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干翻比亚迪,净利暴增200%,开始全面反击
好戏才刚刚开始。
一、吉利24年财报直追比亚迪
3月20日,吉利汽车公布2024年财报,交出历史最强业绩成绩单。
2024年,吉利汽车总收入首次突破2400亿元,达到2,402亿,同比增长34%,创历史新高;全年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213%。
公司毛利总额大幅提升至382亿元,毛利率达 15.9%。净现金水平上升40%至398亿元,现金储备充裕稳健。

图源:微博
同时,不管是整体销量与还是新能源销量的数据,也是非常“吉利”。
2024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217.7万辆,同比增长32%。位居国内第二,仅次于比亚迪,创下历史新高。
而新能源销量,则达到88.8万,同比增长92%,渗透率从2023年的28%跃升至41%。
系列数据表明,吉利成为继比亚迪之后,第二家实现新能源规模化盈利的中国车企。
那么,对比业内龙头比亚迪的成绩,据24年比亚迪发布的上半年数据,营业收入为3,011.27亿元,同比增长15.76%。
显然,吉利营收规模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增速上,不管是213%的净利润增长还是91%的新能源销量增长,在行业内都是个吸睛的数字。
同时,从旗下车型来看,吉利银河全年累计销量突破49万辆,同比增长80%,远高于行业平均34.5%的增长水平。
目前,吉利银河品牌的产品矩阵已经包含了精品GEOME系列、主流精品车系列、高端MPV系列,涵盖了轿车、SUV、MPV、硬派越野等多种新能源车型。

图源:微博
此前完成股权交割的极氪与领克,分别销量22.2万辆和28万辆。由此,从10万元到50万元的价格带,吉利都有着显著的成绩表现。
2月14日,极氪54亿元收购沃尔沃持有的30%领克股权,以36亿元收购吉利控股持有的20%股权,并出资3.67亿元认购领克新增的1%注册资本。
“分家又合伙”后,极氪、领克实施双品牌战略,极氪定位30万元及以上豪华市场,聚焦纯电中型车与混动大型车;领克主攻20万元及以上市场,侧重混动中型车与纯电小型车。
同时,研发、工厂、采购全打通后,进一步节省了开支,如研发投入可节省10%-20%,生产成本降低5%-8%,管理效率提升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CEO桂生悦强调,此次财报的亮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新能源的占比达到了将近50%。
二是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吉利的新能源板块开始脱离亏损,全面走向盈利。
三是无论是高端的、豪华的极氪、全面向宽的领克,还是面向大众化的银河以及中国星系列,吉利汽车的产品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简单说,作为传统车企,曾因新能源转型迟缓而饱受质疑的吉利,在2024年实现了关键性的“新能源转型”,2025年将奋起直追。这场翻身仗打得既引人注目又让人措手不及。
显然,对于友商,尤其是吉利下一步的对手比亚迪来说,压力不小。
二、吉利的翻身仗
可谓,小翻身讲运气,大翻身讲运营,究其根本,背后是吉利在领域内的稳扎稳打和不断探索。
2015年,吉利迎上新能源浪潮,提出“蓝色吉利行动”,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超90%,期间收购了知豆、布局了曹操出行。
但显然,因为产品定位不清晰和技术路线分散,最终实际仅完成5%,宣告失败。换个角度说,这也为吉利赢得了未来几年更理性的备战时间。
2021年,李书福承认前期失败,吉利重振旗鼓,调整战略为“混动+纯电”双线并行,成立极氪品牌专注高端纯电,并推出雷神电混技术。

图源:微博
由此,爆款极氪001、银河L7、L8系列推出,2023年吉利新能源销量同比增80%,实现阶段性成功。
2024年,面对新能源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吉利乘胜追击,发布了《台州宣言》。
宣布砍掉12个冗余子品牌,将原本分散的品牌资源集中为三大主力:银河主攻大众市场,极氪+领克瞄准高端,中国星系列巩固燃油车基本盘。

图源:微博
于是我们看到,2024年吉利创新高的销量成绩。
2025年第一个月,吉利销量重回国内车企销量第一,其乘用车销量达到26.67万辆,同比增长约25%,其中新能源车销量12.11万辆。
今年,吉利再次立下一个务实而谨慎的目标:汽车销量达271万辆,其中新能源达150万辆,承诺2025年极氪达到盈亏平衡。按照现有的增长速度,目标的实现似乎越来越有把握。
与此同时,在友商聚焦国内市场时,吉利选择的海外路线,也为其赢得了很大的利润空间。
一方面,吉利没有选择主攻欧美市场这块虽肥沃但竞争激烈的土地,而是转向中东、东欧、东南亚等“非一线市场”,在中东,他卖燃油车,如博越;在东南亚,他推右舵版银河E8。
另一方面,选择高端品牌极氪进军欧洲,专攻海外科技爱好者。
于是,24年吉利海外销量41.45万辆,同比增长57%,覆盖81个国家、891个销售网点。中东市场冲击中国品牌第一、俄罗斯市占率升至前三。
此外,面对汹涌而至的“智驾平权”浪潮,吉利也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从今年的竞争格局来看,“智能驾驶”已经不单是新势力车企的卖点,而是成为了主流汽车市场角逐的焦点。
早在2021年,吉利就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宣布布局AI赛道。2022年建立了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目前吉利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

图源:微博
时隔4年时间,吉利的智能化成果也由投入期逐步进入了收获期。
从智算中心、操作系统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卫星互联网等环节,吉利已在智能化领域构建了完整的生态。
不久前,吉利正式推出统一智驾解决方案“千里浩瀚”,全面加速吉利AI+智驾战略落地。
据悉,接下来,吉利银河的全新产品均将搭载千里浩瀚,搭载千里浩瀚L3级智能驾驶的极氪车型也将在4月上海车展期间亮相。

图源: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桂生悦也提到:“有车企先说智驾是骗局,但是一年以后东拼西凑一下,又自称引领中国智驾。”
他表示,“如果没有高算力、大数据、大模型,汽车智能驾驶只能是空中楼阁。而智能驾驶必须建立在安全基础上,凑出来智驾方案,拿消费者当试验品,吉利绝不会干。”
当然,内容指向的车企,桂生悦并未具体提到,但就这句话本身而言,我们能直观看到其中传达的吉利的技术价值观。
即拒绝以营销噱头换取销量的投机行为,对技术和市场有敬畏之心。根本上说,智驾技术是不能购买的,也购买不来。
三、吉利的目标,只有比亚迪
回到2024年吉利取得的成绩本身,一方面证明了:传统车企转型并非“大船难转身”,也不在于颠覆性革命,而在于内部系统性进化。
从吉利出发,可以看到,其既保持了燃油基盘的造血能力,更通过技术沉淀构建新能源护城河;既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更坚守了行业安全底线。
从更深层看来,财报的意义,也在于证明:中国汽车产业足以容纳多个头部玩家,换句话说,吉利以一己之力在影响业内规则和生态。
例如,雷神混动系统的开放供应,倒逼比亚迪DM-i系列被动降价8%。
当然,尽管吉利已达成了阶段性胜利,但竞争才刚刚开始。尤其2025以来,比亚迪等对手王炸频出。
因此,对于吉利来说,不管是智能化投入的量产成果,还是海外市场的销量反馈,要求都不断提高。
不过,根据2025年“智能吉利”战略,吉利的眼中,下一步的目标,似乎只有比亚迪。
看来,2025年的中国车市,注定因吉利与比亚迪的巅峰对决而更加精彩。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