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6亿多人!最严外卖新规明天实施

电商君
2022-04-01 19:28

一、事关问题外卖,维权更理直气壮了!

时代在变,人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在变。

就拿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外卖行业来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业,外卖行业这些年得到了蓬勃发展,每天通过外卖解决“三餐有汤”的人也越来越多:最新的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国内互联网餐饮的用户接近6亿,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即将达到一万亿。

一万亿当量的市场之外,外卖还带动了包括配送、生鲜、包装等供应链体系,对民生发展起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format-jpg

format-jpg

但是,外卖成为很多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选项”的同时,近些年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比如说,配送时间不让人满意,有时提前一个小时点餐,到点了还是没有送到;有时发现送来的外卖和产品宣传的货不对板,只能自认倒霉;有时吃了一口后马上怀疑“可口”的饭菜使用的是过期的食材,找商家理论时人家却矢口否认;甚至有一天无意中发现自己点外卖的商家居然是没有营业执照就上岗的“幽灵外卖”商家……

此前,很多人在遇到以上这些情况时,尽管很多时候都有给差评的冲动,但是考虑到最终这些差评所产生的后果都得由外卖小哥一个人来承担,而外卖小哥作为基层服务者的确种种不易,通常都会息事宁人算了。

format-jpg

format-jpg

但是从明天起,如果外卖有问题,我们就再也不用再忍气吞声了:因为从4月1号起,外卖出了问题,可以依据相关条例进行“精准”维权,做到“冤有头债有主”。

早在3月15日,最高法就发布了一个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该规定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有很多内容直接和问题外卖相关。

这也意味着:针对外卖消费中引起的纠纷,从明天起,可以理直气壮地维权了!


二、投诉平台和商家有依据了!

我们经常说,有图有真相。

但是对外卖餐饮行业而言,“有图有真相”在更多时候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这是因为,外卖餐饮在产品展示时是通过异域呈现的,具备一定的虚拟性。这意味着商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精心准备的图片,甚至请人P图达到产品在色、香、味各方面的完美统一,但是实际上,有些外卖商家的产品和图片相差还是很大的。

format-jpg

format-jpg

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维权?《规定》明确指出,平台在没有依法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有权可以追究平台和商家的连带责任。

在外卖消费中,还有一个问题让很多人很“头大”:很多人根据商家的点赞、评价,专门找一些点赞较高、评价以正面为主的商家下单,结果发现商家提供的商品及服务和网上宣传的大相径庭。原来,很多商家都是通过平台的“竞价排名”将自家的店铺送上显眼的位置,通过获得更多的曝光量接到更多的订单,这里就涉及到虚假刷单、刷评的问题了。

针对外卖平台的虚假广告、虚假刷单等问题,《规定》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以引导市场主体规范经营——一句话,新规执行后,你敢虚假经营,我就敢封禁你!

当然,除了追究平台的责任,最近,一些外卖小哥也因为做出了一些不当的行为,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比如说,有的小哥因为在沟通时和用户发生了语言上的不畅,就通过朝外卖里吐口水、故意倒掉部分外卖等方式“报复”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对此,《规定》明确要求:外卖在包装上应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消费者发现包装打开过或外卖本身有污染等情况,可以拒收,并且要求商家全额退款。

format-jpg

format-jpg

而如果证实外卖员有朝外卖做不文明的举动,除了索赔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可以要求外卖员和商家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这就上升到量刑的高度了;

对于外卖的分量和预期差距太大并被证实商家的确存在克扣的行为,《规定》也教会了我们一条“生财之道”: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自己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克斤少两,一单外卖让你赔500元,试问以后还有谁敢明目张胆的以身试法?


三、外卖平台的钱真的可能让消费者赚了!

最近,很多互联网平台都发布了最新的财报,包括国内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美团。

美团的最新财报显示:整个2021年,美团的净利润亏损155亿——考虑到美团2021年的配送服务营收为143亿元,而相关成本就达到了183亿,这意味着美团外卖每送一单的亏损就超过了1元。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对美团的巨亏感到非常疑惑:作为平台的美团亏钱,平台上的商家也不赚钱,平台雇佣的骑手的收入也很低:请问,究竟是谁赚钱了呢?

format-jpg

format-jpg

其实,谁把钱赚走了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影响有些人下次还是一样出现在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中。

而随着《规定》的落实,马老师的疑问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指向:外卖平台的钱真的有可能让消费者赚了!

前提只有一个:从2022年4月1日起,大家在遇到“问题外卖”时,以《规定》为依据,积极对平台和商家进行投诉,在进行事实认定后,平台和商家就必须对受损的消费者进行高额的赔偿。

明天起,遇到问题外卖就可以不再忍气吞声了!你,准备好了吗?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4月30日消息,据36氪报道,近日,卤味火锅外卖品牌“京派鲜卤”完成由韩建地产总经理崔永泉投资的百万元级天使轮融资,本轮资金将用于拓展门店以及团队运营。据了解,京派鲜卤主打轻资产的外卖店零售模式,经营卤味火锅锅底、涮菜和火锅食材等,目前已经在北京开业四家门店,消费者可通过饿外卖平台下单,在家里吃京派鲜卤的火锅。
12月20日消息,近日,大理市市场监管局向饿外卖平台及企业下发《大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指导表》,引导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落实“封签送达”工作,全面打造“封签送达”餐饮监管新模式。据了解,“封签送达”即网络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出餐后,用统一的一次性封签对外卖餐品进行封口。消费者可凭此确认自己的餐品在配送过程中是否完好无损,如果发现封签出现损坏,消费者可以拒绝收餐,并致电外卖平台投诉。
3月28日消息,六安市市场监管局于3月24日再次约饿两家网络订餐平台的六安地区负责人,了解两家企业推广使用“食安封签”的进度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上就“食安封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饿两家平台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订购使用外卖封签,大力推广使用“食安封签”,争取达到4月份使用率50%、5月份使用率80%的目标。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培养骑手、商户、消费者外卖必须有食安封签的意识。
3月28日消息,LATTLIV生活无忧线下门店陆续入驻外卖饿平台,消费者们不用出门便可实现购物。截至目前,生活无忧全国范围内接近100家门店完成入驻。据介绍,LATTLIV生活无忧作为家居生活用品快时尚品牌,通过链接工厂和消费者,以涵盖生活百货、创意家居、流行饰品、健康美容、文体礼品、数码配件、精品箱包、季节产品等八大系列近千种商品,覆盖消费者日常生活领域的每个细节。
12月13日消息,据中国网联网报道,12月10日上午,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召集饿两家网络外卖平台片区负责人,开展落实网络外卖平台责任行政指导会。据悉,会上通报平台履行主体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听取饿片区负责人的相关工作情况,结合江北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要求,对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消费者投诉机制、加强外卖送餐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
7月18日消息,为加快北京全市餐饮消费回暖,根据北京消费季活动总体安排,北京市今日 起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重逢美好”餐饮消费券,由政府和提供餐饮类服务的平台企业共同出资,推出外卖类、到店类、养老助残类三种消费券累计1亿元。本次活动预计覆盖线上线下各类餐饮商户超7万家,将覆盖正餐、快餐、火锅、烘焙、茶饮等各类餐饮场景。
3月15日消息,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对“大数据杀熟”事件的投诉不断增加,其中上海市民对饿平台隐藏的“区别对待”吐槽颇多。黑猫投诉显示,有137条关于饿大数据“杀熟”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会员上。此外,对于没有开通饿会员的常客,也出现配送费高于偶尔使用的消费者。据了解,除饿外,另一外卖平台此前也被新闻报道大数据杀熟事件。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已然来临,众多平台近日被连连曝出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对此,饿回应称,满减系商家自行设置。而作为外卖行业中的另一巨头,去年也深陷杀熟的舆论风波。该文章迅速突破10万阅读量,引起全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有过相似经历,并晒出自己被平台杀熟的截图。调研发现,苹果机主更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拒绝大数据杀熟,维护消费者自有权益,不仅在315,还在更多的日常生活中。
5月3日消息,据界面新闻消息,外卖相关数据显示,5月1日北京市餐饮外卖订单量有所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三成,其中全城送订单量环比前一天上涨超过四成。据了解,4月30日,北京市宣布“五一”期间北京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服务,转为外卖和自提服务,外卖饿随即作出相应调整。在供给保障方面,配送增加三成骑手运力储备。
暂停堂食后,饿在北京范围的外卖订单量增长约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