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电商平台精心包装的宰客操作,将全军覆没!

电商君
2021-08-23 09:19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你生活在一个有无数隐蔽摄像头的小岛上,有人了解你的一切生活习性,以此为你定制“最优选项”,并向你收取专属价格,你成了他人的掌中之物。

而你,毫无察觉,也无法逃脱......

这样细思极恐的场景,现实中并不少见。

拿起手机,我们的所有信息暴露在外,依据算法,大数据正在悄无声息地“宰杀”我们。

format-jpg

(电影《楚门的世界》)


一、明令禁止!大数据杀熟将被立法!

如今,苦于被“大数据杀熟”支配的消费者,终于等来了官方信息!

2021年8月17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三次审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规制。

format-jpg

草案明确,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所谓差别待遇,就是平台在同样的商品和服务上,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价格,老顾客就多“宰”几刀。

平台根据消费者使用和浏览的数据构建出用户画像,用户画像除了能揭示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喜好、生活状况、经济实力外,也能根据消费情况为推算出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个价格既能够保证平台利益最大化,也不会突破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与购买能力,如果不仔细分辨,几乎无法察觉。

在此基础上,平台推出的满减活动、会员权益,以及各式各样的玩法,则是对“杀熟”行为进行的精心包装。

因此草案还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拒绝的方式。

format-jpg

(法案部分内容截图)

在此之前,大数据杀熟已经贯穿以C端为主的互联网平台,不论是网络零售行业,还是外卖、酒旅、打车等生活服务业务,平台们早已借“大数据杀熟”大行其道。

2018年,有网友爆料称,长期在某平台上预订价格在380元至400元之间的酒店房间,后来用朋友账号查询却发现,同一房间价格只有300元左右。

平台对此解释称,是因为新用户配备了优惠券,而老用户没有。

这一事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央广等五部门共同评选为“2018年十大消费侵权事件”。但仍然没有抑制住平台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直到去年底,一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微信长文上了热搜,文章记录了作者在美团上点外卖的经历,把大数据杀熟推向公众视野。

format-jpg

(截图来自“漂移神父”微信公众号)

根据作者所述,同一家外卖,同一个配送位置,同一个下单时间节点,在美团外卖上开通会员后,配送费比非会员高出一倍。作者多次与美团方面沟通处理,但都无法得到令其满意的解释。

面对官方和非官方的质疑,平台抵死不承认,回应往往都是甩锅给技术漏洞和新客优惠活动,一次次逃脱监管。


二、打破“黑箱”,立法刻不容缓!

昨天,央视痛批大数据杀熟,并为其下了定义:

杀熟就是宰客,杀熟就是恃强凌弱,杀熟就是商业欺诈!

format-jpg

大数据杀熟屡禁不止,根本在于难以取证和定性,消费者不易察觉,相关部门也不易监管。

实际上,平台对大数据的使用属于“黑箱操作”。

在购物下单的全过程中,普通人不需要,也无法弄明白这其中的原理,消费者只用花几分钟机械式地点击购买按钮,就能完成点单服务。

平台则不同,要构建这一庞大的服务系统,需要掌握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平台也进一步掌握了不属于他们的权利。这就包括了解用户隐私,以及处理其隐私的权利。

用户无法得知整个操作流程,只有偶然情况下才会发现不同账号的价格歧视现象。

因此,用户和平台有着巨大的数字鸿沟,双方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format-jpg

用户之外,有着与平台同等技术手段的监管机构,则落后于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的操作手段,即使“杀熟”行为完成,执法机构调查过程中也很难取证,惩罚更是难上加难。

有律师解释称,所有互联网企业都会做这样的事情,差别待遇歧视有违公平的原则,行为上有可谴责性。但是在反垄断法中,“杀熟”平台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取决于到底有没有市场支配地位。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只有一家平台在做,就很难被认定为垄断,更难让它们担责,最多也只能被网友放到热搜里骂两句。

凭借着对数据过高的认知水平,互联网平台们得以尽量避开惩罚。没有惩罚,自然也就屡禁不止了。

但即便如此,前一秒还在控诉的网友,到点时还是会拿出手机叫外卖。毕竟,在这个时代生存,已经脱离不了互联网平台带来的便利了。

而能点外卖的平台只有那两家,服务质量好的打车平台也就那几家,其他业务也一样,消费者别无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涉及垄断。

format-jpg

与此同时,大数据杀熟往往伴随着潜在的隐私侵权。

用户在使用消费软件之前,通常要勾选一系列与服务无关的获取权限,这些权限看似是软件在用户允许的条件下获取的,实则带有软性强迫:不允许,就不能下载使用。

平台方合法获取权限后,用户的所有信息就将公之于众。大数据杀熟只是这些利用信息的其中一个途径,数据买卖、算法推送、数据泄露等隐患离我们并不遥远。

从屡禁不止到立法禁止,对大数据杀熟的打击,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的地步。央视在视频中也强调,再不能够放任杀熟,去杀掉客户的信任和市场规则的公平。


三、重拳落下!让大数据发挥价值!

大数据杀熟泛滥,立法是大势所趋。

这一次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颁布也做了最明确的规定,一切以“技术失误”、“优惠券”为由的借口都将不被允许。

当然,立法只是开始,明确处罚规定,在“执法”和“追责”层面震慑平台,才能让走在红线上的互联网平台彻底遵守规则。

在此之前,深圳市在《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曾对大数据杀熟处罚做过明确规定:

即违法所得不超过1万元的,5万元起罚。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

format-jpg

(深圳针对大数据杀熟处罚条例)

同时,还规定自然人对其个人数据享有人格权益,并确立了处理个人数据的五项基本原则,即合法正当、最小必要、公开透明、准确完整和确保安全原则。

最值得欣慰的是,当代消费者有了作为“上帝”的觉悟,不愿再做平台的待宰的羔羊。

“可以给钱,也会因服务质量和体验感好给的贵一些,但绝不接受被区别对待!”

同时,越来越多用户在网络上的警惕性变高,对自身隐私和数据的维护意识变强,已经不再是愿意拿隐私换取“小便宜”的市民。

从众多大数据杀熟的曝光贴也可以看出,面对这些割韭菜的行为,消费者从毫不知情到勇敢曝光,合法利用各种渠道发声维权,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对于平台来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才是换取好价格的根本,反垄断重拳砸下,大数据杀熟不断曝光,或许将倒逼他们进行整改。

format-jpg

正如央视所说,新科技的手段不应该成为无良商家攫取利润的黑手。平台与用户的信息不对称,隐蔽算法模式,不容易被监管,举证难度大,维权成本高,都不应该成为平台肆无忌惮杀熟的理由。

不论是互联网的诞生还是线上购物与服务的发展,一个新的商业现象在出现之后要能与人们的生活完美融合,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这段时间里,新事物的发展潜力会引来蜂拥而至的资本,但也会因为无序竞争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毫无疑问,这都是市场进步的体现。

立法约束与用户监督并行,畸形的商业竞争也许会随着政策监管和市场选择逐渐被淘汰。

不说星辰大海,只希望互联网行业奔着造福人类而来,大数据也回到属于它的位置上去。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7月6日消息,《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今日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布,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其中,《条例》明确规定,市场主体不得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其他市场主体数据,不得非法收集其他市场主体数据提供替代性产品或者服务,不得通过数据分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违反上述规定且情节严重的,最高将处以不超过五千万元的罚款。
3月15日消息,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对“数据杀熟”事件的投诉不断增加,其中上海市民对饿了么平台隐藏的“区别对待”吐槽颇多。黑猫投诉显示,有137条关于饿了么数据杀熟”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会员上。此外,对于没有开通饿了么会员的常客,也出现配送费高于偶尔使用的消费者。据了解,除饿了么外,另一外卖平台美团此前也被新闻报道数据杀熟事件。
北京市消协发布互联网消费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
7月2日消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公开征求意见,征集时间截止到2021年8月2日。
6月4日消息,针对此前讨论的互联网平台数据杀熟”问题,《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 》规定市场主体不得通过数据分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违反规定的将给予重罚——违法所得不超过1万元的,5万元起罚。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1年6月15日。
1月7日消息,中消协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列出近年来几种网络领域涉及消费者权益的算法应用问题,其中包括价格算法。中消协指出,有些经营者利用算法进行价格歧视。一是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会员用户反而比普通用户价格更贵。二是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三是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这类算法造成选择性目标伤害。
6月4日消息,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获悉,《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针对数据杀熟”问题,《条例》明确,规定市场主体不得通过数据分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利用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的,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数据杀熟无异于自毁长城。
1月18日消息,飞猪被曝3人买同趟航班价格不同,引发热议。飞猪客服工作人员对此回应称,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绝不存在杀熟的情况,猜测可能是代理商投放价格的出错或用户领取了大额优惠券。目前还在尝试联系视频发布的用户确定具体原因。
电商君
电商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