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维持阿里港股/美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160港元/165美元

林月
2022-07-07 15:56

7月7日消息,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6月季度,伴随着宏观经济修复及降本增效战略的推进,阿里巴巴基本面出现回暖迹象,该行略上调公司2023-25财年Non-GAAP利润预测至1299亿元/1476亿元/1625亿元,同时,预计公司利润端有望在6月季度触底。

该行认为,行业监管政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以及公司基本面修复预期下,公司估值压制因素有望得到缓解。该行维持对公司中长期数字化商业服务能力相对乐观的态度,维持公司港股及美股“买入”评级,维持美股/港股目标价165美元/160港元。

format-jpg

据悉,6月底,中信证券也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目标价160港元。多方合力下,天猫2022年618活动整体销售情况良好。另认为随着供应链及快递履约能力的恢复,4-6月以来公司电商平台销售额正呈现逐月环比回暖态势,市场针对电商增长放缓担忧的估值压制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报告中称,2022年618活动期间,该行跟踪的40个天猫主要类目累计GMV(截至6月18日)同比增长6%。针对商户资金回流、库存积压等经营痛点,天猫推出涵盖金融/流量补贴、物流疏通等方面的25条扶持举措;针对消费者,平台调整时间节点以优化用户体验,并加大折扣力度刺激消费需求。

format-jpg

该行表示,在宏观回暖趋势下,公司电商、云计算等业务表现也有望在2022年逐步得到修复。长期来看,阿里巴巴仍将是中国数智化进程的重要参与方,云计算、AI、智能驾驶等底层技术布局完备,上层应用开发潜力领先。尽管当前市场估值反映短期对公司较悲观预期,但当市场外部环境改善时,长期科技价值有望被重新认知。

截至发稿,阿里巴巴港股报116.7港元,跌0.26%,成交量3467.51万股,成交额40.28亿港元,总市值2.53万亿港元。截至7月6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报收119.12美元,跌0.84%,成交量2022.27万股,成交额23.80亿美元,总市值3229.24亿美元。

format-jpg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中信证券发研报指,维持阿里巴巴港股目标价210港元/目标价215美元/ADR。
5月14日消息,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阿里巴巴发布FY2021Q4业绩,核心商业稳健增长,单季新增年活消费者3200万,线上实物GMV同增33%;云业务收入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公司预计2022财年收入将超过9300亿元 。中信证券认为,尽管短期投入加大将影响利润增长,但中长期来看,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投入将进一步加强公司竞争壁垒,依然看好公司中长期的数字经济价值。维持公司港股“买入”评级
4月2日消息,中金公司给予阿里巴巴跑赢大盘的初始评级,目标价304港元。中信证券研报称,阿里巴巴核心商业稳健增长,公司仍将持续加码投入新业务,强化中长期竞争力,信息流、特价版等新投资领域本季度表现强劲。依然看好公司长期数字科技价值,维持公司港股“买入”评级。据了解,昨日晚间,有消息称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戴珊发布全员公开信——《MMC,吹响集结号!》,首次回应有关MMC事业群的消息。
除了中信证券给予阿里巴巴港股“买入”评级以外,交银国际重申阿里巴巴“买入”评级,目标价降6.3%至296港元;高盛则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目标价321港元。
4月11日消息,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SW“买入”评级,目标价100港元。公司持续加大股东回报,2024财年第四季回购48亿美元,2024财年全年流通股净减少5.1%,考虑到公司充足的现金储备和稳健的经营现金流,该行预计公司有望保持良好的股东回报,维持对其中长期数字化商业服务能力相对乐观的态度。
该行认为,阿里依然是中国长期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维持对中长期数字化商业服务能力相对乐观的态度。
8月14日消息,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SW“买入”评级,目标价142港元。淘天集团用户为先战略成效初显,6月/7月淘宝appDAU同比增长6.5%/超7%,用户的加速增长带动商家数量和投放意愿的提升,2023Q2CMR同比增长10%。此外,组织变革后各子业务独立经营及自负盈亏的能力持续强化,AIDC、菜鸟及本地生活等业务均实现强劲增长,后续也有望持续释放增长动能。
3-4月公司GMV同比增长约6%/12%。考虑到物流履约的恢复以及商家投放广告意愿的逐步回升,该行预计2023Q2CMR和GMV的同比增速将趋于一致。从竞争策略上看,随着淘宝业务已达较大体量及行业竞争进入新的阶段,淘宝经营重心将转向用户投入,有望在品牌广告、流量采买、内容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以发掘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而弱化对GMV的短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