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摩维持阿里巴巴“增持”评级 目标价130港元

刘峰
2022-09-29 17:05

9月29日消息,小摩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增持“增持”评级,预计2024财年盈利增长将复苏至逾20%,加上目前市场对其2024财年的预测市盈率仅9倍,认为股价有吸引力,目标价由140港元降至130港元。

该行表示,对集团截至9月底财季的收入展望转为审慎,预计该季中国零售商业客户管理(CMR)收入将同比下跌4%,另一方面,由于阿里巴巴对成本节省及效率提升作坚定承诺,市场对集团盈利预测或有潜在上升空间。

format-jpg

此外,瑞信亦发布研究报告称,予阿里巴巴“跑赢大市”评级,重申为行业首选,但预测短期内股价更多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而非基本面的带动;将2023-2025财年盈测上调2%至3%,目标价161港元下调至147港元。

截至9月29日收盘,阿里巴巴报收于76.85港元/股,涨2.88%,成交量6271.10万股, 成交额48.53亿港元,总市值1.63万亿港元。

format-jpg

今年8月份,阿里巴巴集团公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季度业绩。该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055.55亿元,同比略有减少;经调整EBITA(息税前利润)同比下降18%,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同比下降30%至302.5亿元,均高于市场预期。

在财报中,阿里巴巴集团披露:2022年6月30日止季度,阿里根据本公司的股份回购计划,以约35亿美元回购了约38.6百万股美国存托股(相等于约308.7百万股普通股)。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份回购计划仍有120亿美元未使用的额度。

format-jpg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8月4日消息,摩根大通发表研究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增持”评级目标价由295港元下调至260港元。
摩根大通发布研究报告称,予阿里巴巴-SW增持评级,认为目前股价并未反映出基本面的改善,尤其是在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目标价95港元。
4月10日消息,摩根大通发布研究报告称,建议投资者趁阿里巴巴-SW疲弱时吸纳,重申“增持”评级目标价由100港元下调至95港元。另预期阿里第四财季收入同比增长6%至2200亿元人民币,与市场预期相符;由于投资增加,估计阿里经调整净利润同比跌20%至220亿元人民币,较市场预期低23%。报告中称,公司加大对国内/国际电商及云等核心业务投资的承诺,因此该行对其今明两财年的经调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3%及6%。
扩大回购规模后,阿里在未来三个财年的股票回购计划中将有353亿美元的可用资金,平均每个财年回购118亿美元。假设阿里巴巴在未来三个财年每年派息总额稳定在25亿美元,按照目前市值计算,阿里股东的年收益率将达到7%。
1月10日消息,发布研究报告称,重申阿里巴巴-SW“增持”评级目标价从120港元下调12.5%至105港元。公司2024财年度第三季收入增长疲软,尤其是客户管理收入,认为会对近期股价产生负面影响。该行预计,阿里未来四个季度的CMR增长率将保持低迷。由于淘宝及天猫收入增长疲软,预计第三财季总收入将年增5%,比市场预期低4%;经调整净利润年增1%至49亿人民币,比市场预期低2%。
12月21日消息,发布研究报告称,予阿里巴巴-SW“增持”评级,认为其高层改组对近期股价而言可能是令人失望的事件,频繁换帅并不受市场欢迎,短期股价难以乐观,目标价120港元。报告中称,成立资产管理公司预示着阿里潜在加快非核心资产货币化或处置。截至今年12月20日,阿里持有的这些线下零售资产的市值总计达20亿美元。
发布研究报告称,予阿里巴巴(09988)“增持”评级目标价135港元。
6月21日消息,发布研究报告称,予阿里巴巴“增持”评级,公司人事变动,阿里云增长潜力及企业管治方向均属利好,目标价135港元。报告中称,张勇角色转变至专注云智能集团发展,将大力支持阿里云增长潜力,尤其是与其AI计算与应用联合发展。该行相信,阿里云正被低估,其可见于阿里巴巴股价之中,并分部估值估算约790亿美元,约占集团当前市值35%。该行预计,阿里云分拆将成为阿里巴巴未来6至12个月股价催化剂。
11月18日消息,发布研究报告称,重申阿里巴巴“增持”评级,预计2023-25财年每股经调整盈利复合增长率将达22%,目标价由130港元升至135港元。该行预计,阿里巴巴2023财年每股经调整盈利将同比跌9%,但至2024财年每股经调整盈利或恢复同比正增长42%,未来盈利将可复苏,应可受惠于内地消费复苏及进行成本优化。虽然内地今年第四季电子商务前景转弱,但该行建议投资者应将眼光放远,更多地关注2024财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