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

刘峰
2022-11-21 15:43

11月21日消息,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由于2023财年Q2业绩受到消费需求减少、疫情以及竞争持续影响等种种挑战,下调2023-25财年营业收入预测至8922/9915/10936亿元,调整NON-GAAP净利润预测为1374/1666/1947亿元。另看好其长期多引擎驱动稳健增长,且业务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增速虽然相较于可比公司慢,但确定性高。此外,还持续看好公司整体业务长期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截至11月21日15:32,阿里巴巴报76.35港元,跌4.50%,成交量4210.95万股,成交额32.07亿港元,总市值1.62万亿港元。

format-jpg

报告中称,阿里FY2023Q2主营业务淘宝和天猫线上实物销售GMV同比低单位数下降,如果对比行业平均7%左右正增长,其目前在核心盘上还未得到复苏,叠加持续严峻的竞争格局,本季度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下降7%。云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虽然在利润率端连续三个季度环比有所改善,但在需求端略显疲软,同比仅增长4%。增长主要由非互联网客户带动,而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则同比减少18%。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下,中国互联网行业对于云业务的需求收缩,叠加教育用户的大幅减少,该行认为云业务复苏拐点还未到来。

该行表示,在非核心业务上,菜鸟成为公司增速最快业务,同比增长26%,主要由于自2021年底服务模式升级,促使本地消费者物流服务收入增加以及国际物流履约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增加所致。同时,菜鸟收入73%都来自外部客户;淘菜菜精细化运营本季度见效,不仅GMV同比增长超40%,同时通过优化定价策略、提高采购能力以及减少运营和履约成本,亏损大幅降低。

format-jpg

(图源 菜鸟官微)

据阿里巴巴202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阿里巴巴该季度收入为2071.76亿元,同比增长3%。经营利润为251.37亿元,同比增长68%;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29%至361.64亿元;净亏损224.67亿元,而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为33.77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338.20亿元,同比增长19%。

调整后摊薄每股美国存托股收益为人民币12.92元,同比增长15%;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为1.6元,同比增长15%。

format-jpg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另看好其长期多引擎驱动稳健增长,且业务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增速虽然相较于可比公司慢,但确定性高。此外,还持续看好公司整体业务长期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称,阿里FY2023Q2主营业务淘宝和天猫线上实物销售GMV同比低单位数下降,如果对比行业平均7%左右增长,其目前在核心盘上还未得到复苏,叠加持续严峻的竞争格局,本季度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下降7%。
今日,阿里巴巴港股盘中最高涨2.61%,184.6港元,盘收1.83%,183.2港元。大行近期发布的其给予阿里巴巴的投资评级,也大多为买入评级,目标价从245至328港元不等。
12月15日消息,近日,美国指数编制公司MSCI将阿里巴巴ESG评级从BB上调到BBB,与亚马逊等公司齐平。相比去年同期,此次评级阿里巴巴在ESGS(社会)、G板块评分都有提升。告称,覆盖多数员工的股权激励计划让阿里巴巴能持续引才留人,从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位列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
3月29日消息,光大证券发布研究告称,上调阿里巴巴评级至“买入”,认为“1+6+N”模式有利于阿里缩短决策链路,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更快的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重新构建组织架构,分部独立经营后,市场或将对于不同业务分部重新估值,有利于抬升整体集团企业价值。业务集团和公司所必需的共享后台服务,将通过专业服务公司的模式提供。
据“电诉宝”显示,2021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共获得3次消费评级,其中3次获“不予评级”。
称,虽然目前中国的消费者信心整体复苏步伐仍然缓慢,但由于政策比较宽松,加上年“618”促销活动表现较预期好,预计淘宝及天猫截至6月底止首财季GMV增长将超出预期,预测增幅达到7.3%。该行预计,集团首财季非通用会计准测净利润373亿元,收入同比增9.6%至2250亿元。
称,公司最近撤回菜鸟IPO申请,并计划收购菜鸟员工和少数股东股权拟37.5亿美元,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拥有菜鸟约63.7%的完全稀释股份权益。该行认为这将有利于淘天集团、阿里国际数位商业集团的策略协同。
称,阿里收入利润平稳增长,云智能业务分拆暂缓。2QFY202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7.9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平稳。其中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本地生活集团、菜鸟集团和大文娱对增速拉动明显,淘天集团、云业务增速平淡。
该行认为,阿里依然是中国长期数字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维持对中长期数字化商业服务能力相对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