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涨价17倍,我快骑不起了

李迎
2024-08-02 21:00

一、多地共享单车再次涨价

曾几何时,共享单车以其便捷、经济的特性,成为城市打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更以其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大众的青睐。

然而,随着近期广州等多地共享单车的又双叒叕涨价,让这份便捷变得不再那么触手可及。

更有网友曝光了在苏州某豪华酒店经历的17分钟骑行、花费50元的奇葩事件,共享单车的身价一下暴涨约17倍。

图片

图源:抖音

尽管这次事件最终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确认:车是酒店自己的车,酒店的定价也属于合法范围,并且酒店已经退还了相关费用,但是这反而还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没问题你为什么退款?”

网友自己则表示,这个车的收费价格标注字太小了,当时自己没注意看,付款了才发现价格贵得离谱。

对此市场监督管理局表态,企业对于自己的产品虽然拥有自主定价权,但必须做到明码标价。

而对于“小字标注价格”是否足够透明,是否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在匆忙中留意到这些细节,显然还有待商榷。

酒店方面的态度也颇受争议,是否应更醒目地提醒消费者,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

更让大家在意的是,这次的离谱价格并非是共享单车的特例,很可能在未来变成现实。

事实上,多个地区的详细涨价规则已经被统计出来了。从1.5元/30分钟到1.5元/15分钟,再到部分地区的10分钟计费,共享单车的计时规则变得越来越细致,而价格也水涨船高。

图片

图源:各地区软件公开信息

而且这些共享单车的包月服务,作为曾经许多通勤族的福音,如今价格也悄然上涨,部分地区已突破20元大关

网友们的反响最为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共享单车涨价的讨论如火如荼,有的网友表示理解,认为涨价是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的必然结果;而有的网友则表达了不满,认为涨价过于频繁,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以前是图方便,现在还得考虑考虑价格。”这样的话不知道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类似的评论不绝于耳。

与之相应的,还可以看到各种情绪态度的表达,有的人选择放弃使用,有的人开始寻找替代方案,还有的人则在讨论如何更经济地使用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还会不会接着涨下去,未来还骑得起吗?”很多人心里不免也有着这样的疑惑。

然而,共享单车不断涨价背后,是成本压力还是市场选择?是短期调整还是长期趋势?这些问题,的确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这价非涨不可吗?

而与普通人思考逻辑不同的是,共享单车的这次涨价,从业内专家的角度来看,并非无的放矢。

按照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的说法,现在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偏高,但是这个价格才能够支撑起这些共享单车平台的整个平台开支,包括人员工资、运营等各种费用,或许稍微还能有点盈利,但共享单车涨价不会一直涨下去

范卉良更是表示,不赞同网上有的人说的“割韭菜”的说法,一个新事物或者新平台在前期入市时很多都会以超低价吸引并占领市场,但要长期生存下来,还是自然要恢复正常市场的生存价。

的确,这已经是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的老套路了。

初期,企业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会采取低价甚至免费骑行的市场策略,以吸引用户、培养消费习惯。

图片

图源:小红书

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长期盈利的需求则促使企业必须上调价格。

图片

图源:小红书

根据从业人员的说法,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远比外界想象的要高。

车辆的购置、维护、技术升级以及日常的投放和回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大城市,由于使用频率高,车辆的损耗速度加快,维护成本更是居高不下。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共享单车企业也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车辆更新。

在这种情况下,涨价成为了维持服务质量和企业存续的必要之举,关键问题在于涨价之后的共享单车是否还是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其实,当我们将共享单车涨价置于整个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中可以发现,不仅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其他共享产品也出现了价格上涨的现象。

这些被戏称为“共享刺客”的产品,反映出共享经济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如今逐渐往规范化、市场化发展。

用户心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惊喜和试探,到现在的理性和犹豫。

在共享经济的早期,大多数用户都吃到过“补贴”的红利。也正因如此,当企业开始寻求盈利时,公众的接受度却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这一转变虽然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但对用户而言,却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

公众对共享单车涨价的接受度,实际上是价格与服务之间的一个平衡问题。用户希望以合理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服务,而企业则需要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盈利。

这就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在涨价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做好透明沟通。企业需要向用户清晰地传达涨价的原因,以及这部分额外费用将如何用于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也需要倾听用户的声音,不断优化服务,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共享单车涨价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到市场规律企业运营成本用户心理等多个方面。

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涨价可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如何平衡好价格与服务,提高公众的接受度,是共享单车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

三、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当然,企业涨价有他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咱们消费者也不是非得去捏着鼻子接受。

当你发现,每天上下班的通勤中,原本共享单车是你的省钱小帮手,但现在一算下来骑个车比坐公交和地铁还贵,心里当然会有些不是滋味。

那么当共享单车不再是经济实惠的代名词,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就得开始动动脑筋:是不是该考虑买辆自己的小车,哪怕是买辆自己的自行车、电动车,亦或是干脆走路锻炼锻炼算了?

不过,要是大家都这么想,对于共享单车行业而言可能就意味着用户流失生意难做。好的一面就是,它会迫使共享单车企业必须在未来的价格设定上更加谨慎和合理。

另一方面,这波涨价,说小了是几毛钱、几块钱的事,但它也确实触动了大家的信任神经。

不少打工人都会去考虑,共享经济还是那个方便又省钱的选择吗?这种疑惑,可能还会使得共享经济的其他小伙伴也感到压力山大。

要知道,消费者对共享经济的期待是便捷经济,而涨价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共享产品的信心下降。

并且,未来共享经济领域内的其他新产品也很可能会受到这类事件的影响,消费者可能会对新入局的他们保持足够的警惕,对价格变动更加敏感。

毕竟,消费者一旦觉得这些都是套路,下次再有新的共享产品出现,大家可能就会摇摇头,心里默念“我可不上这个当”。

共享单车,说到底,是为了方便大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所以,涨价可以,但别忘了初心,别忘了产品诞生的意义和背负的社会责任。

在涨价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别让“共享”这两个字变味。

共享单车涨价,同样也可以看作是挑战,是机遇。它提醒我们,共享经济要走得远,需要的不仅是企业的智慧,更需要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

做共享经济的企业都应该思考,如何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找到那个让大家都开心的平衡点?

同时,企业也要挖掘除了涨价以外,还有没有可能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来确保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比如通过广告合作跨界营销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减轻对单一租金收入的依赖。

共享的未来,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需要我们共同守护,让它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而之前,哈啰单车的收费规则是前30分钟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3元。同样,不止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也在悄悄涨价,从最初的2元每小时,涨到3元每小时,涨幅50%。国家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显示, 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其中,交通出行与生活服务分别占比、。2020年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亿人。
共享单车涨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4月9日消息,针对北京地区单车涨价一事,哈啰出行方面表示,首先,共享单车行业涨价,是行业成熟的一种趋势,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转变。哈啰方面表示,“此外,我们这次提到的‘调价’并非单纯的‘涨价’概念,我们对单车实行了差异化定价的策略。比如,我们的‘校园车’,学生这个群体,作为企业,我们觉得应当给予学生补贴,他们的价
总结起来,要做到涨价与服务匹配,其实也需要玩家们进一步增加运维成本。但增加运维成本则意味着需要更多支出。
继小蓝单车和摩拜单车涨价后,哈啰出行也调整了共享单车计费规则。
随着共享单车进入到精细化运营时代,各大运营商业纷纷开启涨价模式。
4月10日消息,有网友近日发帖称,美团单车、哈啰单车共享单车节假日涨价,起步价从原来的1.5元/15分钟,涨至1.8元/15分钟。部分网友称,企业此番悄悄涨价,有“刺客”嫌疑。对此,美团工作人员回应称:节假日人力成本、运维成本普遍上涨。共享骑行是重资产投入,算上折旧和人力费用,如不在部分城市进行价格动态调整,则很难维持运营。
3月19日,微博话题#上海哈啰单车半小时收费元#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2019年4月29日,哈啰单车首次将计费标准从每30分钟1元调整为每30分钟元。但目前,哈啰单车在上海的收费规则为前15分钟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元。哈啰出行对此表示,近期并没有在包括上海、北京在内的地方调整价格。更有网友表示,同样的套路,屡试不爽。下半场仍离不开用户,但更追求平台给予用户良好的服务体验。
显而易见,广大用户永不乐于接受这波涨价,即使只有几块钱的涨幅。对此,哈啰方面回应,近期并没有涨价。幸运的共享单车企业通过涨价回笼资金,不幸的共享单车品牌已然破产。3月中旬,小鸣单车商标宣布被拍卖,成为首个共享单车破产品牌。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频频涨价,背离了其利用闲置资源、利用互联网低成本优势方便用户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