房东”的身份,逐渐降低对重资产的依赖、向轻资产、智能化模式转型。

继WeWork Labs和阿里云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后,去年12月,WeWork中国与东方航空达成跨业合作,打造灵活的“商旅+办公”创新服务业态;这个月,WeWork中国又和享道出行达成战略合作,探索“办公+出行”的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

在新的尝试下,随着中国疫情的逐渐稳定,WeWork逐渐找到了希望。1月14日,WeWork 全球CEO桑迪普·马特拉尼(Sandeep Mathrani)表示, WeWork目前账面上拥有30亿美元的流动资产,足够让公司支撑到2022年。

对于中国业务方面,马特拉尼称,从入驻率、租赁和需求的角度看,中国的办公空间使用情况基本已经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90%的水平。

不管马特拉尼所言是否属实,从近几个月的举动来看,WeWork中国的确在积极谋求新的出路。但WeWork今后究竟能否走出绝境,在中国市场上扎稳脚跟,还是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3月23日消息,美国共享办公服务提供商WeWork在寻求10亿美元最新投资和股票上市时披露,新冠疫情迫使该公司在全球各地关闭联合办公空间,导致其2020年亏损32亿美元。目前,WeWork和软银拒绝对此置评。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和文件内容来看,WeWork正在与SPAC公司BowX Acquisition Corp进行磋商,后者在8月份筹集了亿美元。为了弥补WeWork寻求的10亿美元的空缺,双方旨在与机构投资者合作确保这笔交易顺利完成。
3月23日消息,据报道,一份名为“风车项目”的文件显示,美国共享办公服务提供商WeWork计划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的合并,以9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文件还披露,受新冠疫情影响,该公司在全球各地关闭联合办公空间,这导致其2020年亏损32亿美元。文件还显示,到2020年底,WeWork全球整体出租率从疫情之前的72%下降至2020年底的47%。目前,WeWork和软银拒绝对此置评。
2月23日消息,据报道,美国共享办公空间供应商WeWork联合创始人Adam Neumann接近与软银达成和解。根据正在讨论的相关和解条款,软银或将斥资约15亿美元购买WeWork早期投资者和员工持有的股票。去年4月,软银宣布放弃30亿美元收购WeWork股东股票计划,当时部分WeWork员工愤怒称遭到背叛。
5月28日消息,最近提交给美国监管机构的文件显示,今年早些时候,共享办公初创企业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伊曼 与投资者软银达成和解协议。诺伊曼获得总额约4.45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包括价值2.45亿美元的公司股票和2亿美元现金。和解协议还允许诺伊曼控制的一家金融公司出售5.78亿美元的WeWork股票。据报道,这笔补偿金是诺伊曼与主要投资者软银就2019年离职方案进行重新谈判的一部分,旨在为WeWork重新上市扫清道路。
5月21日消息,据报道,美国共享办公空间提供商WeWork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季度WeWork营收同比下降近50%至5.98亿美元;亏损同比上升至近4倍,达到21亿美元。与此同时,WeWork流失了超过1/4的会员,会员数从2020年3月的69.3万家下降至49万家。文件显示,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的停工和远程办公趋势导致WeWork的亏损较去年第一季度大幅上升。接近WeWork的消息人士表示,与被罢免的公司联合创始人亚当·诺依曼达成的和解协议也给公司造成了约5亿美元的损失。
11月3日消息,Airbnb近日通过邮件形式向中国区的现任员工和已离职员工发布通知:公司将向员工发放每月50美元 的疫情期间远程办公补贴。邮件内容显示,去年疫情暴发,Airbnb北京办公室一度暂时关闭,员工被迫远程办公,直至今年6月办公室重新开放;除北京地区员工外,Airbnb其他的中国区员工原先被安排在WeWork共享办公空间工作,也曾因疫情影响被迫远程办公
11月7日消息,当地时间11月6日,美国共享办公企业WeWork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在新泽西州申请破产保护。根据破产申请,该公司负债范围从10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不等。
WeWork披露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财务业绩。
WeWork首席执行官Sandeep Mathrani表示,该公司正在继续吸引那些不愿定期租用办公空间、但意愿按需付费的客户。
WeWork表示,首季度收入按年下跌10%至亿美元,跌幅主要来自非核心业务;经调整核心亏损亿美元,较前一季度改善2600万美元。而WeWork重组和其他相关成本,也从2020年一季度的5600万美元升至亿美元。WeWork同时也表示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可控,公司到2024年的年收入将上升至70亿美元,其去年营收为32亿美元。今年三月,WeWork宣布将通过与BowX Acquisition进行SPAC合并来上市,并暂缓了IPO计划。WeWork表示,通过该项合并,公司估值将达到9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